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親,你臉上塗的不是化妝品,是一整個化工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由於這個原因,從古至今,臉都是各類化妝品的集中展示區,當然也是集中受災區。

現代化學工業的成果無疑為美化自我提供了許多便利,使我們輕鬆地就可以把自己畫得像妖精。不過很遺憾,我們這些「妖精」當得徒有其表,完全不能深入這些化工產品的背後去一探究竟。其實這種對於現代技術的盲目信任是很危險的,不僅時常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同時也為商家掙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資本總是逐利而生。它們從來不會關注我們的健康,也不會真正關注我們的美。它們工作的核心,就是打著美好的幌子,乾著收斂錢財的勾當。

其實,它們才真正是畫了皮的妖精。

由於化妝品的種類太多,這次隻以護膚品為例,揭一揭這些噱頭花活的老底兒。

在多數人眼裡,好皮膚有四個特徵:潤、緊、透、白。將這特徵集合起來,就是人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嫩白。

商家顯然也了解這一點,所以「好」的護膚品也都是從這四個方面下手的。

1、潤

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兩樣東西可用:水和油脂。

由於水分比較容易揮發,所以能夠持續發揮滋潤作用的其實還是油脂。它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在軟化皮膚角質層的同時可以阻止水分的揮發,所以作用更持久。

按照油脂的來源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天然的礦物油脂:礦物油(石蠟油)、凡士林、石蠟、地蠟等。

二、來源於動物、植物的油脂:植物類如橄欖油、杏仁油、荷荷巴油、鱷梨油、乳木果油、茶籽油、葡萄籽油、小麥胚芽油、花生油等等。來源於動物的油脂主要有羊毛脂、水貂油、蛇油、馬油、卡那巴蠟、蜂蠟、鴯鶓油等。

三、合成(半合成)的油脂:高級脂肪醇、高級脂肪酸、棕櫚酸或肉豆蔻酸酯類、辛酸/癸酸甘油酯類、羊毛脂系列衍生物、矽油系列衍生物、角鯊烷等等。

這麼多「油」!有些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甚至曾經對著說明書裡的它們行過注目禮?

其實不管是什麼油,其的基本成分都屬於長鏈碳氫化合物,隨著分子量由小到大的不同,它們在自然界的存在狀態由氣態到液態、直到固態。

分子量越大的油,隔水效果越好,但是比較粘稠,容易感覺「糊臉」;分子量越小的油用起來感覺越接近於水,由於滲透性好,非常容易吸收,但是阻隔效果差(也就是保濕效果差)。

所以,「糊臉」的產品不等於壞,「吸收好」的產品不一定好,只是針對的人群不同而已。但不管怎麼說,這兩類東西都屬於油脂,並且都不貴。

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在化妝品裡使用最廣泛的、最好的油脂並非來自天然動、植物,而是合成油脂。因為其成分單一,不容易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

由此看來,天然的東西真未必就是最好的。

2、緊

皮膚鬆弛了就容易出現皺紋,所以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喜歡「緊」。

導致皮膚鬆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真皮層中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蛋白的流失、皮下肌肉和脂肪的減少等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於現代人基本上不會缺營養,所以皮膚鬆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變老了。

面對老化了的皮膚(其實是老化的機體),想通過一瓶護膚品就「撫平皺紋」,你覺得可能嗎?

不過,想一過性地得到「緊」的感覺並不難。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乾燥的環境裡,只要你把臉上的油脂洗乾淨,皮膚乾燥之後立刻就會有緊繃的感覺。這是因為皮膚的角質蛋白在水的作用下會有部分溶解,此時蛋白質分子相互交聯在一起,待水分蒸發後角質層細胞隨即連成「一體」,所以此時的臉就感覺緊巴巴的。

也就是說,要想得到緊的感覺,普通的清水就能做到。

如果這水裡加上了酒精、氨基酸等成分,這種類似膠水的「板結效應」會更強,你的臉會覺得更緊。不過別誤會,那只是感覺,你的臉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

至於「縮毛孔」,呵呵,你不怕毛孔小了眼睛也變小嗎?

另外,許多護膚品裡會加入一些像甘油、丙二醇、山梨醇之類的保濕劑。這些保濕劑都含有親水基團,它們可以抓住水分子,使它不容易喪失。由於這些保濕劑在化妝水裡已經吸飽了水分,所以,塗了化妝水的臉就能在較長時間內看起來濕漉漉的。

注意:經常有廣告會說保濕劑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補給皮膚,這也是不折不扣的瞎說。實際上保濕劑吸收水分只會給自己「用」,輕易不會「撒手」給別人。同時因為皮膚表面的角蛋白的吸水能力很差,若是與保濕劑爭奪水分,顯然不是對手。

所以,在極度乾燥的環境裡,保濕劑是絕不會從空氣中抓取水分補給你的臉的,相反,它會從你的皮膚裡抓取水分,滿足它自己的「需求」。

簡單的說,保濕劑在局部保水的主要目的是讓你看起來濕乎乎的,但絕不可能給你的皮膚補水。

真想補水,還得靠喝。

商家顯然知道保濕劑的這個特點,所以他們都會建議你在用完化妝水後再塗上一層面霜,而面霜,實際上就是油脂。

看到了嗎?保濕劑只是個面子活兒,真正能鎖住水分的,還是油脂。

3、白

俗話說「一白遮百醜」。不過要想變白,你首先得知道皮膚為什麼會黑。

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皮膚表面的黑色素沉著。誘因有日曬或紫外線照射、激素水準的變化(如妊娠或口服避孕藥物)、某些藥物(如四環素、胺碘酮等)、部分炎性皮膚病、使用某些含有重金屬的藥物等等。

黑色素的產生和消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生成大於排出的時候,才會引起黑色素的過度沉著。

二是角質層過厚。誘因主要是過度的乾燥和摩擦,這兩個因素都可以加快皮膚表面透明層和顆粒層細胞的代謝和壞死,從而增厚角質層(這其實是一個保護性的反應)。當然,長時間不洗臉會導致角質層細胞脫落減慢,也有這個作用。

三是皮膚表面的微循環障礙。最常見的誘因是睡眠不足和身體虛弱。微循環的障礙會使人的皮膚呈現出青灰色,由於眼眶周圍的皮膚特別薄,微循環障礙帶來的變化看起來會非常明顯,這也就是常說的黑眼圈。

皮膚循環障礙引起的黑眼圈與眼眶周圍的色素沉著是不一樣的,前者只要好好休息或者調整好身體狀態就會消失,而後者則很難消除。

看完了以上這幾條「黑」的原因,美白的辦法其實就已經擺在眼前了。顯然這是一項綜合的大工程,僅靠幾瓶護膚品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有些護膚品確實有「白」的效果,但這種增白的根本原理是添加鉛和汞等重金屬,利用它們的毒性作用抑製黑色素的生成,從而實現美白。這種做法自古就有,《洛神賦》中「芳澤無加,鉛華弗禦」一句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由於重金屬毒性巨大,現在已經棄用。

不法商家顯然不會在產品的說明書裡告知這一點,他們會說自己產品裡有「**精華」,可以「深達肌膚底層」、「煥發肌膚活力,持續美白」。而實際的使用效果是:先變白臉,然後變花臉。

如果大家不信,可以找一個皮膚科的醫生諮詢一下,或者到專業的學術網站去查詢一下。那裡有的都是乾乾淨淨的數據,絕對找不到那些亂七八糟的「精華」。

不同人的膚色是會有不同的,但無論是黑是白,只有健康的皮膚才能散發出自然的美感。至少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發現哪個神奇的「精華」可以改變人的膚色,反倒是亂用護膚品會導致嚴重的皮膚問題。

各位如果還不信,可以私下裡扭頭看看自己的屁股、向屁股學習一下護膚經驗:那裡終年不見陽光,幾乎沒有任何護膚品,還飽受衣物摩擦,卻也從來不長斑。

4、透

透的感覺其實是可以做到的。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皮膚營養和循環狀況改善了,膚色自然會好;另一個就是把皮膚表層的角質層打薄,這樣就會更多地透出紅色。

護膚品裡去角質的常用「工具」有水楊酸、尿素、蛋白酶等等。它們可以打開角質細胞之間的連接,使角質軟化,所以更容易脫落。

對皮膚而言,這其實就是一種腐蝕。

現在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叫「不忘初心」。那麼皮膚角質層存在的「初心」是什麼?顯然是保護機體。但現在為了好看,我們又要把它去掉。

美與健康,哪個要緊?

可能你會說:我隻去除一點點,既不影響健康,又能保持美。

告訴你,如果只想去掉一點點,那麼認認真真地洗洗臉、水就可以發揮這個作用。而只要用上那些去角質的東西,你就很難控制到隻去除一點點。

當你的皮膚通過去角質真的變得「嫩得掐得出水」、「吹彈得破」的時候,你離過敏就已經不遠了。

其實從生理的角度看來,我們皮膚的「小日子」本來過得挺舒服的:生成了角質層來保護內部結構,分泌了油脂來保持水分和潤滑……如此生生不息,冉冉不絕。但現在人們嫌油太多,要洗掉;嫌角質層太厚,要去掉,然後再敷上一層所謂的護膚品。殊不知,再好的隔離也不如你的角質,再好的油脂也不如你自己分泌的人油!

把「原裝的設備」去掉再花錢換上代用品,你說你是不是吃飽了撐得?!

不過,化妝品能走到今天並非浪得虛名。其實商家考慮的內容還要豐富得多:它們要精心設計廣告來吸引人;要給產品配上香味使它更誘人(因為護膚品裡幾乎所有的成分都有點臭味);要細心調整油水比例、添加各種化學物質使產品看起來更像高檔貨;還要確定一個貌似合理的價格以便賺更多的錢……

有個很出名的廣告是這麼說的:「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我們不妨回頭問問自己:能「恆久遠」的非得是鑽石嗎?你說哪塊石頭不能「永流傳」?!

護膚品也一樣!

你可以隨便找一個七、八十歲的、皮膚很好的老人問一下:是什麼護膚品使他們在晚年還擁有如此完美的皮膚?

答案其實很簡單:保持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態,再加上適當的防曬、清潔和滋潤。對皮膚而言,這就足夠了。

這時可能還是有人會問:那些產自南極深海或者喜馬拉雅的「精華」真的就不管用嗎?

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很火的、用瘧疾來抗腫瘤的說法。其實不用太多專業知識也能知道那是扯蛋:瘧疾的高發區都是窮地方,那些人的平均壽命本來就短(沒來得及得腫瘤就死了),當然人群的總體腫瘤發生率就會低。要想知道真相,你只要看看他們70歲以上人群的腫瘤發生率就明白了。

同理,有人跑雲南、西藏搞些什麼神物,說是可以延年益壽、祛病健身,你隨便查查當地的平均壽命不就知道了?說喜馬拉雅的「神草」可以美容養顏,你看看當地人的臉色不就知道了?

放著鐵一般硬實的事實不看,偏要信廣告。有這麼天然的低智商,不騙你點錢真是有點傷天理……

所以,現在每當看到價格在四、五位數以上的護膚品時我都會想:看來貧窮不完全是壞事,有時候竟然可以拯救一些東西。

比如你的浮躁,和你的臉。

好文共賞:


關鍵詞搜索:

健康雜談;腫瘤;醫生素描;醫改雜評;如何就醫;趣談醫院人物;人體介紹;減肥。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文內圖片來自網路,一併感謝原作者。

這麼好的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