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潘醫生:攝護腺會出現癌變嗎?

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是人體非常少有的,具有內、外雙重分泌功能的腺體。作為外分泌腺,攝護腺每天分泌約2毫升攝護腺液,構成了精液的主要成分;作為內分泌腺,攝護腺分泌的激素稱為「攝護腺素」,具有重要的生理調節機制。攝護腺大小和形狀如栗子,中間有尿道穿過,扼守著尿道上口,可以這樣說,攝護腺有病,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排尿功能。

大家都知道,攝護腺會發生炎症,會增生、肥大,並引起一系列的和排尿有關的癥狀。但這些都是良性的病變,都是很容易治療的。那麼攝護腺會發生癌變嗎?我們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攝護腺癌,得了攝護腺癌怎麼去診斷和治療呢?

攝護腺不僅會生癌,而且攝護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攝護腺癌的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歐美地區發病率非常高,僅次於肺癌,佔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最新報導顯示,僅2010年美國攝護腺癌的新增病例就有22萬。我國以前發病率較低,但由於人口老齡化,以及攝護腺癌診斷方法的不斷改進,其發病率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受到衛生部門以及泌尿專科醫生的重視。目前攝護腺癌相關的病因尚未查明,可能與遺傳、環境、性激素等有關。不同的人種發病率也不一樣,黑人最高,黃種人較低。有報導,飲食習慣、夫妻生活等也與攝護腺癌的發生有關。

由於攝護腺癌多發生於攝護腺的外周帶,早期並無癥狀,即使有些排尿不適的表現,也往往誤認為攝護腺增生,不足以引起病人的重視,因此很難得到早期診斷。一旦臨床上出現了明顯癥狀,往往已屬病變的晚期,預後不良。所以早期發現攝護腺癌十分重要,對於50歲以上的男性,建議每年進行直腸指檢和抽血化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必要時可採取經會陰、直腸穿刺取活體組織檢查,可得到明確診斷。有一點需要聲明,攝護腺穿刺,並不會使攝護腺癌轉移或發生擴散,而且穿刺的痛苦較小,可以在門診完成,完全沒有必要恐懼。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攝護腺癌發生率不高,但癥狀常常類似攝護腺增生,若經治療後病情改善不理想,就要想到攝護腺癌的可能,應作上述檢查,爭取早診斷早治療。

得了攝護腺癌不要太緊張,只要進行正確的治療預後都是比較好的,因為和其他癌症相比攝護腺癌還是比較「溫柔」的。對於偶然發現的最早期攝護腺癌,多數分化良好,大部分病人病情穩定,疾病進展緩慢,一般不主張立即行攝護腺根治手術或放射、內分泌治療。可定期隨訪,行直腸指檢和超音波檢查,測定血液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對於早、中期攝護腺癌,若年齡和身體情況良好可以選擇攝護腺癌根治切除術,根治術後15年無癌生存率達50%-70%。晚期或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內分泌治療、近距離治療(放射粒子植入),外放射治療及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法,可延長有腫瘤存活時間,減少痛苦。

由於攝護腺癌的發生和發展是極為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內在遺傳、外在環境以及內外因素的相互作用等許多環節,對於其發生的確切原因、過程和機制還遠遠沒有弄清楚,所以目前尚無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減少男性激素可能會減少攝護腺癌的發生,但會引起陽痿等副作用,不切合實際。控制飲食中蛋白、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豆類食品和蔬菜,尤其是西紅柿,可以降低發生攝護腺癌的風險,但這必須是早期實施和長期堅持的飲食習慣,而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問題。因此對攝護腺癌目前還沒有確實可靠和簡單可行的預防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攝護腺健康知識和治療案例,可以點擊觀看本號的視頻內容,豐富精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