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Firefox:在我夢寐以求的舞台 見證iG奪下世界之冠

在全球總決賽決賽的仁川文鶴體育場外,我們再見到Firefox風哥。相別大半年,仁川再相見,更是iG挑戰世界冠軍之時,這是2018的最終一戰。我們和風哥在決賽前後,相約兩次完成這篇來自風哥的專欄:關於LCK的下滑、關於歐美的實力、關於世界賽之旅,以及關於LPL。

往年自己帶的隊被淘汰之後,再後面的比賽我都不太想去現場。今年是個例外,有時間加上決賽有LPL的隊伍,我以一個觀眾的身份來到決賽現場。

我對世界賽的直觀感受是有趣:這是版本的理解和不同賽區之間教練組的碰撞,短時間內的大賽也非常考驗整個的團隊的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儘管賽前預估IG可以3:1戰勝FNC,但當IG奪冠時,站在台下的自己內心五味雜陳。

作為曾經在LPL努力過的教練,我在LPL執教的三年,曾三次進入全球總決賽,但沒有一次進過決賽。在台下看著自己最向往的舞台,看到LPL奪冠,有些欣慰,有些難受,更有開心在裡面。

沒有“劇本”的全球總決賽

今年的版本和S5的時候很像:上單戰士偏多,在綠色打野刀移除後,打野比S5時攻擊性更強,導致4保1很難保——這是大家肉眼可見的版本趨勢。但作為一名教練,我想表達的這樣一個觀點:世界賽更像是一個在短時間內,賽區與賽區之間、隊伍與隊伍之間的終極meta碰撞。

雖然大家都認為“贏的一家就是版本”,但我覺得更加準確的說法是:每一支隊伍都有自己擅長的打法,一支隊伍輸掉了比賽,除了歸咎於版本理解外,還有可能是自己並沒有把自己所擅長的打法修正到最好。

說一個我曾經沒有對外說過的故事,2017年的時候,即便是其他隊伍實力沒有特別強,我們會與各個賽區的隊伍進行訓練——我覺得,你可以通過和他們訓練了解到他們在想什麽,有什麽是自己沒有想到的,以做防範和準備。那時候我們有跟越南GAM隊訓練,對方在訓練賽中拿出過一套以夢魘為核心的野核陣容,通過前期的套路設計,讓打野在早期擁有一個超高的等級——夢魘到6的時候,一般線上角色才3級。

剛開始的時候,GAM這套打法沒有一戰之力,很快就我被我們推平。但他們同一天內拿了很多把“夢魘”體系,不斷調整自己的打野路線和角色選擇後,可以和我們打得有來有回。第二天,GAM就通過這套打法戰勝了FNC。

每一個教練都不可能在比賽前,咬定自己的版本理解就一定正確,比賽過程中每天的風向也在變化。隊伍也可能會因為一場失利或其他隊伍的一場勝利,讓自己的版本理解產生動搖。但全球總決賽有意思的地方也在於此,大家需要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不斷去質疑、去調整、去適應、去修正,去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試想一下,如果RNG或者KT這些擅長4保1的隊伍做出了正確的修正,贏下了那個Bo5。會不會大家都覺得這個版本打上中野不行,打下路才是正解?但世界賽沒有如果,在輸掉比賽後,他們已經沒有再修正的機會——這就是世界賽。

歐美的“崛起”與韓國的“隕落”

從結果上看,今年LCK被LPL壓製了一整年。在我的認知裡,LCK隊伍擅長有目的性運營,他們像精密運行的儀器,會在做好視野的前提下進攻,習慣做低風險穩定收益的行為。這樣的運營打法,一旦有一個小的地方出了差錯,後果就會很嚴重——綠色打野刀的移除,讓比賽中前期各個隊伍的視野布置範圍縮小,前中期會爆發很多遭遇戰,變相加快了比賽的節奏。這種過快節奏導致LCK的隊伍很不習慣,另一個壞消息是,連續的大賽失利,也讓LCK隊伍在自己最擅長的打法上開始有一些動搖。

我覺得在排除心態、狀態等因素的情況下,今年最強的LCK隊伍是Griffin,可惜他們沒來到世界賽,但他們沒來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他們季後賽和冒泡賽都承受不了那個壓力,產生很多的失誤,那他在世界賽搞不好也是一樣,因為世界賽的壓力肯定比那個來的大。

版本不適應,對自己打法的質疑,加上又沒有老大哥隊伍坐鎮——往年我們所知道的就是SKT這樣的老大哥隊伍,會穩住整個LCK的陣腳——種種因素加起來,導致今年LCK隊伍止步八強。

但我並不認為LCK就應該被小看,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明年他們會重整旗鼓。

歐美今年成績較好的原因,我個人認為與韓國的“衰退”相關,倒未見得是歐美真的有變特別強。歐美戰隊的優點,是他們會一直堅持自己的路線和自己的理解,不會變來變去,不會打亂自己的版本理解。如果一個隊伍在打世界賽的時候版本理解變來變去的話會很難玩,所以,堅持自己的理解並且修正是比隨時更換自己的戰略更加聰明的做法。

FNC的敗與IG的勝

你可以說經過2017年世界賽的洗禮,RNG在2018賽季表現的比較穩定。那麽,iG經過2018春夏季賽的洗禮之後,他們世界賽感覺心態也穩定了不少,斬掉冠軍候選KT後,自信心也收獲蠻多。

相對之下,FNC就是耗時比較長的一個隊伍,去年不管輸贏他們的比賽平均時長都會在36分鐘左右,所以他們是一個比較能夠把比賽往後拖延打到比較後面的時段然後靠運營、分帶取勝的隊伍——簡單說就是前中期沒有那麽凶猛。相反的,IG屬於前期比較凶猛,比較像去年的RNG,所以我在賽前就比較看好IG。(決賽前當晚風哥預測的決賽比分是3:1,iG勝。)

參加世界賽的隊伍都知道藍色方的下路是天然優勢,紅色方是BP優勢——我永遠都堅信紅色方是BP優勢,所以我特別愛選紅方,但是紅方下路劣勢,因為這個版本藍色方只要紅開,開完帶個掃描把下路的眼掃掉,你下路就很難受,但決賽的FNC前面兩把都選的盲僧,因為需要摸眼位移,盲僧不可能帶掃描。當藍色方選盲僧,你下路的優勢就滾不出來——因為你沒有帶掃描把對方的邊草眼掃掉。加上我感覺Broxah的盲僧沒發揮好。

FNC要贏的唯一辦法,就是把Rookie完全封死,但他們決賽裡沒做到,這導致他們三局在對線上就都很被動。

第一把FNC拿到全AD陣容,AD沒能選到卡莎,選的燼。現在版本很多都是中上野選出來都是AD英雄,能去優化全AD陣容的角色是打野的酒桶跟岩雀,還有AP卡莎。但FNC沒拿,所以第一把FNC的陣容並不好。

第二把我不知道FNC選沙皇的意思,沙皇在我的理解中,後期戳坦克比較厲害,但IG第二把沒有肉,選個沙皇不知道做什麽。FNC只有上單Bwipo發揮的尚可,跟TheShy打的還有來有回,但Ning的發揮打破了平衡。整個Bo5沒有太多讓我意外的地方,比賽前一天,我很含蓄的理性分析說贏的話比分是3:1——真的很含蓄,因為我以為FNC會出一個大招,扳回一城,結果想不到他們連大招都沒有,直接3:0被帶走。

曾作為LPL教練員的感想

我第一年參加世界賽是2015年,那一年我懵懵懂懂被推上台;2016年,作為孫教練助手,我的主要負責隊伍的戰術準備、版本分析、BP思路研究;第三年是我開始主導一支隊伍。每年都向前一步,成長一點。

想起最初的自己,可能連現在自己1/10的實力都不到。

當一個電競的教練,第一個是要有天分,第二個是要夠努力,第三個,則是努力還要保持學習。就算是現在的我,即使看到每一個不出名的教練,也不會很弱,只要能從每一個教練身上學到一點點東西,我都會收獲良多。

我個人的成長際遇算是很特別,也很難複製。想成為一名教練員,如果你沒有遇到一個好的教練帶你入門,你可能會陷入迷茫,在你自己的太空裡面找不到出口。我一開始熱衷於鑽研版本、BP、戰術,不懂什麽叫做長官團隊、凝聚,也不懂什麽心態,不懂整理收集每個選手的意見去整合。直到我遇到了阿布、孫大永,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一些我應該推開的“門”。

阿布為我開的這扇門叫“統籌能力”——他很容易從選手的意見中找到問題的核心,並提取出來;孫教練的門叫“團隊凝聚”,在隊內氛圍調節方面,他的經驗非常老道;Kkoma教練雖然和我不算特別熟悉,但他的求勝心一直都令我非常欣賞,無論贏下多少冠軍,他總是保持有一顆強烈求勝心;C9的Reapered教練,是一位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想法的教練(五個非常是Firefox形容詞的最高級)。

這些教練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一項能力特別強的同時,其他能力也非常平均,我覺得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練員的條件。

教練要怎麽培養出來?說實在,我的心中好像並沒有標準答案。像狗八,他13年是我的選手,14年我們都沒有做這一行,2016年我去到EDE,他跟我開始乾這一行。我大概帶了他三年多,三年後我才覺得他才具備了成為一名好的主教練的基本素質。

所以,對於國產教練的培養方面,用一句話來形容是:司機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對於未來LPL的國產教練,我認為還是退役選手有優勢,假如明凱之後當教練我認為就應該會做的很好,只是要看他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只是,在LPL也會比較特殊:有一定人氣的選手,退役之後更可能選擇做直播,畢竟做教練真的是一件很累、很累、很累、很累、很累的事情——五次。

後記

賽前賽後的兩次長談,就如同過去我們在大賽之後也常相約而聚那樣。在LPL終於捧杯釋懷之夜,我們和這個曾經在LPL戰鬥三年的教頭,聊至夜深,聊那天的比賽,聊電競的未來。去年他宣布卸任之時,我們寫:風雨相迎。在iG決勝FNC之前,我們在仁川文鶴體育場外等他,異鄉山水再相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