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個人資訊洩露成難題,你願意用隱私換便利嗎?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

APP個人資訊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

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資訊

無隱私條款、條款不完整

以及不合理格式條款等問題

泰爾終端實驗室、互聯網協會、電信終端產業協會近日也聯合發布了《智能終端產業個人資訊保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道出了那些問題,一起來了解一下。

翟桂溪/圖

智能終端安全狀況不樂觀

用戶使用最廣泛的應用中

存在很多個人資訊保護的風險問題

泰爾終端實驗室副主任馬鑫說,終端產業發展非常快,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智能終端出貨量達到2.87億部,其中安卓作業系統佔89.8%,IOS系統佔10%左右。

據悉,泰爾終端實驗室監控的應用中,有敏感隱私竊取、資費損耗、遠程控制、妨礙滋擾等行為的達299萬款。其中最多的是敏感隱私竊取,鋼彈11.86%。從高風險應用所佔比例來看,遊戲、娛樂類應用有40%屬於有高風險情況,其中21%是系統工具類、17%是生活服務類。也就是說,用戶使用最廣泛的應用中,存在很多個人資訊保護的風險問題。

過度讀取個人資訊現象嚴重

權限申請過度現象非常嚴重

《白皮書》顯示現在個人資訊保護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用戶資訊過度搜集和難以識別、難以舉證;

二是權限申請過度,規範難,判別難;

三是低API等級應用,規避安卓的安全機制的問題;

四是設備物理識別碼的防護意識不足;

五是隱私與便利選擇兩難,產業協作能力不足。

主要是權限申請過度現象非常嚴重。《白皮書》顯示,有97.37%的應用要申請讀取電話權限,有84.15%要申請位置權限。馬鑫指出,過度權限一方面讓使用者產生很多疑慮,另一方面造成很大的攻擊面,對個人資訊保護非常不利。

做好智能終端設備的個人資訊保護

必須加大權限調用可知可控力度

馬鑫指出,要想做好智能終端設備的個人資訊保護,就必須加大權限調用的可知可控力度,提高設備號碼的識別防護能力,完善應用管控保障機制,落實資訊收集使用告知同意規定,重點加強生物特徵數據保護,加強基礎保障能力建設。

如何讓用戶對

終端設備的權限調用可知呢?

馬鑫說:“應該是以明確的方式告訴用戶這個應用要調用哪些權限,無論用戶選擇同意或者拒絕應用都能正常運行。”

泰爾終端實驗室的專家建議,要從告知時機、告知方式和告知內容等方面落實資訊收集、使用告知同意規定,要清晰、易於操作。告知的方式要易於用戶去感知,內容要清晰、明確,不能用很多專業術語或模棱兩可的用語,以免用戶無法選擇。

提高設備識別碼的防護能力

識別碼匿名化

並建立設備識別碼替代機制

以前,個人設備識別碼只是一個與用戶關係不大的東西,現在,智能移動設備識別碼與應用結合後,就能進行用戶畫像。因此,現在個人設備識別碼的問題越來越重要,而且成為非常敏感的個人資訊。泰爾終端實驗室建議應將識別碼匿名化,並建立設備識別碼替代機制。此外,還要嚴格限制企業獲取設備識別碼。

馬鑫認為,開發者對應用權限申請和個人資訊收集、使用負有主體責任,應該高度重視個人資訊保護工作,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對於比較敏感的資訊,建議采取單項同意的方式。如果要對一般個人資訊進行使用收集的話,只要明確告知用戶應用的範圍、查詢的方式、更正的資訊和管道,以及拒絕提供有哪些後果就可以了。但在收集和調用敏感資訊的時候,則要用彈窗或界面等形式告知。

用戶應充分了解隱私政策

增強安全意識

馬鑫建議消費者選擇資訊明示比較清晰的手機,使用前要充分了解權限管理機制和隱私政策。特別是隱私政策比較多、比較細,很多東西藏在裡面或者不明確,產業鏈應該把隱私政策表述得清晰明確,讓消費者能夠非常清楚地知道,包括概括同意和單項同意的問題。

消費者要善於使用手機的設定功能,增強安全意識,不要root(獲得手機應用的最高權限)手機。

另外,要促進公眾監督,及時響應用戶關切的問題用戶投訴管道一定要暢通、明確、簡捷。加強行業自律,強化產業協作體系建設,也是保護用戶個人資訊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

你願意用隱私換便利嗎

歡迎留言

閱讀

推薦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武曉莉

編輯/李曉雨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來潛個水,有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