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策負面效應顯現 部分行業經營欠佳 韓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早在上世紀末,韓國就通過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在經濟領域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並通過提升國民收入,提振本國消費,進軍發達國家行列。

恩格爾系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標之一。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中飲食消費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比重。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到59%為溫飽,40%到50%為小康,30%至40%為富裕,低於30%屬於最富裕行列。從2000年開始,韓國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到2007年已經降到了11.8%。按照這一指標,韓國明顯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近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2017年,韓國恩格爾系數反彈到了13.8%,創下新高。

與此同時,韓國基尼系數在不斷升高。按韓國人均總收入計算,2015年至2017年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396、0.402、0.406,逐年升高。通常來講,基尼系數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意味著貧富差距較大,容易引發社會問題。

儘管采取了一系列對策,但韓國國內貧富差距加大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有效改善。近日,韓國統計廳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家庭動向調查》報告,詳細闡述了去年第四季度韓國人的收入情況。報告按收入高低劃分了5個檔次,每檔人數各佔總人數的20%,從第一檔至第五檔,收入水準依次遞增。數據顯示,第一檔、第二檔人群的可支配收入都在下降,第三檔、第四檔和第五檔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均在增加,而且下降幅度整體大於增長幅度,說明韓國貧富差距在進一步拉大。

韓國政府近年來一直都將經濟政策落腳點放在弱勢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改善方面,並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動臨時工向正式工轉換、提高最低工資水準、縮短工作時長上限等。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善了一部分勞動人口的經濟狀況。但難以避免的是,在相關措施的推動過程中也伴隨著副作用。例如,相關措施雖要求企業改善員工的勞動、收入狀況,但企業本身經營策略是否進行調整等,就成了不確定因素。

韓國國內有分析指出,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韓國去年較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資水準,持續推動臨時工向正式工轉換,並將每周工作時長上限由68小時縮短到52小時。其副作用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因此企業用人選人標準也相應提高,有些個體戶甚至乾脆不再雇人。如此一來,勞動技能水準較低的人、老年人、部分女性和青年等開始陷入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拉低了收入水準。另一個副作用是部分個體戶因經營成本增加導致盈利減少,甚至出現停業,勞動人口賺錢的機會變少。第二,部分製造業發展狀況欠佳,導致勞動人口收入減少。造船業和汽車行業尤其有代表性。韓國造船業經營狀況欠佳的情況已持續多年,雖也在不斷改革,但當前尚未有明顯改善。另外,去年韓國汽車產業面臨巨大壓力,這既包括車企本身的發展遇到瓶頸,也包括受到勞務糾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不利因素的製約,致使去年韓國汽車產量和銷量均出現下降。這些行業的員工收入也相應受到影響。第三,老齡化因素。2017年,第一檔人群中年齡高於70歲的老年人佔比37%,2018年上升到了42%,這一部分老人收入較低,也拉低了第一檔人群可支配收入的整體水準。

為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韓國也在積極尋找對策,下一步擬采取提高基礎年金、擴大老年人就業機會、提高失業補貼等一系列措施。同時,韓國國內輿論也出現了希望從根本上改善貧富差距的聲音。例如,要從問題根本上尋找藥方,更加關注競爭力不足的個體經營者和勞動人口所面臨的問題,讓發展經濟、結構性改革、貧富差距改善走上良性循環軌道。

(經濟日報駐首爾記者:白雲飛 責編:徐曉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