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文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個患病率很高的疾病,發病不分地域和年齡,雖然女性高發但並不代表男性可以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國內成人患病率0.32%~0.36%,患者患病前期一般不會有明顯癥狀也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隨著病情進展,往往會出現多關節受累、關節畸形、呼吸系統受累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生活,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相當重要。目前臨床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以下4種方法:

1、物理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患病初期常採用一些物理治療,常見的有針灸、拔罐、艾灸、紅外線治療、紫外線治療等。其中紅外線和紫外線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滲出物吸收,減輕腫脹和緩解疼痛的作用,對急性期炎症消退和康復都有一定的作用。也有研究顯示針刺、灸法、火針、電針、蜂針、腹針等多種療法,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康復治療有一定效果。

2、手術治療

對於患病嚴重或者關節疼痛明顯的患者可以採取手術治療,常見的有對關節進行修整的開放手術、關節鏡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關節腔灌洗術等,這些手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因為可以依據個人病情優化治療方案所以前景樂觀,但因為其安全性和體內分布代謝尚不明確所以仍處於研究階段。

4、藥物治療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藥物主要由非甾體抗炎葯(NASIDs)阿司匹林、布洛芬、氟比洛芬等;抗風濕葯(DMARDs)甲氨蝶呤、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糖皮質激素(GCs)潑尼松、甲潑尼龍、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生物製劑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等。非甾體抗炎葯為目前臨床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可以通過抑製環氧化酶的活性,減少花生四烯酸轉化成攝護腺素等炎症介質,從而減輕和控制由於炎症反應引起的癥狀,發揮有效的抗炎作用。

這些藥物雖能很好的緩解患者的炎症癥狀但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所以臨床上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同時還常常使用外用貼劑,以減少不良反應,如臨床上常用的羅浮山風濕膏藥。

羅浮山風濕膏藥是羅浮山國葯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有驅風除濕,消腫止痛功效的外用貼劑。羅浮山風濕膏藥歷史悠久,是東晉葛洪在羅浮山煉丹時期,煉成黑膏藥「風濕膏藥」方的基礎上挖掘整理而成,民間治療效果顯著。本方以血肉有情之品金錢白花蛇為君葯,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用於風濕頑痹效果顯著;臣葯以七葉蓮、寬筋藤、洋金花、毛庸香、徐長卿、油松節、麻黃、荊芥、過崗龍、骨碎補、威靈仙、防風、當歸、紅花、益母草、小羅傘、六棱菊,等祛風濕葯一起驅風除濕、消腫止痛、活血舒經,其中具有除濕、提毒、柔筋的作用的小羅傘、六棱菊為羅浮山特產;生川烏、生草烏溫經通脈止痛,為佐葯;獨活、羌活、荊芥、牛膝為使葯,可以引葯入經,直達病所。全方配伍精妙,君臣佐使各司其職,驅風除濕,消腫止痛效果顯著,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外傷腫痛。

羅浮山風濕膏藥中藥物基質層厚達2毫米,載藥量高,採用的透皮緩釋技術可以使藥物快速透皮,持久釋放,一貼藥效可持續時間為3-5日,效果更好。透皮緩釋技術使每次透入皮膚的藥效為恆定的量,避免了大劑量的藥效成分透皮吸收,產生對皮膚的強性刺激,更加溫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