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的令人不齒? 一文讀懂NBA中刷數據的那些事兒

昨天,掘金客場挑戰凱爾特人。

比賽最後關頭勝負已分,凱爾特人放棄了抵抗,希望讓掘金運球至比賽結束。

此時正在運球的掘金球員穆雷眼看著時間快要結束,三分線外出手。球雖然沒進,卻引起了凱爾特人球員的不滿。凱爾特人球員歐文將球扔向了看台,並表示:“在那樣一個狗屎一般的出手後,球理應到看台上去,所以我把球扔向了看台。”

其他凱爾特人球員也表達了對自己的不滿,馬庫斯-莫裡斯就表示穆雷的這種行為很“不職業”。

而穆雷則解釋說:“我沒意識到這問題,我就是嘗試著拿50分。”

不管雙方誰是誰非,聯盟今天開出罰單,歐文被罰款25000美元。但是關於刷數據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張伯倫是刷數據狂魔 為得分王倆人對刷

在NBA中,尤其是在早期的NBA中,沒有電視直播,能夠去現場看球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比賽最後的數據統計就成為很多人了解NBA比賽的關鍵。

以上古怪獸張伯倫為例,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刷數據狂魔。

曾經有NBA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過張伯倫:“張伯倫對於數據看的很重,他會千方百計的拿到自己希望拿到的數據。比如他想要助攻了,他就會先拿到自己想要的助攻數,再去考慮其他方面的表現。”

簡而言之,張伯倫就是一個籃球賽場上的大刷子。

單場100分,如果不是靠個人刷數據,光是靠正常的打,根本不可能做到。但是張伯倫的刷數據是建立在個人絕對的統治力上的,兩次NBA總冠軍,四次賽季最有價值球員,兩次防守一陣,七次最佳陣容一陣,足以說明張伯倫的偉大。

再比如著名的冰人格文和天行者桑普森。

1977-1978賽季最後一場比賽前,格文的場均得分是26.8分,桑普森的場均得分是26.6分。桑普森的比賽率先進行,他全場拿到73分,場均得分達到27.15分。而格文在隨後進行的一場比賽中全場拿到63分,場均得分27.22分,成功的抵擋住了桑普森的衝擊,如願獲得得分王。

然而這些刷數據的故事,卻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反感,反而被不少球迷津津樂道,在NBA的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在現代的NBA中,不管是球員還是教練,對於個人數據統計已經越來越不看重,球員的健康和球隊的勝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在2005年湖人和獨行俠的比賽中,科比前三節就拿到62分,一個人的得分就超過獨行俠全隊得分(61分)。如此火熱的手感,科比最後一節卻被禪師菲爾-傑克森摁在了板凳席上。連作為對手的諾維茨基都笑稱:“他本來可以拿80分的。”

就說科比對猛龍拿到81分那場比賽,他也險些被禪師中途換下場,後來助理教練出來幫科比說話,科比才能夠拿到張伯倫之後個人單場最高得分。

還有2016年12月勇士和步行者的那場比賽,克萊-湯普森在前三節就拿下60分,但是最後一節比賽,科爾一分鐘都沒讓湯普森上場。湯普森後來還說,他曾經在第四節要求上場,但是被科爾拒絕。科爾後來也解釋,他是為了保護湯普森。

再比如柯瑞的單場13個三分球,比如湯普森的單場14個三分球,有人說他們刷數據麽?沒有的事。

到底什麽是刷數據? 有人竟喪心病狂

所以手感火熱的瘋狂得分,和刷數據其實並不相同。張伯倫因為數據而放棄了一部分球隊的利益而遭到詬病。而至於科比,湯普森,柯瑞,都是為了球隊的勝利,又恰好手感火熱,他們都不屬於刷數據的範疇。

但是如果球隊輸球,或者球隊已經確定能贏下比賽,球員還為了個人數據而做些什麽的話,一般都會被定義為刷數據的行為。

布克在太陽和凱爾特人的比賽中靠著垃圾時間最終拿到70分後,凱爾特人的大將克勞德就表示:“沒見過有人輸球還這麽開心的。”

當年效力於凱爾特人的小托馬斯也稱:“他們的做法很奇怪,我從未見過這樣刷數據的。”

而韋少由於過去兩個賽季的場均三雙,讓不少人認為他在刷數據,尤其是籃板球數據。但是韋少並不在乎,他回應稱:“如果你不想要,我就去拿,事情就是這麽簡單。”

加上這次穆雷的投籃被凱爾特人認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不敬”,我們基本上可以知道NBA中對於刷數據的態度。

1. 只要在正常的比賽進行中,能夠拿到出色的數據都是自己的本事。

2. 如果對手因為贏太多/輸太多已經不在比賽中全力對抗的話,在這段時間瘋狂得分,都會被劃入刷數據的範疇。

3. 如果確定輸球的球隊成員仍在比賽中挑戰個人的高數據,會被認為有刷數據的嫌疑。

4. 如果一名球員拿到太多不應該是自己本份內的數據的話,會被認為有刷數據的嫌疑。

但是在NBA歷史上,的確有一些讓人很難接受的刷數據故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03年騎士和爵士的比賽,騎士已經領先20多分。裡基-戴維斯為了拿到三雙湊夠10個籃板球,接到隊友中線發出的界外球後直接跑向本方籃筐,將球拋向籃筐後拿到籃板球。這樣的行為,讓爵士的老帥斯隆都忍不住爆了粗口。老帥說道:“在領先20多分的情況下還這樣羞辱我們是不對的,我覺得裁判應該判他違例,將球權給我們。不管怎麽說,這就是對我們的一種羞辱。”

2004年老鷹和籃網的比賽,當時效力於老鷹的鮑勃-蘇拉(沒錯,就是和姚明當過隊友的那個蘇拉)在比賽最後幾秒鐘故意將球往籃板上砸,為自己刷一個籃板。這次NBA果斷出手,宣布蘇拉的籃板球無效,既被眾人吐槽,三雙也未成功,蘇拉可謂竹籃打水一場空。

曾經效力於奇才的布拉切,也屢次因為自己刷數據和隊友發生衝突。他曾經要求自己的隊友易建聯不要和自己搶籃板,也曾經因為無法刷到籃板而怒噴隊友。

1996年魔術和活塞的比賽,魔術已經領先了20多分,比賽還剩下3秒,魔術的替補後衛鮑威為了拿到一個助攻獲得三雙,主動叫了一個暫停,希望設計一個進攻戰術。雖然鮑威如願拿到三雙,但是就連當時魔術的主教練都認為這次行動“讓人難堪”。如今提起鮑威,人們最先想起的就是那次尷尬的三雙。

球員為何要刷數據? 數據不能脫離比賽勝負

既然刷數據被這麽多人所不齒,為什麽還有球員屢屢“挑戰自我”,在比賽中刷數據呢?一般來說,刷數據的有下面幾種情況。

1. 年輕球員挑戰自我

比如布克那場70分,就是年輕球員挑戰自我的典型。不僅僅隊友給了布克很多的支持,用犯規來加快進攻節奏。就連當時太陽的主教練沃特森都表示:“只是想幫忙做點事情而已,這對於年輕球員來說非常重要。”

2. 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數據記錄

比如張伯倫當年拿到的100分,在NBA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那場比賽所有的隊友都在為張伯倫做球,大帥最終能夠完成100分的成就,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隊友。

3. 和其他球員競爭

前面說的冰人格文和桑普森的得分王之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時間上距離更近的還有大衛-羅賓遜和奧尼爾的得分王之爭,1994年4月,馬刺和快艇的常規賽收官戰,馬刺教練約翰-盧卡斯在暫停中向球員下令:盡快向快艇球員犯規,讓他們罰球,節省時間,然後再讓大衛-羅賓遜去單打得分。

當時比賽還剩1分鐘,馬刺已經領先21分,馬刺的布置就是為了羅賓遜拿到得分王。最終羅賓遜依靠著這場比賽拿到的71分,以場均得分0.44分的優勢險勝奧尼爾,獲得那一年的得分王。

4. 球迷,隊友的鼓勵和起哄

這種情況在湯普森最近單場投中14個三分球打破NBA歷史紀錄的時候就有出現。那場比賽中場的時候,柯瑞就拿著技術統計表找到湯普森說:“去把紀錄破了,兄弟。”然後下半場湯普森繼續穩健發揮,創造了單場14個三分球的紀錄。而這次穆雷在最後一次投籃出手前,曾經往替補席上看了一眼,很有可能也是受到了這方面的干擾。

無視運動員精神 留下的不是光輝是冤罪殺機

這樣看來,所謂的刷數據,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不管是球迷,媒體還是球員,真正討厭的是那種無視運動員精神,為了自己的數據而做的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往自家籃板上拋球後搶籃板,比如為了數據和隊友怒目相向,比如在比賽3秒的時候請求一個暫停。

這才是真正的難堪和無禮,這樣刷出來的三雙,哪怕是四雙數據,在職業生涯中留下的不是光輝,而是冤罪殺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