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曖昧偵探》,網劇“破壁”突圍的一種新可能


《曖昧偵探》的逗趣人設介紹。


《曖昧偵探》中的“官方彈幕吐槽”。

  【國劇觀察】

  2010年以來,得益於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網絡影片平台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在傳統影視之外,頗具中國特色的網絡影視劇作為一個文藝類型得以建立,並且逐步得到了市場、行業和監管方的認可。網劇從平台和觀眾上,慢慢展開了一片天。

  網劇平台定位日趨準確

  因為與傳統電視劇淵源很深,網劇在某些時候成為了部分無法在電視播出的劇集的歸宿。自身的邊界、特色仍沒有清晰的定義。而部分網劇由於製作水準問題,藝術水準、價值觀念、演員表現等仍是觀眾吐槽重災區。

  但青山遮不住,網劇尤其是原生網劇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大。首先是市場的變化,“95後”、“00後”登堂入室,開始成為娛樂市場消費的主力軍。在線影片平台的競爭進入後半場,騰訊、優酷、愛奇藝等三家獨大。格局暫時穩定以後,內容生產的需求和要求進一步提高。經過幾年“互聯網+”的洗禮,傳統影視製作力量在加速互聯網化。所以我們看到,對比往年,2018年的網劇市場有了一些向好的新變化。

  放眼平台,我們看到,騰訊影片近期推出的《萌妻食神》、《曖昧偵探》等一系列類似風格的劇,可能在強化自身的青春向平台特色。優酷則用《白夜追凶》、《北京女子圖鑒》等一系列劇強化社會向特色。愛奇藝則在努力突出自身的綜藝特色。

  細加分析,不難發現,所有的平台都不再漫無目的地燒錢進行版權戰了,都是根據自身的特色進行定製化內容開發。可以想見,一些製作規模不大但非常貼近年輕用戶群體需求的劇集,如果平台、監管方發力給予更多支持,會逐步成為主流。

  網劇市場用創新適應年輕群體

  近期在騰訊影片開播的《曖昧偵探》,是一部青春懸疑風格的原生網劇。設定年代為民國,講述的是聖城大學四位學生組成的“聖城F4”熱血破案的故事。基本每集都會死一個人,有點柯南式的動漫感。但整部劇卻完全不是現在觀眾習慣的強劇情本格推理的懸疑劇式。這部劇在大故事基礎上前所未有地用設定彩蛋和角色自我吐槽的手法,嵌入了一種互動體驗的新形式。劇情不再那麽緊張,而是輕鬆詼諧,配合無處不在的旁白和劇中角色的內心戲,很魔性,笑果不錯。拍攝手法也很大膽,不少場景有濃濃的B站和綜藝的味道,跨次元破壁的後期處理方式稱得上創新。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這部劇的目標群體是前文提及的“95後”和“00後”群體。作為網絡原住民,他們從學會上網開始,就已經是網絡上各類泛娛樂內容的深度用戶。沒有前幾代網民的複雜經歷,讓他們在獲取網絡內容的時候,更多的是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感官享受。《曖昧偵探》的劇情、互動設定,在70後、80後看來可能有些低幼,但對他們來說則是如魚得水。彈幕、吐槽、內心戲,是他們線上線下統一的生活體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影視作為藝術作品,不能過分強調用戶需求。應該從自身內在的藝術追求和長遠的市場發展去考慮,避免落入前兩年大行其道的“IP模式”的怪圈。現在年輕的“95後”、“00後”隨著閱歷的增加和社會的變化,他們的口味、審美也會不斷變化。而更加年輕的群體進入市場以後,也會帶來新的需求變化。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拍出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作品,而不是適應一時一地的快消品,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原生網劇評價標準有待建立

  成為主流並非意味著完美,從《曖昧偵探》來看,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之處。比如劇情的發展,可能為了網生代的需求,有些台詞、橋段的處理難免油滑,像校長這個角色的內心戲跟外在表演就處理得有點不夠嚴密。葉青、冉旭、邢恩、姚一奇等四位新生代演員的表演頗多可圈可點之處,尤其是葉青的野蠻內心和冷面美人拿捏得非常到位,邢恩的反串角色堪稱亮點。但是這些之外,幾位演員的台詞功力、表情管理仍有進步太空。演技的提升非朝夕之功,期待看到他們更大的進步。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觀眾,我是樂見《曖昧偵探》這種作品成為市場主流的。這種劇多了,總比《鳳囚凰》《花謝花飛花滿天》等爛劇充斥市場要好。希望有越來越多同類好劇出現,在娛悅大眾的同時,能夠一步步建立起對於原生網劇的評價標準,真正做到為網民拍網劇。

  □何殊我(劇評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