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鏡片龍頭不賣鏡片搞金融 康旗股份是轉型還是賣殼?

  ■本報記者 謝 誠 見習記者 劉 冬 

  日前,康旗股份公告稱,公司擬向實際控制人出售眼鏡資產,宣布三年內退出眼鏡行業,重點發展大數據金融科技服務業務。然而,剝離眼鏡資產後,作為主要營收貢獻者的旗計智能,主營業務為銀行提供電話行銷等外包服務,顯然與“金融科技”相關性並不大。為何剝離現金奶牛?如何布局大數據金融科技服務?康旗股份變更主業究竟意欲何為?

  實際控制人收回現金奶牛

  7月2日,上海康耐特旗計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旗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上海林梧實業有限公司出售與眼鏡鏡片業務相關的資產與負債,本次交易作價7.6億元,評估增值率為 14.69%,並宣布三年內退出眼鏡行業。值得注意的是,成立於2018年6月20日的林梧實業未開展任何業務,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費錚翔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同一人。

  康旗股份(原名“康耐特”)成立於1996年,於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在國內樹脂鏡片製造行業中處於領先行列,擁有較高知名度,業務遍布海內外,在上海、江蘇、美國、日本、墨西哥等均設有公司。資料顯示,康旗股份是目前A股僅有兩家眼鏡類上市公司之一,博士眼鏡去年上市還曾一度引發眼鏡業暴利的熱議。

  康旗股份的鏡片業務毛利率近兩年保持在30%左右,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公告顯示,該業務最近兩年模擬合並財務數據分別為: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7.88億元,實現淨利潤6218.19萬元;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6.91億元,實現淨利潤5836.84萬元。

  此外,鏡片有關的募資項目儘管進入收獲期,卻和這次眼鏡鏡片業務有關的5家子公司股權(含3家孫公司股權)一同遭到轉讓。其中,2016年“防藍光樹脂鏡片生產線建設項目”所募資的6000萬元已全部投入使用完畢,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項目累計實現效益1145.59萬元。 

  那麽,深耕20多年,擁有品牌美譽度,世界眼鏡市場上中國最大的供應商之一的康旗股份為什麽要轉型新金融呢?鏡片這塊優質資產為何被實際控制人自家買回?

  康旗股份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費錚翔在近日審議回購股份的股東大會上回答《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眼鏡業務發展比較平穩,而且屬於重資產,從資本市場來說,公司希望主營業務有亮點,希望發展比較快,因此置換一下資產有利於上市公司快速發展。”

  新主業是電話行銷還是金融?

  在費錚翔眼裡,受資本市場歡迎的亮點應該就是新金融。2015年12月17日,康旗股份作價23.4億元收購旗計智能100%股權,同時宣布轉型成為鏡片以及銀行卡增值業務雙主業發展時,就有意將公司定位為金融業了。2016年1月19日,康耐特在收購旗計智能時的行業分類為“其它金融業(J69)”。無奈互聯網金融風險抬頭,監管層開啟合規整頓,2016年5月份,證監會叫停互聯網金融業並購重組和再融資。2016年6月份,康耐特重新發布重組方案時,已經將標的資產的行業分類更正為“F52零售業”。

  那麽,23億元巨資收購的旗計智能到底是家什麽企業?公告顯示,旗計智能成立於2012年,為銀行提供銀行卡商品郵購分期業務、信用卡账單分期行銷業務以及其它衍生權益消費產品銷售服務。而手段就是通過電話外呼形式,面向銀行卡客戶推送行銷方案。

  仔細看就能發現旗計智能其實就是一家替銀行打電話對外銷售產品的企業。而這家公司所銷售的產品也富有爭議,曾被媒體質疑涉嫌兜售非正規銀幣。

  有報導稱,中國金幣總公司是專業發行機構,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我國唯一經營貴金屬紀念幣的行業性公司,因此具有收藏價值的金銀幣至少應該是中國人民銀行發售的產品。但是旗計智能所銷售的貨幣,很多並非由中國金幣總公司官網出售,因而收藏價值無從考據。旗計智能每年高達60%以上的毛利率似乎也在側面印證。

  目前,這塊電話銷售業務是康旗股份最核心的業務與盈利模式。2017年年報顯示,電話銷售收入高達11.44億元,2017年同比暴增317.60%,佔非眼鏡鏡片業務收入總額的96%,佔總營收的57.57%;2016年為2.74億元,佔總營收比為27.37%。2017年金銀類紀念幣銷售15.9萬套,比2016年大增482.76%,銀幣類紀念幣銷售8萬套,大增105.68%。 

  資料顯示,2017年,旗計智能實際盈利為承諾業績2.45億元的91.52%,業績不達標的主因之一便是行業競爭激烈導致銀行卡商品郵購分期業務未達到增長預期。

  實為電話行銷公司卻對外宣傳大數據金融科技是否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費錚翔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除眼鏡之外對另一大業務是利用大數據平台來做精準行銷,目前還不能稱之為金融。金融在我國是特定金融機構才能從事的業務,旗計智能從事的是通過銀行卡來分析客戶消費習慣,並為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行銷等外包服務。

  有意思的是,電話行銷和鏡片業務兩大業務線的高管薪酬出現了極不平衡的現象。2017年年報顯示,旗計智能創始人、原總經理劉濤,目前擔任康旗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的年薪稅前僅12萬元,而屬於鏡片業務的董秘,副總經理等高管年薪都高於劉濤,在60萬元-80萬元之間,其與董事長費錚翔122.86萬元年薪的差距則更大。

  而伴隨著此次資產置出,康旗股份現任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張惠祥,3位現任副總經理鄭育紅、夏國平及曹根庭,均將辭去職位。

  轉型是看好金融還是“賣殼”?

  從轉型“雙主業”,到主業變更,康旗用了三年來完成平穩過渡,可謂不惜時間和重金。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短短兩年就收購或投資設立了7家公司,投入近35億元,涉及多個領域--電話行銷、航旅數據分發、金融科技支持服務、網絡小貸、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商業保理公司,而且絲毫沒有放緩並購的意思。 

  7月12日,康旗股份公告稱正在籌劃購買廣州市豐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申網絡”)100%股權,目前資產收購仍處於洽談階段。

  據了解,豐申網絡是一家垂直領域專業的“大數據+AI 決策”服務提供商,為銀行、保險等機構客戶提供精準行銷服務。大數據、金融服務和科技每一塊單獨拆開都屬於一個行業大類,揉在一起未來主業的方向到底是什麽?

  此外,今年國內互聯網金融加速探底,風險事件頻發,維信金科,匯付天下等港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窘境反映了金融科技概念股在資本市場上的風光不再,公司從事大數據金融科技服務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都要回到公司置出資產的初心中去找。某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康旗股份剝離傳統主業有兩種可能:目前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第一種可能是想讓公司變成純粹的大數據金融科技公司,謀求徹底轉型;第二種可能是在為變相“賣殼”做準備,對方不要老業務所以在做清理。按照監管規定,不允許創業板公司借殼上市,但市場上曾出現過多起通過轉讓少數股權+大比例投票委託方式轉讓控制權從而達到“借殼”的先例。

  對於是否有資產注入重組的可能,費錚翔對記者表示:“收購很複雜需要談判,有時是人家不願意進來,比如北京有一家公司,僅有幾千萬元利潤但要價20億元,太高了。”費錚翔認為,兼並收購是上市公司發展最快的手段。

  康旗股份在此次出售資產的公告中稱,公司將有計劃地逐步退出眼鏡行業,做好大數據金融科技服務業務的同時,抓住機遇,積極探索符合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的新產業,打造上市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8年一季報顯示,康旗股份淨利潤增速大幅降低,營業收入接近停滯。歸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為2579.92萬元,同比下降52.51%;營業收入為4.08億元,同比增長4.98%。對於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公司圍繞全資子公司上海旗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大數據金融科技戰略和業務布局,旗計智能引入大量人才和加大系統、軟體等技術投入儲備等,相關費用同比增加所致。一季度,公司管理費暴漲50%為6341.44萬元,上期發生額為4212.69萬元。此外,2018年半年報預告顯示,歸母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7.21%至11.80%。

責任編輯:依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