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濟學人》:為“無現金時代”背水一戰

圖蟲創意 圖

錢是什麽?

在過去3000年裡,每當人們提起這個字,都會想到現金,要麽是一張皺巴巴的紙,要麽是叮當作響的金屬。在市場買吃的、酒館喝酒、日常交易,沒有一個地方用不到它。

但在過去十年裡,數字支付已經徹底“起飛”。你可以在POS機上刷卡,也能用智能手機掃碼,這些都再平常不過。可以說,在一些富裕的國家,現金很快就要被這場革命變成“瀕危物種”了。

目前,世界各國正在以不同的速度駛向“無現金時代”,有的快,有的慢,但它們的方向都十分明確,那就是“取消現金”。有些國家的旅程已經基本到達終點,比如,在過去十年裡,瑞典的人均零售現金交易量下降了80%;在挪威,現金僅佔消費總量的6%;英國可能比北歐國家落後4到6年,美國可能落後10年。而在中國,數字支付佔所有支付的比例,也從2012年的4%上升到2017年的34%。雖然在這些富裕的國家之外,現金仍然是王道,但它的主導地位也在逐漸下降。

推動現金走向“消亡”有兩大原因: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數字化的到來,年輕消費者希望支付手段也可以數字化;從供給端來看,像銀行、科技公司、電信公司等這些供應商也在不斷開發便捷、好用的支付技術,以獲取用戶的數據和一些零用錢。

相比之下,在“現金經濟”時代,運鈔車、櫃員的成本確實要高出許多,所以目前,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思考如何甩掉這些包袱,或者通過收取高額費用來阻止老式“現金時代”的客戶。

總之,“無現金經濟”前景光明。畢竟鑄造、分類、儲存和分配現金的成本約佔這些富裕國家GDP總量的0.5%,“無現金時代”的經濟效率大大提升,成本也得以節約,但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

當付款走向非實體化時,個人和商店被盜的可能性明顯降低,政府也可以密切關注欺詐和逃稅行為。對很多小企業和個體戶來說,實現跨國銷售也不再是夢。另外,由於每一筆數字支付都會留下記錄,所以,這些信用記錄也能為消費者借款提供幫助。

不過凡事都有利弊。電子支付系統在遭遇技術故障、電力中斷和網絡攻擊時,也可能不堪一擊。例如,美國三大信用卡公司之一的CapitalOne就在今年7月被黑客攻擊,約有1億美國信用卡客戶和600萬加拿大信用卡持有人、申請人的個人信息被黑客盜取,其中涉及110萬個加拿大和美國社保账號,以及8萬個關聯銀行卡账號。這也是有史以來涉及金融服務公司的最大數據盜竊案之一。

可以說,在“無現金經濟”時代,除了窮人、老人和鄉村居民可能會因跟不上潮流免受一定的影響,數字支付可以將讓人們的購物習慣完全暴露在政府和一些科技巨頭面前,而且這些公司還可能出於商業目的對數據加以利用。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有三種補救措施。

第一種補救辦法是,政府要確保央行對硬幣和票據的壟斷地位,絕不能被私人壟斷的數字貨幣所取代。政府要確保支付渠道對一系列能夠在其基礎上建立服務的數字服務公司開放,不被一些信用卡公司左右,而且要敦促銀行提供廉價、即時的銀行間數字轉账,瑞典和荷蘭都做到了這一點。要讓整個支付系統都富有“彈性”,如果一個公司倒下,還有千萬個公司可以站起來。

此外,政府也要確保銀行對客戶信息的保護,使交易數據以及相關信息匿名化。數字服務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把這些數據變現(比如通過投放廣告),但前提是需要提前跟用戶溝通好數據的用途以及公司的商業模式。這樣,這些公司既可以用用戶數據獲取商業利益,又通過匿名的方式保護了用戶的隱私。

最後,淘汰現金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切忌一個“急”字。在未來的十年裡,銀行應當,也有義務在人口密集的地區為人們收取和分配現金,這樣可以為政府幫窮人開立銀行账戶爭取時間,而且還能教會老年人、農民等一些落後群體對互聯網的使用。應該說,無現金熱潮是人們自發需求與科技不斷創新的必然結果。為了迎接最後一次鈔票易手的那天,政府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趙璐編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