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腳心癢,越撓越癢,很抓心,該怎麼辦?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身上癢怎麼辦?撓撓唄!但是身上有個部位的瘙癢,卻是越撓越癢,如同百爪撓心,十分難受,這就是腳心癢。

腳心癢除了可由不良衛生習慣導致,也可見於下列皮膚性疾病:

1.足癬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易反覆發作,常伴有瘙癢。

對於此類腳心癢,可通過藥物治療,切記要按照分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切勿自行盲目治療,常常使病情延誤和加重。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葯,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楊酸軟膏或復方苯甲酸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葯。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葯。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膏,然後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纏繃帶,2448小時後除去,然後再用抗真菌葯。

3)足部起小水皰,未破潰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後選用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

4)足癬合併細菌感染,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苄膠囊、紅霉素等。

5)足癬發生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症

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應該先處理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冷溫敷,必要時還要全身應用抗生素,並按照醫生囑咐適當休息。

2.濕疹

足部的濕疹可表現為紅斑、滲出、脫屑等,同時伴有劇烈的瘙癢感。

濕疹病因複雜,治療好轉後仍易反覆發作,難根治。因臨床形態和部位各有特點,故用藥因人而異。

1)一般防治原則

尋找可能誘因,如工作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嗜好、思想情緒等,以及有無慢性病灶和內臟器官疾病。

2)內用療法

選用抗組胺葯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

3)外用療法

根據皮損情況選用適當劑型和藥物。急性濕疹局部生理鹽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濕敷,爐甘石洗劑收斂、保護。亞急性、慢性濕疹應用合適的糖皮質激素霜劑、焦油類製劑或免疫調節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匹美莫司軟膏。繼發感染者加抗生素製劑。

3.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常由於足部接觸金屬、皮革、染料等物質引起。皮損表現為邊界清楚,並與接觸物一致,伴有劇烈瘙癢。

接觸性皮炎的治療通常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第一、識別並避免致病原因。第二、減輕皮膚炎症。第三、恢復表皮屏障。第四、皮膚防護。

識別緻病因素方面,急性皮炎患者需回顧近2周內,接觸的可疑物質,對於慢性和複發性皮炎,以及接觸性過敏原不明的患者,斑貼試驗可以幫助明確接觸性過敏原,及除外過敏性皮炎,避免再次接觸致病因素可避免疾病複發。減輕皮膚炎症方面,需根據疾病不同階段,不同發病部位,及皮炎嚴重程度選擇治療方案。

急性滲出期以濕敷治療為主,亞急性期和慢性期可選擇外用皮質激素,及鈣調磷酸酶抑製劑緩解炎症反應,注意在不同部位選擇不同效能的製劑,受累面積較大的患者需接受系統治療。

在恢復表皮屏障方面,急性期應用皮膚收斂保護劑,如氧化鋅軟膏。慢性期使用潤膚產品,可有助於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軟化皮膚減輕患者不適,應每日多次塗抹方可有效,皮膚防護方面主要指,職業相關因素的勞動防護,對於手部皮炎防護的一般措施包括,溫和清潔、及時潤膚、勤戴手套、避免刺激等,如果能夠識別去除致病因素,並且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接觸性皮炎預後通常較好。

急性患者通常4周左右恢復,但局部皮膚敏感期可持續長達10周,慢性期患者如果沒有辦法,有效識別和避免致病因素,癥狀可長期持續和複發。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