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正非為什麽說“方向可以大致正確”?

內容來源:本文為公眾號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原創首發。筆記俠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進行授權。

作者| 陳為

封面設計&責編| 亞飛

為什麽不是方向絕對正確?

華為是如何實踐方向大致正確這句話的?

“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組織必須充滿活力”,這是任正非在華為的一次務虛會上提出的管理思想。他的提法很新穎,本文將聚焦前半句,分析其中的思想精華。

類似“方向可以大致正確”這樣高度凝練的表述,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出發,很容易形成各取所需偏離本意的理解。

喜歡不問東西盲目行動的人們可以利用這個表述自我辯解:“華為任正非都說了,方向不清楚是有道理的。”

嚴謹博學的精英們,會搬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古訓,從根本上否定其價值。只是這些認識並不符合表述的真實內涵。

我們已經知道,成就追求為王是華為管理的導向,同時強烈的成就追求也是任正非本人的行動推力,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管理思想,必然是成就追求主導的產物。

任正非提出這個觀點,既反對撞死南牆不回頭,也不認同無頭蒼蠅四處瞎撞,而是具有鮮明的成就追求特色,是一位資深奮鬥者的肺腑之言。

一、從成就追求的視角分析

方向可以大致正確

從成就追求的視角分析,“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的內涵非常豐富,我們逐一解讀:

1.成就追求的關注點是努力達到並超越優秀標準的做事過程,因此任正非這個觀點中的“方向”,必然是專心做事的方向,而不是被他所鄙視的揣摩心思“會做人”的方向,後者是權力追求的關注焦點。

2.成就追求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有美好的願望但是不脫離現實。

真正的現實都是不完美的,這是必須接受的客觀事實。無論心中的願望多麽美好,從不完美的現實出發,是每一個奮鬥者的必由之路。

做任何事情的方向都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完全正確,也不可能從一開始就能夠準確地看清楚結尾,任正非的觀點是一位資深奮鬥者以切身體會,表達對客觀現實的尊重與認可。

尊重客觀現實,就不會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誇張宣示所迷惑,也不會徒勞地醉心於“一步到位”的虛幻境界。

3.成就追求的做事原則是改進與提高,雖然認可現實不完美,卻不會止步於不完美,而是要不斷地向完美靠攏,這是“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的真諦之一。

改進與提高意味著必須向前看,必須突破現狀,原地不動是無法進步的,這是奮鬥者關注方向問題的直接原因。

只有進入新的,不熟悉的領域,才有判斷做事方向的需要。如果是原地踏步,因循守舊,日複一日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就不會產生指引方向的需求。

4.成就追求的客觀務實,還突出表現為極大的行動熱情。

只有行動才能突破現狀,只有行動才會出結果,只靠嘴巴說,目標永遠停留在紙面上。

不斷地接近完美,就是要在行動中不斷摸索不斷校正,不斷向正確方向靠攏,方向的正確度在行動中不斷震蕩提高。

“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絕不是停留在大致正確,而是要在行動中無限接近百分之百的正確。不在空室中冥想,不要空談誤國,這是“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的重要精華。

任正非的觀點中,方向是動態而不是靜態的概念,是需要通過行動不斷接近正確的概念。

5.成就追求堅持以剛性客觀的行動結果作為判斷標準,而不是以主觀柔性的指標,憑嘴巴來定高下。

這就決定了校正方向的依據,必須是剛性客觀的行動結果。這個要求意味著講真話並且聽真話成為任正非的觀點能夠扎實落地的關鍵性條件,“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為了真正地踐行這個觀點,必須在行動過程中廣開信息來源,不迷信教條,不迷信權威,不固步自封,結合實際情況,結合追求目標,摸索調整方向。

以剛性客觀的行動結果作為取捨標準,就不會出現為了維護面子,為了維護虛幻的權威和自尊,死不認錯,粉飾太平,自欺欺人,撞死南牆也不回頭的狼狽局面。

6.偏執或隨性,都是失敗的好夥伴。成就追求以成功為目的,注重風險管控,拒絕偏執與隨性。

以客觀,動態,不斷改進的態度管理做事方向,能夠賦予奮鬥者良好的容錯糾錯能力。

任正非的表述把糾偏糾錯的要求,固化在認識體系中,把隨時隨地根據客觀情況調整方向作為行動的基本要求,面對錯誤及時糾正,面對進步更加努力,自然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概括地總結,“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的觀點,以奮鬥上進的目標為指引,聚焦努力做事,實事求是地管理做事的方向,認可不完美但是不止步於不完美,以剛性客觀的行動結果為校正標準,在行動中持續地改進提高,不斷地向正確方向靠攏。

現實中奮鬥者歷程的寫照,往往就是遵循這些要求前行的跋涉。

任正非以高度凝煉的文字,揭示奮鬥過程的本質特徵,是認識的升華和飛躍,是指引後來者的思想精華。

二、從華為手機業務看

方向可以大致正確

華為手機業務的發展歷程,是一個背書任正非觀點的絕佳實例。

從基本法明確規定不介入終端客戶業務,到雖經嘗試卻面臨近乎崩潰的絕望境地,再到能夠挑戰蘋果三星的江湖地位,乃至如今從容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華為手機經歷了從萌芽到坎坷,終於走向輝煌的傳奇歷程。

華為手機的成功,首先在於高格局的追求目標,敢於走向前台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躲在強者的身後沉迷於貼牌服務。

其次,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主動積極的摸索行動方向,結合客觀現實及時調整,也是成功的必要保證。

如今為公眾知曉的“備胎計劃”,就是基於極限生存的判斷,主動采取的戰略調整措施。美國的極限施壓,成為驗證其價值的最有說服力的試金石。

八一建軍節臨近,回顧紅色歷史的節目日益增多。任正非的觀點,也為感悟歷史事件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在遭受數次軍事失敗後,果斷放棄原計劃,不拿雞蛋碰石頭,不去攻打反動勢力強大的長沙,而是頂著“軍事上的右傾逃跑主義”的大帽子,轉向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歷史已經證明,正是毛澤東根據客觀條件及時調整行動方向,而不是死守教條不放棄原計劃,才有了讓星星之火燎原的可能性。

“方向可以大致正確”,雖然寥寥數字,內涵卻非常深邃,完整的認識,需要更為廣闊的視角。

任正非提出這個觀點後,華為內部就出現不同聲音,舉例反駁認為“以客戶為中心”就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任正非好像也沒有想清楚如何回應質疑,只是強調他所說的方向是指產業方向和技術方向。

其實把“以客戶為中心”作為絕對正確的方向,是靜態思維的認識。

對於動態思維而言,“以客戶為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大致正確的方向,在具體行動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服務內容等條件,不斷調整具體做法,並不存在能夠一成不變吃遍天下的招數。

還是以華為手機為例,“以客戶為中心”從已經習慣的面向運營商的貼身照顧方式,成功地轉變為適應終端消費客戶的做法,是能夠達到輝煌的重要原因。

改革開放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的提法與任正非的觀點異曲同工,當時也遭遇不少的質疑,例如有一種貌似有道理的說法:有橋為什麽要摸石頭過河?其實這是故弄玄虛偷換概念。

首先並沒有說有橋也不能走,其次有了橋到底能不能走,還要看實踐檢驗的結果。並不是所有的橋都是好橋,如果踏上奈何橋,就是萬劫不複。

好在天佑中華,中國沒有走那些看著靚麗實際上會要命的橋,而是堅持在行動中摸索,用客觀結果校準前行方向,才有如今的繁榮安定局面。

三、方向可以大致正確

個人層面同樣適用

任正非立足企業的戰略決策,提出“方向可以大致正確”,但是這個觀點的適用範圍並不局限於企業,個人層面同樣適用。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乃至人生,任何追求上進的行動方向都具有大致正確的特點。

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在生活空間中,與人的磨合,與工具的磨合,與任務的磨合,都有大量的未知存在。要上進要提高,就必須不斷調整行動方向,不斷靠近優秀靠近卓越。

第一次接觸這個觀點時,就感到與自己的人生體驗高度切合,心中產生強烈的共鳴。

以科學的精神研究社會動機,是我追求了三十多年的目標。回顧已經走過的歷程,能夠堅持到今天並且有所成效,持續努力固然重要,在行動中不斷摸索,不斷地根據客觀結果調整行動方向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大多數情況下,對行動方向的調整並不符合主流或者潮流的指引,也不符合一開始的主觀設想。

但是選擇非主流非潮流的做法,不是故作姿態的標新立異,而是聽從客觀結果的召喚,水到渠成的產物。

我也曾經渴望融入主流跟上潮流,但是在大原則不妥協的前提下,都沒有獲得好的結果,說明緊跟主流緊跟潮流,並不適合我的追求。

反而是非主流非潮流的做法,為我打開一道又一道希望之門。

我自己的經歷同樣驗證了任正非的觀點,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堅持以客觀結果作為取捨的依據,而不是執著於主觀情懷,或者盲目的跟隨潮流跟隨主流,才是成功的正道。

到這裡為止,我們是從追求上進的奮鬥者的視角解讀任正非的觀點。

其實在現代社會的條件下,它的應用範圍超越了奮鬥者的範疇,涉及社會中的大多數人。

在變化速度和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中,即使個人沒有主動追求的激情,變化的環境也常常把進取的目標強加給他們。

即使個人想安穩想靜止,想佛系生活,也常常會身不由己的被拋進激流湧動的陌生領域。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一日重複一日,不經歷幾番變化就能走完一生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主動設定追求目標,隨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行動方向,不再是奮鬥者的專利,而是現代社會條件下的生存基本功。

前不久,美國的甲骨文公司退出中國,引發一陣躁動,悲情的中年危機成為一個博眼球的話題。

許多以為終身獲得保障,可以在這家高大上的美國公司安度職業生涯的員工,突然發現自己失去了習慣的依靠,陷身於完全沒有準備的全新境地。長期處於被動安逸的環境,使他們失去了自主行動的方向,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突變。

不少人所能想到的,就是跑到公司門前拉起橫幅,抱怨公司無情無義。如果能夠從成就追求的要求出發,認真踐行“方向可以大致正確”,所謂的“中年危機”就不會那樣令人焦慮。

所以任正非的這個觀點具有普遍的指導價值。

對於主動進取的奮鬥者,是通向成功的指引。對於衝勁相對較弱的人們,則是現代社會中的生存警醒,提醒他們不存在永不變化的方向。

最後,任正非的完整表述是“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組織必須充滿活力”,本文隻聚焦前半句,但是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對於企業決策來說,方向大致正確只能在充滿活力的組織中實現,這部分的內容將在後續文章中討論。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