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波蘭斯基抱怨遭美國媒體迫害,借新片《我控訴》自我辯護

當地時間8月30日,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新片《我控訴》(J'accuse)作為主競賽單元參賽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如期首映,這讓不少人松了一口氣。

此前,這部電影差一點就無法威尼斯亮相。至於原因,並非是出於技術性問題,而是在於製片方對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阿根廷導演盧奎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的不滿,威脅“退賽”:在8月28日電影節開幕當天,馬特爾女士表示:“波蘭斯基這一次組織的電影《我控訴》的慶功會,我是不會參加的,畢竟在我身後,還有阿根廷國內無數正在與類似問題作鬥爭的女性同胞,所以我不會去那裡向他表示祝賀。”

《我控訴》威尼斯發布會,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缺席。

在《我控訴》的製片方看來,馬特爾的一席話是對於導演本人和這部影片的無端批評與攻擊。參與該片製作的意大利製片人盧卡·巴巴拉斯基(Luca Barbareschi)要求馬特爾立即道歉,否則就可能要撤走影片。隨後,馬特爾專門發出聲明,辯解稱是有些西班牙和意大利媒體的英語不好,聽錯或是翻譯錯了或是會錯了意,誤解為她不會去觀看這部影片。她重申了自己的立場,認為《我控訴》來威尼斯是正確的,並且表示自己做評審工作時,肯定會對它一視同仁:“倘若我對該片有任何偏見的話,我一早就已經辭職不乾這個評審團主席的工作了。”

是服軟也好,是息事寧人也罷,不管怎麽說,馬特爾的態度相當溫和。而製片方在獲得這麽一個台階之後,也表態說接受了她的“道歉”,影片將如期放映。類似這種逼著評委會主席“道歉”的事,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歷史上,實屬罕見。

不久之後,在影片《我控訴》的官方文宣資料中,媒體看到了一段波蘭斯基本人的訪談,採訪者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苦月亮》一片的原著小說作者、法國作家帕斯卡·布呂克納(Pascal Bruckner)。波蘭斯基表示,美國媒體對他的迫害,其實早在強姦幼女案發生的十年之前就已開始。“他們看待我的那種方式,呈現出來的我的形象,其實是從莎朗·泰特(波蘭斯基的妻子,被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殘害)死的時候就開始慢慢形成了。那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明明我已經很慘了,但媒體卻抓住這場悲劇不放,他們在並不明確知道該如何來做相關報導的情況下,選了一個最卑鄙的新聞報導的角度,暗示她的死,我也是罪魁禍首之一,說我造成了那種邪教崇拜的大背景。在美國媒體看來,我那部《魔鬼聖嬰》就是證明,證明我是魔鬼的同路人!那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直至警方找到真凶,曼森和他的追隨者。這件事,直至今日一直都困擾著我。不管我身上發生什麽事情,都能和那個牽扯到一起去。就像是一個雪球,每年滾一遍,每年增厚一層。各種荒誕的故事層出不窮,都是從一些我這輩子壓根就從沒見過的女人的口中講出來的,無端指責我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對她們做過什麽什麽。”

然而,問題在於,當初波蘭斯基強姦幼女的罪行確實發生過,他畏罪潛逃也是事實。美國媒體對他的不友善也並非空穴來風,或是生搬硬造。

《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而波蘭斯基將一切汙名都和妻子被害一事聯繫在一起的說法,也不禁讓人想到了目前正在熱映的昆汀·塔倫蒂諾的新片《好萊塢往事》。他們夫婦倆都出現在了這部電影中,泰特遭遇曼森家族也是片中的一個重要情節。前不久,波蘭斯基還曾委託現任妻子公開表態,指責昆汀在拍攝本片的前前後後,從未與他有過溝通聯絡,這樣子就把他亡妻的故事搬上了銀幕,未免不太尊重人。

在這份訪談稿中,布呂克納還問到了導演為何會想到要把德雷福斯案件搬上銀幕,拍成新片《我控訴》。後者表示:“故事越大,往往越能拍成了不起的好電影。德雷福斯案件本身就是一個很不同尋常的故事,類似這種有人遭到不公正的指控的故事,往往會很吸引人。而且它還很具有現代性,因為反猶主義目前正在急升。類似的案件,完全有可能再次出現。背景條件已經都成熟了:虛假的指控、糟糕的法庭訴訟環節、腐敗的法官,最重要的還有‘社會媒體’這個東西,未審先判,甚至都不給你辯解的權利。”

隨後的一個問題中,發問者布呂克納的遣詞,相當敏感,已激起不少人的公開指責。他問的是:“作為一名戰爭年代被人搜捕過的猶太人,作為一名被當初的波蘭政府迫害過的電影人,面對如今新女權主義者的麥卡錫主義,你覺得自己還能逃過去嗎?她們滿世界追你,阻止你的電影的上映,還讓你被奧斯卡除了名。”

《我控訴》劇照

波蘭斯基回答:“工作,拍攝一部《我控訴》這樣的電影,對我來說大有幫助。拍攝過程中,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也有過和德雷福斯一樣的經歷,都遇到過這種徹底歪曲事實、指鹿為馬的情況,那明明就是我們沒做過的事情。拿這個案子來騷擾我的人,絕大多數根本就不了解我,對於這個案子本身,也毫無了解。”“你就不想要反擊他們嗎?”“有什麽意義呢?那就像是去挑戰風車。”波蘭斯基最後說到。

耗資2800萬美元製作的《我控訴》,是今年預算最高的法國國產片,將於11月13日在法國等歐洲國家上映。在威尼斯電影節的早場媒體場放映完畢後,當天下午舉辦了記者見面會。波蘭斯基自然沒能到場,而且和之前坊間的傳聞不同,他也沒有通過Skype與現場連線。出席見面會的有參演該片的讓·杜雅爾丹(Jean Dujardin)、路易·加瑞爾(Louis Garrel)、馬修·阿馬立克(Mathieu Amalric)和波蘭斯基的妻子艾瑪紐爾·塞尼耶 (Emmanuelle Seigner),以及負責配樂的亞歷山大·德斯普拉(Alexandre Desplat)和製片人盧卡·巴巴拉斯基,後者一上來就告訴現場記者,他們不會回答關於波蘭斯基強姦案的任何問題,所以大家不必再問:“我們只會回答關於影片本身的問題······今天我們不是來做道德審判的,我們是來參加一次了不起的電影節的。”此言一出,也贏得以意大利和歐洲本土媒體人為主的現場記者不少的掌聲。之後的問答環節,總體氣氛相當良好,只有一位記者提到巴巴拉斯基之前威脅說要退賽的事,他息事寧人地表示:“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必須讓作品本身說話,讓大眾來評判。”

《我控訴》劇照

至於影片本身,有不少影評人在看完後認為:該片在技術上無可挑剔,完美營造出了那個時代的外在氣氛和內在精神;故事的推進和演員指導方面,波蘭斯基也都拿出了大師級的成績,總體優於他最近十年裡的其它幾部作品。不過,另一方面,他利用拍攝德雷福斯案件來為自己叫屈的意圖,在影片中也表現得過於明顯,因此,觀眾對於《我控訴》的最終觀感,很大程度上可能還是取決於他們對於波蘭斯基自身的遭遇究竟抱有何種態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