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鄧鐵濤用六味地黃丸,竟可以治療這麼多病症

悅讀中醫 推送最新鮮的
小 編 導 讀

若是提到「補腎」,想必不管是否學過中醫,大家都能說出來六味地黃丸的名字。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出自宋代錢乙的《小兒葯證直訣》,本方即金匱腎氣丸減去桂枝、附子而成。但你知道嗎?這張鼎鼎大名的補腎名方,不僅能治療腎病,在國醫大師鄧鐵濤的手中,還有一般人不知道的用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六味地黃丸自從錢氏之地黃丸出,六味與八味便成為補腎陰與補腎陽兩大法門。也因六味與八味的廣泛應用,而升華成為五臟系列方劑,如治肝腎陰虛的杞菊地黃丸,治肺腎陰虛的麥味地黃丸,治陰虛火旺之知柏地黃丸,治腎陰虛氣喘之都氣丸

下面我舉幾個運用六味地黃湯的經驗,供參考。

患者李某,向患肺結核,為陰虛火旺之體質。曾患失眠,中西藥久治不愈,越來越重,乃住於某醫院,用盡各種藥物與方法未效。我到醫院探病,順為四診,人瘦削甚,面白潮紅,唇色鮮紅,每夜只能睡眠1~2小時,心煩不安,兩手心熱,舌瘦嫩,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尺寸俱弱。此陰損及陽,氣陰兩虛,陰陽失調,陽氣浮越,夜不交於陰所致。治宜益氣養陰,方用六味地黃東加高麗參9克(另燉兌服)。隔兩天再探視,問知某老師認為已經失眠,豈可服高麗參?但病仍未愈,我建議仍用前方,試服一劑,睡眠時間延長,三劑基本治癒。失眠已致元氣大虛,不用人蔘以大補元氣,雖有六味湯之補腎陰,陰陽仍不能和調。

我還曾用六味地黃東加黨參和太子參以治不育症,試舉其中一例。

馮姓青年,農民,娶遠房同宗之女為妻,結婚3年不孕,並非近親結婚的關係,而是男方不能入道(即陽痿),觀其外表,個頭比較高大,力氣過人,診其面色如常,舌嫩胖,脈虛大。《金匱要略》:「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今馮氏外表一如平人,脈虛大而不能入道,是虛勞證。先按《金匱要略》法用桂枝龍骨牡蠣東加黃芪30克,服半月後,脈大稍減而尺弱,改用六味地黃東加黨參30克,以益氣補腎陰。服藥半年已能入道。三年前後生兩男孩。

20世紀60年代,在某醫院會診一男孩,7歲,病哮喘,連續哮喘不停已2天,病孩辛苦甚,醫生說這是哮喘持續狀態,已用盡西醫治法未效。診其面色尚澤,唇紅,舌紅無苔,脈細數而兩尺弱,此腎陰虛甚,腎不納氣所致,乃予六味地黃東加蛤蚧一隻(9克),一劑而哮喘停止。此方以六味地黃湯治其本,蛤蚧補肺益腎、定喘止嗽,既能治標又治其本,故其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哮喘西醫認為是過敏所致,我發現不少患者因睡竹席而起。對那些夏天哮喘發作的患者,必須問其睡什麼席,如睡竹席或藤席,若不換席,必難治癒。物理因素往往是發病的主要因素,不可不知。

近來有些學者,見西醫對腦的研究多彩多姿,越來越深入,反觀中醫論腦卻過分簡單,實在相形見絀,於是有人提出「腦主神明論」,意圖發揚中醫之理論。但中西醫對號入座以求發展往往適得其反。腦的實質與功能盡在五臟六腑之中,而主要則概括於心與腎中,何以見得?「心主神明」比較明確且勿具論,腎主骨,骨生髓,腦為髓海,齒乃骨之餘,故治骨、治齒、治腦往往通過治腎而取得效果

最近治療一例語遲之病孩,已兩歲多仍不會講話,連爸、媽二字的發音也不準,身體瘦弱,走路也要扶著,舌嫩淡,指紋淡而脈虛,用地黃飲子加減,服半月,講話、走路、肢體都有進步。地黃飲子由腎氣丸化裁而成,功能補腎益精,治語聲不出,近人用治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等屬於腎陰陽兩虛者。足證腎與腦的關係中醫自成系統。

可以斷言,離開中醫之理論體系去對西醫之號,欲求發展是行不通的。否則腦-髓-骨-齒-腎這一網路之鏈就被打斷了,前人的寶貴經驗也就拋棄了!

六味地黃丸之適應證不少,但必須在辨證的指導下使用,不能濫用。陳修園《醫學實在易》就有久服地黃暴脫之說。陳氏認為這是補水滋水太過,以致水邪滔天,一作不可救止。應治之以大劑通脈四逆東加減,或大劑術附東加薑汁,或於前二方中重加茯苓。陳修園所講的這類病症,我見過一例。一位久患肺結核的病人,因喉嚨聲嘶,服了一段玄參、生地之類葯而突然昏迷,痰多,汗出。當時與劉赤選老師共同會診,重用四逆東加人蔘,但終不能挽救。陳氏告誡我們,雖然葯似平和,終有所偏,不能盲目地久服。當然有些虛損之證,非十天半月所能治癒,非半年或一二年長期服藥不愈,這就要講究辨證論治的功夫了。

國醫大師鄧鐵濤一直對中醫學有著堅定的自信。

鄧老認為,在治療上要重視中醫,鼓勵後學要學中醫、讀中醫、用中醫。而學習中醫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中醫思維,正如文中鄧老所說,單純地追求中西醫對號入座並不能真正發展中醫,要想學好中醫還是要掌握中醫經典中原汁原味的思想體系。關於重歸中醫經典思維,有一本受到中醫人廣泛好評的圖書——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好書)

《撥開迷霧學中醫(第2版)》是作者根據自己讀經典的體會,從六經脈證、《神農本草經》藥物談、張仲景常用中藥分析及《靈樞經》中的針刺,一步一步引領讀者,深入體會古人的思維模式,帶領讀者,撥開思維中的迷霧,重歸中醫經典思維,領會經典所傳的「天地之道」。每章末均設有同學提問,解答同學在學習經典過程中的疑惑。本書為作者讀經典所得,所講道理深入淺出,適合中醫院校學生及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瀏覽好書風采

免費試讀吧!

播放GIF

往期精彩回顧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