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佛的六種境界,你是哪一種?

雖然都是佛學路上的同道師兄,但學佛的心態各有不同,本文羅列了六種不同形式的學佛人,對比一下,看看你是哪一種呢?

1. 近佛人

一些人,並沒有皈依,也並不是很了解佛教的義理,但是並不反感佛教,不排斥,相信佛教能夠給人帶來解脫,覺得佛像很莊嚴,有的因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的傳承父母之教,是一種文化的繼承。

2. 求佛人

有的人知道佛教很偉大,認為理所當然的佛祖應該會幫人的忙,因此平時雖然沒有想為佛教做什麽,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貧窮、失意、失敗、失業等人生困境時,就想到求佛幫忙。姑且不管佛祖有無幫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會在心中增加力量,如果願望得以實現還會去還願。

3. 拜佛人

有的人感覺佛陀很慈悲偉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會謙卑禮拜,表示恭敬。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與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種輕安歡喜的變化,獲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這就是信仰的升華。

4. 念佛人

念佛人隨緣念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慢慢念到感覺佛與自己同在,所謂“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暢、清安自在、煩惱減少、心開意解,當然就會歡喜念佛。

5. 學佛人

有的人覺得佛學博大精深,覺得應該要不斷學習,鑽研經典,耕讀義理。把佛學當作學問去學習,體會。學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

6. 行佛人

把所學的義理用到生活中,慈悲喜舍,行四攝法,六度萬行,“行佛所行,做佛所做”。

佛教講“解行並重”、“福慧雙修”,都是說明學佛不能只在義理上鑽研,佛法要在生活中體驗、印證,唯有透過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為自己血液裡的養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