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觀點:工資帽不適合當下中超 初衷很好現實無奈

撰文/嚴益唯

中國足協雖然辟謠了將推行“工資帽”新政,但是,關於中超是否應該設“工資帽”卻引起了網絡一個熱門話題。筆者認為,“工資帽”並不適合當下的中超聯賽。【中超專題】

飽受爭議的U23政策畢竟只是涉及競賽組織,足協作為主管部門可以強製執行,俱樂部雖然可以消極對待,但是所謂“對策”也只能在遊戲規則允許的範圍下進行。“工資帽”政策一旦實施,則超過了足協的職能管理範疇,因為事關俱樂部的經營,根本不可能在足協管理範疇內強行執行。

道理很簡單。俱樂部完全可以通過其他商業合約的方式來補償球員的收入。足協可以規定球員年薪的上限,但是球員的商業廣告收入,怎麽限制?其實,這樣的簡單粗暴的干涉,是有失敗先例的。比如,中超曾經實行過的球員限薪令,除了助長“陰陽合約”,對中國足球職業化,又有多少積極的意義呢?

有人說,英超不也是實行了“工資帽”政策嗎?其實,不僅英超,澳大利亞超級聯賽剛成立時,就有類似的政策,每個俱樂部的頂薪球員人數有嚴格的限制。那麽,為什麽中國足協就不能洋為中用呢?

道理也很簡單。中國足球還不是真正的職業化足球,政策權重極大。中國足協對於聯賽的管理,已經細化到每支球隊23歲以下的球員必須怎樣上場的程度,將來足協改革的方向不應該是繼續給俱樂部綁上政策的束縛,而是逐漸給俱樂部鬆綁。

英超是高度職業化的足球聯賽,適當的政策引導作為市場調節的補充,即便效果不好,對於全局也不會傷筋動骨。事實上,英超“工資帽”政策是比較溫和的,“工資帽”僅限於英超的中央財政支出,各俱樂部的商業收入並不算在內。所以,對於那些英超豪門,這項政策並不起作用。

中國足協推行“工資帽”,有一個合理解釋,就是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國職業俱樂部,特別是中超的投資泡沫的問題。但是,一旦政策失靈,對中超環境的破壞性不容忽視。

其實,中國足協應該吸取U23政策的教訓,一項影響重大的政策決策階段最好能更加充分,眼光放得遠點,爭取一個政策能相對穩定,而不是病急亂投醫式地碰運氣。

足協打算將“U系列”國家隊整建制地組隊參加各種聯賽進行鍛煉,加上國奧隊明年的比賽任務。中超的U23政策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回顧U23政策,不僅鍛煉“新人”的效果有限,而且負面影響卻很多。在突如其來的政策暴利面前,一些青訓機構,實際上已經將重心轉向球員經紀,沒有心思做青訓。

所以, “工資帽”政策如果沒有與各俱樂部充分溝通,盡責調查如果都沒有做到位,以目前的中超現狀,即便強行實行,很可能會重蹈 “初衷很好,現實很無奈”的覆轍。

從2010年初開啟的中國足球的燒錢模式,的確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只是,解決中超俱樂部的財政危機,足協不能指望幾個簡單的政策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的。足協與其不斷推出重量級的不成熟的政策希望一口氣吃個大胖子,倒不如把精力聚焦競技層面上,潤物細無聲地推動中國足球的職業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