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30多年前的中美貿易戰,給我們什麽啟示?

【俠客島按】

今天,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美國政府考慮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高於此前宣稱的10%。據稱,此舉主要是向中國施壓,令其回到談判桌。

這也不難理解。早先,就有專家曾對俠客島表示,目前並不是談判的好時候。一方面,美國與歐盟關稅的問題還有待發酵,與中東和俄羅斯等國的石油、安全問題都可能有新動向;另一方面,據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透露,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很可能將於幾個月之後來中國。

粗粗算來,從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到中國應戰,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盤旋在國人心頭已有半年多。對中國來說,接下來無疑也將有一場比較艱苦的鬥爭。

但必須明確的是,這輪中美經貿摩擦並非首次。從歷史上看,近代以來中國的對外經貿爭端中,美國從未缺席。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場貿易戰、甚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場貿易戰,還是小平同志主政時期打的。

今天推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的一篇文章循著整條時間線出發,我們或許得以窺見美國挑起貿易糾紛的邏輯。

歷史脈絡

在近代以來的中國對外經貿爭端中,美國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美國挑起對華貿易爭端浪潮,通常都與當時其經濟、外交戰略變動緊密相關。

這其中創傷最為深者,莫過於美國政府1934年製訂實施的《購銀法案》。彼時,中國還是世界上僅存的銀本位大國,然而該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持續高價收購白銀,最終引發了中國白銀流失狂潮和全面通貨緊縮,結束了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的所謂“黃金十年”。

不僅如此,它還終結了自明代以來沿用近四百年的銀本位制度,摧毀了當時中國的財政金融體系,為1940年代中國市場天文數字的通貨膨脹掃清了路線。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前三十年主要實行計劃經濟,進口都是按照計劃執行的,而由於普遍受到西方社會製裁,出口貿易並不發達,因此當時中國很少遭遇貿易戰。

嚴格來說,貿易戰主要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而揭開這一大幕的正是美國。

1979年7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貿易關係協定,建立正常經貿關係。當年,美國便單方面宣布對中國7大類出口紡織品實行限額。第二年,兩國就走到了貿易戰的地步:美方在紡織品貿易協定談判中,要求降低中國大陸的配額年增長率,中方不願單方面讓步,美談判破裂後,美國單方面宣布對中國紡織品實施新配額,中國則宣布減少或終止購買美國棉花、化纖和大豆。

儘管雙方最終於1983年9月達成了第二個紡織品貿易協定,但中美貿易摩擦的帷幕也就此全面拉開。

在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上,小平同志曾在開幕詞中鏗鏘有力地說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聯繫當時的經貿環境,鄧小平所說的“損害我國利益”,無疑也包括美國主動尋釁挑起貿易戰。

毋庸否認,當時中國整體經濟實力與美國差距懸殊,1980美國的名義GDP相當於中國的9.4倍。但得益於中國政府在這場貿易戰中采取的果斷措施,雙方最終贏得了比較合理的新紡織品貿易協定,為此後中國紡織業、外貿發展創造了較好環境。

當初堅決維護中國權益與推進改革開放並行不悖的做法,也給今天的我們許多啟示。

“懷璧其罪”

以1979—1983年中美紡織品貿易戰為開端,中國也在不太長時間裡躍居全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者——“蟬聯”全世界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最大目標國,迄今近30年之久

可以預見,即使在成功應對解決了這場貿易戰之後,未來中國與其它國家、特別是與美國的形形色色貿易戰也不會斷絕。

為什麽?

首先,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只要中國經濟貿易成長業績優良,貿易摩擦壓力就注定如影隨形。畢竟,在經濟成長的“中國奇跡”中,“外貿奇跡”堪稱最輝煌篇章。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數據,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8年,中國出口佔全球出口總額比重僅有0.89%,而同年美國這項指標高達21.59%,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也有2.21%。

但1978年以來,中國外貿增長速度持續高於經濟增速,在全球貿易中所佔份額才持續幅度提升。1981年,中國出口佔全球出口總額比重突破1%而達到1.09%。2015年,中國這項指標達到13.76%,為近代以來最高峰。2016(13.09%)、2017(12.77%)兩年,中國這項指標雖然略有下降,但仍然遙遙領先於世界其它國家。中國名義GDP總量與美國之間仍然存在近60%的差距,但貨物貿易出口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之冠。

正因為如此,中國被國際社會公認為近30年來經濟全球化的最大贏家,“外貿奇跡”,也堪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奇跡”最輝煌的篇章。取得了這樣的成就,遭受一些貿易戰壓力,自然也正常。

政策取向

當然,其根本原因則在於美國方面。更進一步說,是其貿易逆差等巨集觀經濟失衡,這不僅導致其與各貿易夥伴的經濟爭端越發凸顯,更加劇了美國對中國這個新興大國防範、遏製之心。

二戰之後初期,順差是美國貨物貿易收支的常態。1968年之前,僅1959年一年出現過6.01億美元逆差,其余歷年均為順差。1968、1969年,美國貨物貿易分別逆差12.87億美元、9.80億美元,1970年順差7.97億美元,1971年逆差47.93億美元,1972年貨物貿易逆差翻番至96.63億美元,逆差從此成為美國貨物貿易收支的常態。

無需否認,儘管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前科”,但二戰後初期美國確實充當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領頭羊”,在此前60年裡主導制定了75%以上的現行國際貿易規則。

然而,隨著貨物貿易逆差從1970年代初開始成為常態,美國貿易政策發生了實質性轉折。

1978,卡特總統在他的第一篇國情谘文中提出:“自由貿易也必須是公平的貿易。”1985年9月23日,裡根總統在《貿易政策行動計劃》中正式提出“自由和公平貿易”的概念,並組成貿易反擊小組;後冷戰時代上台的克林頓政府,更前所未有地把“經濟安全”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公開宣稱:“把進行公平貿易作為擴大貿易的國家經濟戰略的一部分。”此舉徹底完成了美國貿易政策從自由貿易向公平貿易的轉變。

此後,小布什、奧巴馬兩位總統,向世界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貿易開戰,川普則首次在國安戰略報告中將“經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範疇,將美國的公平貿易政策推向了新高峰。

所謂“公平貿易”政策,其基本邏輯是,認為美國市場開放度遠遠高於別國,別國一方面廣泛運用傾銷、出口補貼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擠佔美國市場,另一方面築起重重壁壘,將美國商品、服務和資本拒之門外。其主旨是一方面調整國內經濟產業,從根本上增強美國經濟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消除貿易夥伴“不公平的貿易政策”,為美國商品、服務和資本打開有利可圖的海外市場大門

其一些論點未必完全沒有道理,問題是在美國一貫的單邊主義作風之下,別國的措施“公平”與否,完全由美國單方面認定,這就使得“公平貿易”政策不得不更慢慢淪為貿易保護主義者的大棒。

“遏製”策略

不僅如此,由於山姆大叔是個守成霸權,佔據國際經濟政治霸主地位已經70余年,因此必然格外警惕防範新興大國挑戰其霸主地位。

美國對中國的種種指責,歸根結底是一個守成大國對新興大國的防範遏製。

一般來說,守成大國遏製新興大國策略,首選製造內亂,其次離岸製衡,最終選擇是硬實力對抗。其中,製造內亂包括三方面內容:誘導新興大國內戰、扶植“民運”勢力開展“和平演變”、以民族宗教問題為突破口製造內亂。離岸製衡包括政治軍事冷戰和冷戰後的經濟製衡。如當時美國在亞洲組織所謂“共產主義防波堤”,大力扶植日本、韓國;硬實力對抗策略則包括軍事熱戰、經濟競爭,而經濟競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貿易戰。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美國對新中國首先采取了硬實力對抗之熱戰策略,其結果是朝鮮、越南兩場戰爭失敗,中國則藉此一舉扭轉了鴉片戰爭以來的積貧積弱、任人欺辱形象。美國遏製中國策略重心,隨之轉向離岸製衡之政治軍事冷戰,但結果是中國在貿易禁運中自主建成了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打破了外交封鎖。

當貿易和外交封鎖策略失敗、美國為了對付蘇聯不得不轉向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時,美國遏製中國策略的重心隨之轉向製造內亂策略。不過,這但最終也遭遇失敗,並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中美兩國的“自傷性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遏製中國策略重心不能不轉向硬實力對抗之經濟競爭策略。中美貿易爭端頻率加密,烈度上升,其來有自。也正因為如此,當前的中美貿易戰不是一起事件,而是一個階段。

就當前而言,在近二十年來的美國總統中,川普最重視重建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其政治基礎最倚重美國實體經濟部門,企圖通過貿易保護重建美國實體經濟部門產業鏈,在對外談判中也表現出了鮮明的“滾刀肉”風格,喜歡玩弄恫嚇術,所以第一個回合就搞出對500億美元進口額加征關稅的大招,進而又威脅要對5000多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在以前的美國總統中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要注意的是,美國選舉年、經濟蕭條年也是中美貿易戰高風險年。今年正值中期選舉年,美方對中國發動了這場貿易戰。2020年正值美國總統大選,而且按照美國經濟周期運行規律,2020年美國經濟很可能陷入蕭條,甚至再次爆發次貸級金融危機,屆時中國是否會再次面臨超大規模中美貿易戰?中國反危機政策調控太空何在?對此,我們需要前瞻性。

貿易戰本身不是好事,但又是中國經濟成就的另類證明。為避免貿易戰,維護和發展中美關係,多年來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直到貿易戰爆發前的最後一刻。

既然事實已經證明某些事情不以人的善良意願為轉移,那麽合理的選擇就是挺身迎戰。我們既要應對外部壓力的挑戰,又要把貿易戰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一場難得的“壓力測試”,發揮我們體制擅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此為切入點推動改革和擴大開放,不斷提高我們的效率,自強不息。

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上的這段開幕詞依然值得重溫:

“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鬥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

文/梅新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