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辨別「腦鳴耳鳴」七大類型

1.風邪外襲:症見卒然耳鳴、耳聾,頭痛惡風或有發熱,骨節酸痛,或耳內作癢。治宜祛風解表。

2.肝膽火盛:症見卒然耳鳴、耳聾,頭痛面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結。治宜清肝泄熱。

3.痰火鬱結:症見兩耳蟬鳴,有時閉塞如聾,胸悶,痰多。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濁。

4.瘀阻宗脈:症見耳鳴、耳聾如塞,面色黧黑,耳流陳血。治宜通竅活血。

5.中氣不足:症見耳鳴,或如蟬噪,或如鐘鼓,或如水激,久則耳聾,面色黃白,倦怠乏力,神疲納少,大便易溏。治宜益氣健脾,升提中氣。

6.陰血虧損:症見耳鳴嘈嘈,甚則耳聾,面色無華,唇甲蒼白。治宜補益氣血。

7.肝腎虧損:症見耳鳴、耳聾,兼有頭暈目眩,腰酸遺精;或兼有肢軟腰冷,陽痿早泄。治宜補益肝腎。

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於表裡、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配相應的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耳為腎之竅,為腎所主,又與其它臟腑有著廣泛的聯繫,因此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氣血失調皆可導致耳鳴。同時還把耳鳴分為實症耳鳴和虛症耳鳴。

本文章由(微信:slp767)原創,有腦鳴耳鳴問題可以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