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位被冤枉的皇帝—扶不起的阿鬥後主劉禪真的昏庸無能麽

阿鬥是劉備的兒子,蜀漢政權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在世人眼中一直都是一個昏庸無能,親小人遠君子的形象,扶不起的阿鬥更是作為一個不好的詞流傳千古。

後世對於劉禪昏庸萬能的認知主要是源於不戰而降,並且還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兩件事。可是劉禪真的是昏庸無能麽?從歷史上來看並不是,恰恰劉禪是一個很聰明的皇帝。

首先劉禪繼位後,蜀中的大權都在諸葛亮手中,劉禪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可是劉禪並沒有對諸葛亮有絲毫的懷疑和忌憚,他對諸葛亮可謂是言聽計從,本來不同意北伐的他,在諸葛亮作出決定後不僅沒有阻撓諸葛亮的北伐,反而傾盡全國之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他還安慰諸葛亮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要太放在心上。而幾次北伐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卻沒有絲毫建樹,而劉禪卻沒有表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滿。諸葛亮死後,劉禪傷心的哭倒於龍床之上,出城二十裡迎回諸葛亮的靈柩,並且重用諸葛亮留下的蔣琬、費禕、和董允。而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依然在為三十年,在那個年代,如果沒有能力,怎麽會統治國家如此之久。可見劉禪的用人能力並不遜於其他皇帝。

第二,在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刻停止了北伐戰爭,開始休養生息,因為他知道北伐是勞民傷財的行為,而且諸葛亮不在了,以蜀漢的實力,當時也沒有人有能力可以繼續北伐。僅僅用了五年時間,國內因為連年戰爭導致的空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他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和吳國重修舊好,一起抵抗魏國。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刻廢除了丞相制度,設立了大將軍和大司馬,把軍政分家,兩個職務互有重疊交叉,互相牽製,避免了一人獨大,重蹈東漢末年奸臣專權的再次發生。在蔣琬也去世後,他更是回收了所有的權利,由自己親手處理國事。可能他認為,在諸葛亮和蔣琬之後,再也沒有人值得他信任去托付國家大事了。可見劉禪對於大局的把控和帝王之術是很精通的,絕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可以做到的。

第三劉禪不戰而降也是有原因的,在曹魏進攻蜀國前一年左右,薑維就發現了曹魏可能要進攻蜀國了,他上書劉禪,要在險要位置派重兵防守,可惜這個奏章被黃皓攔了下來,劉禪並沒有看到。而當朝廷發現魏兵的時候,魏軍已經打到了蜀國都城成都的門口了。而這個時候劉禪根本沒有想投降的事情,他的第一想法是投奔孫吳,第二個想法是向南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而這個時候出了一個重要的人導致了劉禪放棄撤退的念頭轉而投降,這個人就是譙周。譙周勸說劉禪,南方是當年諸葛丞相靠武力收服的,如果我們強盛,他們會服我們,如今我們是逃亡,他們根本不會接納我們的。而吳國早晚也會被曹魏滅掉,我們現在去時寄人籬下,而吳國被滅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不如現在投降曹魏還可以被曹魏優待,更可使蜀中百姓免於戰火。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眼看大勢已去,只能投降。

第四作為亡國之君,名義上是優待,實際上和被軟禁的犯人沒啥區別,在人家的底盤上也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了。司馬昭宴請劉禪,席間故意表演蜀國的節目,旁人都悲傷難掩,唯有他嬉笑如常,後來更是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千古名言。這是劉禪昏庸無能的最主要的證據,可是劉禪並不是真的不思念故國吧,他的一舉一動不僅僅關係著他自己的性命,還有他的家人,跟他一起投降的大臣,只要他表現出一點點的不滿,這些人都會被殺死,為了保全這些人,也只能裝的昏庸無能些。參照後世南唐後主李煜因為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詞就被宋太宗賜死的下場,劉禪的表現是相當不錯了,就是劉備不也有煮酒論英雄時裝慫的表現麽。劉禪因為這句話徹底消除了司馬昭的戒心,成為了唯數不多亡國後還能善終的皇帝。

劉禪雖然是亡國之君,可是並不昏庸無能,而在蜀中無能臣乾將的時候,依然能守住國土幾十年,足以證明阿鬥是可以扶起來的,而且很直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