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沒有月亮,世界將會怎樣?

撰文 | Ethan Siegel

翻譯 | 馬 超

校譯 | 夏志堅

如果我們的地球沒有月亮或者有多個月亮的陪伴,那將會是一派怎樣的景象?生命又將會如何?失去月亮,地球注定會變得不一樣,Ethan Siegel 如此解釋道。

在太陽落入地平線之後,仰望夜空,會看到一個使恆星戰役黯然失色的明亮天體:我們的月亮。

圖源:unsplash

儘管一些舊的觀念認為人類與動物的許多特殊行為與月亮有關聯,如深夜的鬼哭狼嚎,滿月時分人的情緒更容易失控,甚至女性的月經周期。然而這些觀點一直都沒有科學依據的支撐,不被科學界所認可。儘管如此,月亮絕不僅僅只是夜空中耀眼的天然光源這麽簡單,除了潮汐之外,地球上的諸多現象均與月球有關。月球已經在地球身旁存在了超過45億年,幾乎與太陽系一樣老。如果沒有它,今天的地球將會是另一幅模樣。

圖源: pixabay

在太陽系形成之初,處於“嬰兒期”的太陽,周圍被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環繞,稱為“原行星盤”。在引力的作用下,盤內的物質相互聚集,形成行星,而來自太陽的異塵餘生則會將大量的盤內物質吹向星際空間。在混亂的嬰兒期之後,一個由旋轉的行星和存留下來的更小天體組成的系統,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圍繞太陽旋轉。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彼此拉扯,一些天體會逐漸改變它們的軌道,另外一些則會被擠走。最終,留下來的幸存者演化成了如今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格局。

一些行星自誕生以來就有為衛星伴其左右,如木星周圍的幾個最大的衛星。而有的行星的衛星則是靠行星的引力俘獲鄰近天體而來,如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Triton)和土星的衛星土衛九(Phoebe)。這些都是通過較為溫柔的方式生成衛星,但大自然並不總是這麽溫柔。

在太陽系早期,大型天體誕生後便環繞太陽高速飛行,彼此之間的相撞時有發生,撞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是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事件所無法匹敵的。如此大規模的撞擊,在今天的太陽系內極難發生,但在太陽系剛形成不久,這類事件是相當頻繁的。在那個動蕩的時期,岩質行星的質量都還太小,不足以形成屬於自己的衛星。另一方面,它們的引力還沒有強大到俘獲其他星體成為自身的衛星。但有時同其他天體的相撞,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有可能會被撞飛,而飛出去的殘骸如果繼續圍繞自身運行,之後則很可能會演變成自己的衛星,甚至形成多顆衛星。科學家很早以前就猜測月亮可能形成於一次早期的大撞擊,但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這種可能性。

太陽系早期藝術想象圖。圖源:NASA

然而美國阿波羅計劃的成功,使故事發生了轉機。從1969年到1972年,先後有6次阿波羅任務登陸月球,並帶回了大量月面的岩石和土壤樣本。令人驚訝的是,通過分析這些樣本,我們發現月岩中的穩定同位素比例與地球上的相同,這意味著它們有共同的起源。

而且月球核心的物理性質與地球內部十分相近;月球公轉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方向相同。現在的碰撞模擬,不僅能夠重現地月系統的形成與演化,也能很好的模擬其他行星周圍衛星系統的形成,如火星的兩個衛星(火星在過去可能還擁有第三顆衛星,這顆衛星體積更大,後來撞向了火星)、冥王星的五顆衛星等。經過多年來無數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關於月球的形成,已經有了答案:約45億年前,我們的地球曾遭受過一次快速的巨大撞擊,而那次撞擊,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形成月球時的撞擊場景(藝術想象圖)。圖片來源:www.extremetech.com

年輕的地球遭受撞擊,形成月球,可能僅僅是宇宙中的一次巧合事件。實際上,月球—地球的質量比率遠遠高於太陽系其他衛星-行星組合。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個頭兒相比地球有點過於大了。這些特點足以讓我們想知道:如果沒有月球,我們的世界有怎樣的不同。

月球與地球大小對比。圖源:WikimediaCommons

月球是夜空中最明亮的天體,但它自身不發光,而是靠反射太陽光照亮黑夜。滿月時的亮度是金星的14000多倍,金星是夜空中第二亮的天體。在理想的夜空觀測點,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最多大約6000顆恆星,還有銀河、幾個遙遠的星系甚至黃道光——由太陽系空間中的塵埃粒子反射太陽光形成的。而滿月的光輝會將以上那些完全掩蓋,隻留下最亮的前10%的恆星,被我們的肉眼觀察到。因此如果沒有月亮,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每一個夜晚,都可以欣賞到美麗璀璨的星空。

圖源:unsplash

但沒有月亮,我們將無法再看到壯觀的天文現象——日食和月食。日食的形成需要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排成一條直線,這時從地球的特定位置上看,太陽的一部分(日偏食或者日環食)或者全部(日全食)被月球擋住,這是發生在我們的星球上最壯觀的自然現象之一。當月球運行入地球的陰影中時,地球上的人類就會看到月食現象。

日全食。圖源:NASA

沒有月球造成的另一個後果是,晝夜的時長將不再變化。大家恐怕很難相信,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地球的自轉速度發生了驚人的下降。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歲月裡,一天只有22個小時,而不是今天的24小時;當數十億年前地球上只有單細胞生命體時,我們的行星完成360°旋轉只要不到10個小時。正因為如此,未來我們的日歷需要不斷被重新校準。再過400萬年,地球的自轉速度已經足夠緩慢,以至於在我們的日歷中已經沒有設置閏日的必要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月球施加給旋轉中的地球的摩擦力,讓地球的自轉隨著時間逐漸變慢,同時也讓月球漸漸遠離地球。因此一旦月球突然消失,地球的自轉速度將不再改變,一天永遠都是24小時,直到太陽毀滅。

隨著月球不斷遠離我們,地球上海洋的潮汐規模將越來越小。如果你生活在海邊,特別是海灣附近,你會注意到高潮與低潮之間的巨大差異。月球的引力作用,會使海水隆起,再加上地球的自轉,每天會產生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太陽也會使海洋產生隆起,但相比月球,產生的潮汐效應只有月球的1/3。每當地球、太陽和月亮呈直角排列時,此時空中的月相是半月,潮汐規模只有大潮的一半,稱為“小潮(neap tide)”。如果沒有月亮,我們的海洋將會平靜很多:今天的大潮規模會縮減到原來的1/4, 小潮變為原來的1/2。

大潮與小潮形成示意圖。圖源:Pinterest

最令人不安的是,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軸角度將變得不穩定。今天自轉軸的傾斜角度約為23.4度(譯者注: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垂線之間的夾角)。數千年來,它的傾斜角在22.1—24.5度之間緩慢變化,保持相對穩定,這主要是月球在起作用。月球承載了地月系統足夠多的角動量,從而防止了地球自身的大幅度搖擺。我們的近鄰火星,自轉周期同地球差不多,但沒有大型衛星來穩住它的自轉軸,因此火星自轉軸傾角的變化幅度是地球的10倍之多。

地球自轉軸傾斜角示意圖。圖源:universetoday.com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軸傾角可能會時不時地超過45度,這會讓我們的星球變得更像天王星:一個在公轉軌道上側面旋轉的星球。兩極將不會永遠寒冷,赤道地區也不會一直溫暖。冰河時代將會以數千年為周期,席卷全球。因此沒有月亮,地球就不會有長期穩定的氣候。

天王星軌道示意圖,它的自轉軸幾乎與軌道面平行,因此看起來好像平躺在公轉軌道上。圖源:bragi.physastro.mnsu.edu

最後,抵達地外世界的太空探索將會變得極其困難。當我們的火箭強大到足以擺脫地球的引力,將宇航員送入太空時,我們的首要目標一定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對於人類登陸來說,月球相比於其他天體有諸多優勢。首先,月球沒有大氣,這意味著飛船的起飛或著陸不會有狂風的干擾。其次,月球的自轉較為緩慢,所以任何短於兩周的任務都可以在月球的白晝一面進行。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離地球最近。借助傳統的化學燃料火箭飛往月球只需要花費3天時間,而以光速傳播的通訊信號,在地月之間跑一來回僅需要2.5秒。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5萬公里,而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和火星,即使在最佳的位置,地球與它們的距離也是地月距離的100多倍。因此月球是人類飛向太陽系甚至更遙遠星際空間的重要前哨站。沒有它,我們踏向其他世界的第一小步對於人類來說將會是大得多的一大步。

關於月球以及太陽系其他衛星,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例如,那場產生月球的大撞擊是什麽樣的?那個撞擊天體有多大、來自於哪裡、撞擊地球的速度有多大?碰撞可能性的模擬已經讓我們超越“大撞擊假說”——即一個與地球共用軌道的遠古天體“忒伊亞(Theia)”與我們的星球相撞——並催生了新的月球形成假說“索內斯蒂亞(synestia)”, 即月球是由大碰撞之後分布在地球周圍的一圈岩石碎屑結合形成的。未來對於月球表面物質成分和內部物理性質的研究,或許將讓我們獲得更多關於月球形成的信息,也會逐漸明朗太陽系形成初期到底發生了什麽。

我們不能保證能夠精確還原行星的歷史。大型天體的撞擊是隨機也是極低概率事件。即便我們能夠創造出和太陽系早期一模一樣的條件,形成地月系統也只是眾多可能性中的其中一種。我們可能不會有衛星,正如水星和金星那樣。我們可能會擁有一顆距離很近的衛星以至於其會被地球撕碎,最終落向地球;或許在地球的赤道會形成巨型山脊,就像土衛八那樣,或者形成一個環赤道大洋盆地,像火星那樣。在地球周圍也可能會形成多個衛星的組合,例如一個大衛星加上眾多小衛星,類似於今天的冥王星衛星系統。

冥王星與它的衛星系統。圖源:NASA

如果地球擁有多個月亮,那將會給地球帶來許多迷人的後果。尋找一個真正的暗夜將變得十分困難,因為從多顆月亮反射的太陽光將不可避免地照亮黑夜。月亮們周期性的位置排布,可能會不時在地球上引發災難性的大潮汐,使一些地區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或者成為衝浪愛好者的天堂。甚至那些發生在氣態巨行星(如木星、土星)之上的天文現象——如衛星食(衛星之間的相互遮掩),甚至多重食(多個衛星與太陽排成一線)——也將在地球上成為常態。在太空探索方面,我們將有多個月亮需要研究和探測,它們將為太陽系行星系統的起源與演化提供更多的線索。

木衛一(IO)飛過木星的向陽一側時,將自己的影子投在了木星表面。位於影子中的人們將看到日全食現象。圖片來源:NASA

回到現實中來,我們只有一顆天然衛星陪伴地球環繞太陽,而且將在太陽系剩下的99%的歷史裡繼續陪伴我們。我們最近的鄰居永遠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以及生存其中的生命。在我們慶祝人類登月50周年的同時,我們也為掌握月球如何持續影響地球的知識而感到欣慰。沒有月球,我們的天空、公轉軌道、海洋、太空計劃等等,將會完全不同。

原文鏈接:https://physicsworld.com/a/whats-in-a-moo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