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5G激發基礎科學探索

編者按:2018年11月9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攜手楊振寧、施一公、饒毅、鄔賀銓等14位科學家,共同發起設立“科學探索獎”,鼓勵青年科學家勇於探索,激勵未來。騰訊科技對14位發起科學家進行專訪,讓我們聽聽科學家們對前沿科技的見解,以及對青年科學家的期待。

本系列專訪由騰訊科技和“科學探索獎”項目組聯合發布。

文/騰訊科技 孫實

如果說當前哪項技術最火,恐怕非5G莫屬了,即使是像AI、區塊鏈這樣帶動無數創業機會的熱詞,面對5G也要遜色一籌。

與此同時,隨著三大運營商5G部署工作有序完成,各大手機廠商已經紛紛摩拳擦掌,展示最新的5G手機,5G離我們已經越來越近。

在5G時代即將到來之際,騰訊科技獨家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5G話題展開了深入交談,鄔賀銓也回應了有關5G的一切熱點問題。

5G絕對不僅僅是更快的速度

在大多數用戶眼中,5G代表著速度,媒體也往往願意用《5G速度秒殺4G,下載4K電影僅需要XX秒》這樣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但在鄔賀銓看來,5G絕對不僅僅隻意味著更快的速度。

鄔賀銓認為,寬頻移動通信重要的表征之一是數據率,對用戶而言是上網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率,對網絡而言還要考慮一個蜂窩的最大流量密度,可以說速度只是衡量數據率的一種方式。“最初的通信是文本,然後發展到語音,現在還有視頻,這就是帶寬的具體表現。”

但鄔賀銓指出,對於5G而言,與前幾代通信最顯著的區別還有以下三種特徵:

大連接:即能不能同時支持更多的用戶接進來,否則的話就適應不了未來物聯網的發展需要;

高可靠性:具體表現在工業上的應用,比如說電網、高鐵上用可靠性要更高;

低時延:具體表現在車聯網的應用,要求時延更短、響應更快。

鄔賀銓總結道:“速度僅僅是數據率的一個方面,而數據率本身也不是5G的唯一指標。所以5G跟4G比,不僅僅是更快,它預示著支持的業務類型更多,應用範圍更廣。”

建設5G不是鋪張浪費 多種業務形態需要5G配合

公開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三大運營商4G基地台總數超過了372萬個,其中中國移動約佔一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各約佔1/4。如此大的4G建設規模,隨著5G時代的到來,也有人發起了質疑:這些基地台是否會變成一堆廢鐵?

對此,鄔賀銓給出了很肯定的回復:不會。從專業角度看,基地台有一些基本的組成部分,比如天線、站內的電源設備等,當4G基地台升級成5G的時候,這些設備是不需要更換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尤其是現在有了鐵塔公司,這些資源都可以整合起來綜合利用。

此外,移動通信的部署還有一塊是室內分布系統,這部分系統也不存在拆掉的情況,升級到5G的時候,只需要在上面增加一些5G的接入點而已。

5G從開始商用到達到目前4G的覆蓋水準還需要很多年,在5G還沒有覆蓋到的地方,用戶至少還應該獲得4G原有的通信能力,所以5G商用後不等於4G網絡就沒用了,兩個網會並存較長時間。

2018年年中,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的4G總戶數突破了10億大關。儘管聽起來規模很龐大,但由於存在“一人注冊多個號碼”的情況,4G所覆蓋的人群遠遠沒有達到10億。面對這種情況,另外一種聲音也傳了出來:4G人口還未實現大規模覆蓋,就要實施5G商業化,是否顯得操之過急?

對於這種質疑,鄔賀銓認為,儘管4G網絡還在逐步完善,但從當前的業務需求來看,4G網絡條件下已經有點困難了,比如4K電視、8K電視等,要求的帶寬更寬,而原有的容量、頻率不夠了,這個時候就必須得有5G了。正如在4G開始商用時,我們不會想象到微信會發展到全媒體,而短視頻等也是在4G提速降費後興起的。只要網絡能力有了,各種新業態會產生出來。

鄔賀銓特意提到了一個應用場景:大連接。據鄔賀銓介紹,現在5G目標是一平方公里支持100萬個傳感器上網,比如長安街上的雙八車道,如果並排擠滿了車,每個車上有幾十個傳感器。那一平方公里可能就有非常多的傳感器了。這個時候4G是做不到的,只有靠5G才能保證這一百萬個傳感器同時連上網。

此外,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國的移動用戶一個月下載的流量超過6GB,2018年平均用戶月流量是2017年的2.6倍,照此發展下去現有的4G網絡是支持不了的。所以從業務的需要來看,到了4G升級換代的時候了。鄔賀銓強調,每一代的移動網絡差不多要工作十年,儘管4G商業化現在僅五年左右,但上馬5G,不可能是再過五年才考慮的事情。“5G出現沒有說要把4G拆掉,它還會並存一段時間。”

實力辟謠!5G基地台究竟有沒有異塵餘生?

3月中旬,據外媒報導,芬蘭當地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抗議,有超過2300人在請願書上簽名,要求芬蘭政府完全禁止5G技術,其中一個關鍵理由是5G基地台的位置比4G基地台更密集,增加了公民暴露在潛在危險異塵餘生中的危險。

自從3G建設以來,有關基地台異塵餘生的問題就不絕於耳,很多居民小區也都向運營商發起了抗議,要求不能部署基地台。到了5G時代,有用戶稱“5G是微波毫米波,基地台帶來的異塵餘生會比4G更大”。對於這種擔心,身為院士的鄔賀銓表示,移動通信的異塵餘生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目前缺乏足夠的數據來判斷究竟有多大的影響。

但鄔賀銓也強調,中國的移動通信基地台的異塵餘生標準是遠遠嚴格於美國和歐洲的,是比他們更嚴格。“打一個比方,就算你離基地台幾米之外,它比微波爐的異塵餘生還要低,而且不會有人長期工作生活在基地台幾米的範圍內。”5G的基地台密度是4G的好幾倍,但5G的蜂窩半徑小,其基地台的發射功率比4G低。

5G激發基礎科學探索

如果從普通用戶的角度來看,5G帶來的更多是應用方面的改變,但對於基礎科學的進步是否有幫助?鄔賀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當然有,現在我們就在探索更高的頻段,這裡面就有很多基礎研究問題,比如有些頻段對下雨太敏感,有些頻段對樹葉遮擋敏感,如何研究電磁波的傳播,這就是5G帶來的課題。”5G手機芯片需要5nm的工藝,未來的發展可能需要後摩爾時代的技術來支撐。

2018年11月9日,騰訊基金會於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宣布,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鄔賀銓等科學家,共同發起設立“科學探索獎”,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資助該獎項。

作為這個獎項的共同發起人之一,鄔賀銓也談到了他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幫助到一些從事基礎研究的專家,讓他們不再受到現實待遇等干擾,能夠更好地激發更多年輕人投入到基礎性研究工作裡面。

在對話的最後,鄔賀銓也給出了自己的寄語:“通信行業的研究已經變成群體行為,不是一個人可以去做的,需要有團隊精神,不是靠個人的小聰明就能夠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年輕人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術和新的知識,否則就會落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