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幻級“觸感皮膚”誕生,可遠程感知親友的撫摸

藥明康德AI/報導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新近刊登了一篇“科幻級”的論文。論文裡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特殊的“觸感皮膚”,能夠讓人遠隔千里之外,就可感知他人的行為。戴上這款“觸感皮膚”,或許科幻電影裡的某些場景極有可能變成現實。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說到人類的感覺,大家平時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口渴和肚子餓,卻很少有人會主動關注皮膚的觸覺。觸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感覺,它是觸壓感、痛感、溫度等幾種不同感知系統的綜合產物,不僅會受到機械力的影響,還與化學能、熱能有關。因此,人類可以輕鬆模擬3D的視覺,可以製造出身臨其境的聲效,卻很少有人能完美還原人體的觸覺

然而一支來自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突破了這一瓶頸。John A. Rogers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無創、輕便的裝置,可覆蓋於皮膚表面,完美還原人類觸覺。該裝置通過機械振動的方式,實現電子可編程通信以及身體的感覺輸入,可作為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設備,應用於假肢控制、電子遊戲等領域。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前,其實也有類似“觸感皮膚”方案產生,不過大多都需要借助緊貼皮膚的多組電極產生振動來刺激皮膚,通常極易給皮膚造成痛感和損傷。所以,找到能產生目標反應的合適電壓和電流,又不給皮膚造成疼痛或電刺激損傷,這兩點是打造一款完美“觸感皮膚”的必備條件。

本項研究中,“觸感皮膚”裝置最核心的“中層”部分,用聚酰亞胺(PI)封裝的銅跡線、各式電子元件以及芯片,這些組件共同構成整個裝置的供電網絡和電力控制系統,且均採用無線控制的方式

電子元件中包含許多致動器,每個致動器質量為1.4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致動器供電控制系統的設計卻十分精妙,它能控制裝置整體振動頻率振動幅度,從而讓“皮膚”產生不同的觸感。針對本研究,研究人員將振動設定到了人類皮膚最敏感的頻率。

a: “觸感皮膚”結構示意圖;b-d:功能層,銅跡線和電子元件排布詳解;e-i:致動器層,致動器的組成和尺寸;j-l: “觸感皮膚”形態柔軟且具有韌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觸感的強度可通過振幅進行微調,通常幾微米的振幅差距,便會造成的不同的觸感強度。經優化設計,該“觸感皮膚”佩戴者的指尖和手上產生觸感的同時,不會感受到發熱效應。另外這項研究先進之處在於,不管是致動器的頻率還是振幅,都可以根據穿戴人員的需求,通過控制系統進行個性化設置。可以說這是一款極具個性化的VR裝置了。

那麽實際穿上這套科幻級別的“觸感皮膚”到底是什麽樣體驗呢?這樣的新型裝置對於人們的生活有何益處?

“觸感皮膚”生活化的應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我們可以看到上圖,小女孩與祖母視頻聊天的場景,祖母手臂上戴著的新型“皮膚”,雖與孫女遠隔千里,但她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孫女靈動活潑的小手在她手上撫過。還可以看到,傷殘人士在假肢上貼上“觸感皮膚”後,可真真切切地抓取實物,並用指尖感受著世界的溫度,從此假肢並不再是冷冰冰的機械元件了。當然,人們還可以在遊戲場景裡見到“觸感皮膚”的妙用,當玩家進行“戰鬥”類遊戲時,一個動作就能觸發一種相應的武器或招數,玩家便能更好地體會到沉浸式的樂趣。

不過,這套科幻級的“觸感皮膚”還是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相對於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消費型智能穿戴產品來說,電流設定還是偏高;另外,其他組件中一部分能量或許會轉化為熱能,影響整體性能,且對於裝置的散熱性能是一個考驗;再者,優化後的致動器功率雖小,但該技術整體仍面臨功耗大的問題,這有可能製約該裝置在可持續性和無線性方面的發展。

縱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團隊對於取得這樣的技術突破表示興奮。通過本文所列舉的在社交媒體、醫護、電子遊戲領域的生活化應用,我們看到了這類“觸感皮膚”的巨大潛能;隨著時間推移,技術的精進,它有望應用於更細化的個性化康復、外科訓練、教育反饋及多媒體娛樂體驗等方面。研究人員表示,觸覺在虛擬現實和擴增實境的應用才剛剛開始,未來將有無限可能。

來源:Nature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點“”,分享AI健康新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