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蛟龍號深海遭遇驚險一幕,返航後記者驚呼:天哪!發生了什麽?

3000米下的深海是什麽樣子?

2月14日,卡達半島電視台推出一部重磅紀錄片,這是外媒首次跟蹤拍攝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深海探索過程。

其中很多第一次公開的畫面,令外國網友直呼“驚險”!

赤道以南,寬廣無垠的印度洋上,潛航員付文韜和隊友駕駛著“蛟龍號”潛入海平面下3000米的熱液區。

海床上林立著不斷噴發的“黑煙囪”,“蛟龍號”此次任務就是從熱液噴口抓取岩石樣本。

這些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微型火山口的“黑煙囪”,其中蘊含著非常珍貴的礦物和生物資訊。采集樣本對於認知熱液噴口的地質構造,和分析周圍的生態環境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然而,僅僅接近“黑煙囪”就十分危險,因為其噴出的灼熱水流溫度高達400度。

儘管“蛟龍號”艙體能承受高溫高壓,但玻璃窗卻是軟肋,如被灼傷可能導致艙體爆裂。

操縱機械臂取樣時,付文韜突然發現,當船體隨著海底洋流漂移,右側玻璃窗已非常接近熱液噴口,他立即轉向離開。

幾個小時後,當“蛟龍號”返回海面,回到母船,大家才看清,船身留下了大塊的灼傷痕跡。

“天哪!發生了什麽?”看到“蛟龍號”的傷口,隨船拍攝的半島電視台女記者不禁驚呼。

付文韜答道,“是被高溫灼傷了,並且離窗戶越近越危險。太危險了。”

其實對於“蛟龍號”的科考隊員們而言,執行下潛任務的每一刻都不能有絲毫松懈。

冰冷和超高壓的環境會讓潛水器上的人員精神緊繃,面對海底暗礁密布的環境,隨時都要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

要知道,這艘重達22噸的大家夥如果失去動力,就會迅速下沉到海底深淵。外界幾乎無法施以援手。

作為中國首批專業潛航員,付文韜先後參加了“蛟龍號”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全部海試任務。還曾獲得國務院授予的“載人深潛英雄”的稱號。擁有豐富駕駛經驗的他,每一次駕駛“蛟龍號”都不敢掉以輕心。。

付文韜表示,自己身上的擔子仍然非常重,因為專業的駕駛員緊缺,這是非常緊迫的事,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國家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專業駕駛人員。

半島電視台的紀錄片中,還講述了付文韜的學員之一,已成為中國首位駕駛“蛟龍號”的女潛航員張奕的故事。

被外媒記者問及自己第一次下潛的經歷,張奕說,她又激動又忐忑。“我一直在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強才行。當時自己還在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水下發現一些動植物的新品種,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給它們命名,這些事簡直太酷了。”

由於海底溫度較低,張奕第一次下潛甚至在身上貼了7片“暖寶寶”用來取暖。

而當她看到海底裸露的岩石,發光的小魚還有大片的海葵,更加堅定了當好一名“海洋人”的決心。如今的張奕已經可以獨立駕駛“蛟龍號”進行下潛作業了,她表示在海底的幾個小時需要良好的耐心與毅力,並且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絕對專注。

但所有困難和挑戰,都化為了中國科考隊員前進的動力。

這部紀錄片在半島電視台網站播出不久,就獲得大批外國網友點讚。有人說:“很難在西方媒體看到這樣客觀的中國故事。”

更多人留言稱讚中國科研人員的勇敢和敬業。

“這是中國一項偉大的科學實踐,但卻與世界共享科研成果。”

“非常鼓舞人心,科研人員如此積極工作,堅守崗位。希望其他國家也能早日加入到探索隊伍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