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我勸你先處理事情,再處理心情?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麽,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我深以為然。

從很多讀者寫給我的留言和私信中,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先處理事情,再處理心情的人。

讀者的問題中,除非只是單純問我心情不好怎麽辦,我才會分享自己調整心情的方法。

比如去商場的迷你KTV吼幾嗓子,預約技師做個按摩,氣象好就去附近的公園走走等。

但如果讀者給我的留言中,寫明了他們正在遭遇的事情,破壞了他們的心情。

我一般會省略掉他們的心情,盡量根據已知信息把自己帶入其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婚後,我最大的改變,就是學會遇事先處理事情,再處理心情。

以前我工作不順心,心裡憋屈,回家就會借題發揮,等鬧到一定程度,才告訴老公心情不好的原因。老公很快整理好剛才的情緒,理性地幫我分析,並提出建議。

剛開始我很鬱悶,直言他一點都不懂女人心。道理我都懂,我只是需要發泄情緒。他只需要站在我這邊,陪我罵惹我生氣的人就夠了。

但我老公始終學不會,每次都不緊不慢地試圖解決問題。

當我意識到無法改變他後,再遇上類似情況,就找閨蜜發泄。

果然還是女人更懂女人,閨蜜不分青紅皂白地支持我,每次和她們聊完,我都神清氣爽。

後來我發覺不對勁,閨蜜站在我的立場,順著我的話說,有時比我還激動,其實這只是確立了我是受害者的立場。

以前我總認為,道理我都懂,只是在處理之前發泄下情緒而已。

可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只會帶著更濃烈的情緒,更不甘、更委屈的態度去處理事情,使事情向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經過對比,還是覺得跟老公講比較有用。當然他現在也改變了方式,會溫柔地說幾句寬慰話,引導我先把心情寄存在別處,然後轉入正題,一起計劃如何把事情圓滿解決。

我漸漸懂得,關鍵點是處理事情,處理完事情,壞心情自然會被連根拔起,還會有成就感。

但如果每次都把事情擱在一邊,先忙著處理心情,陷在情緒裡無法自拔,精力和鬥志就會被漸漸稀釋,還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到時候事情和心情都會搞砸。

我常看到一些人,偏要處理心情,擱置事情。

做設計的女友,每次交稿前都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接到甲方的反饋,精準定位甲方的訴求,結合自己的美學,找到平衡點後就趕緊改稿。

她說:“要一鼓作氣地把重要的事情都搞定。”

但她同事不是這樣。甲方提出修改意見後,就開始吐槽甲方的農家樂審美。

太鬱悶了,先去吃個飯;太難受了,要去唱個歌。發泄完情緒,再花大力氣重新進入工作狀態,加班熬夜成為常態。

一次前同事被整天詢價卻不下單的客戶弄得很煩躁。

她說要買個輕奢物品緩解下心情,我勸她等提成到手後再買,她說那天心情糟糕,於是就刷信用卡買了個很貴的東西。

後來單子沒拿到,客戶失聯,她除了擔心業績問題,還得擔心債務問題。

在經濟承受範圍內,買點東西提振士氣、犒賞自己、撫慰情緒,沒什麽不對。

但我不讚成一遇到事情,就立馬花錢買一時痛快的做法。

與男友吵架,不去分析深層原因,買個包包就搪塞過去;被領導訓斥,不去反省自己過失,而是買瓶精華液讓自己開心一下。

有人甚至會養成“一擲千金”的習慣,遇到事情不是去剖析自我,解決問題,而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先討好自己的心情,以致錯失了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良機。

我現在更喜歡這樣的順序:遇事先處理事情,等事成之後再買喜歡的東西或服務來犒賞自己。

在我看來,吃頓好的、買點喜歡的東西,帶來的快感會轉瞬即逝,不如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因為你會發現,搞定困難的感覺其實更爽。

不要覺得“先解決事情,再解決心情”很難做到。我這個過來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現在的我,遇到事情,不會馬上就炸,也不會馬上去玩。

我會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情緒不佳,是因為事,還是人?

如果是事,則採用“四象限法”。

馬上在腦子裡畫一個向右(代表緊急)和向上(代表重要)的垂直交叉的箭頭,分出四個象限。

但凡是緊急的,不管重不重要,先去完成:

如果在重要但不緊急的象限內,就分解這件事情,今天必須做多少,不著急的話,讓心情放飛一下也無妨:

如果在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象限內,就趕緊把這事忘了吧,怎麽開心怎麽來。

如果是人,就採用“枕頭四角法”。

一般情況下,人與人是通過語言這種介質來互相傷害的,如果對方的話讓你不開心,或你們吵得不可開交,那就進入“枕頭四角法”。

第一個角是“我對,別人錯”;

第二個角是“我錯,別人對”;

第三個角是“我倆都對,也都錯”;

第四個角是“這事不重要”。

以我的經驗,想完這一輪,就能有效解開心裡的疙瘩了。

所以當你意識到情緒不對時,不要跟著感覺走,靜下心來深呼吸,問自己不開心的理由是事還是人,是事的話,選“四象限法”,是人的話,用“枕頭四角法”。

很多時候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別太拿情緒當回事。

當然如果你長期情緒低落,產生心理問題,有抑鬱症、躁鬱症,或者遇上重大創傷,就請趕緊求助醫生或心理谘詢師。

但大多數人心理狀況良好,只是遇到事情,才會應激性地產生情緒和心情問題。

很多時候應該把情緒放在暗處,別把它單拎出來放在舞台的中央,還給它打上追光燈,反而耽誤了本該做的事,真的不需要,也不值得。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