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歲寶寶不會說話?寶爸:急啥,送幼稚園就好!醫生:糊塗啊你!

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牙牙學語的階段,在還是個奶娃娃的時候大人們就迫不及待逗著孩子們叫「爸爸媽媽」。當然,老人家帶大的孩子張口發音,大概率是「爺爺奶奶」。很多聰明的寶寶十來個月就能磕磕絆絆跟人交流了,可是還有些小朋友兩三歲還是咿咿呀呀的「不會說話」。

通常孩子兩歲多還沒有張嘴講話的意思,家長們就會狠狠心,直接把他送去幼稚園「鍛煉鍛煉」。既然自己教不好,不如讓老師和小朋友們替自己代勞。

同事樂樂爸爸就是這麼想的,於是這段時間就操持起了讓樂樂上幼稚園「學習」的事情。縣裡的幼稚園大多都是三歲以上的孩子,自家閨女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過在特意叮囑老師照看好孩子以後,樂樂爸還是把心放回了肚子裡。

但是接下來,寶貝閨女在學校不是拉褲子了,就是餓肚子。幾天學上下來,自己和樂樂還有幼稚園老師都身心俱疲。

後來樂樂爸再送去學校,樂樂直接抱著自己大腿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嗷嗷。折騰一個星期下來,樂樂也沒學會說話,反而性格還變得畏畏縮縮。沒辦法,樂樂爸只好帶她去了縣裡的兒童醫院。

醫生給樂樂做了一通全面檢查才發現,原來孩子耳道裡的耳屎結成了耵聹,對聽力造成了一定影響所以才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在經過了醫生的專業處理以後,樂樂爸發現閨女明顯對外界的聲音更加敏感了。醫生後來還說樂樂爸在發現問題後,沒有及時送孩子來醫院,反而直接把孩子丟在幼稚園,簡直是糊塗。

發現孩子遲遲不會說話,家長的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

1.反思跟孩子的溝通問題

一般來說,一歲左右的寶寶已經有了咿咿學語的能力。很多遲遲不會講話的寶寶很可能是因為缺少語言環境,也就是家人跟寶寶的溝通太少了。

2.檢查孩子的身體狀況

發覺孩子遲遲不會講話,應該首先對孩子身體狀況有個基本的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去醫院接受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下一步調整。

3.不要偏聽偏信

將不會說話的小孩送到幼稚園,是一些家長的「成功經驗」。但是這個做法只針對於缺少語言環境而造成語言發育障礙的兒童,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如果孩子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語言發育障礙,盲目將孩子送去幼稚園無疑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4.耐心引導

醫院檢查確認了孩子其他方面健康後,就需要家人的耐心引導。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從簡單的音節開始一點點教孩子發音,給他們足夠的寬容和愛護,相信孩子們都不會讓我們失望的。當然,也可以選擇專業的語言培訓機構來幫助學習講話。

枕邊育兒寄語:

其實排除了疾病因素後,孩子學會說話的時間晚一些也很正常。只要家長們有一顆包容的心,耐心等一等,相信孩子都不會讓我們失望,但盲目送幼稚園的做法不可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