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麗江漢:“見綠提質”營造一流環境

拆牆透綠、控規建綠、精細提質。多年來,江漢區在寸土寸金、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央精耕細作,把文化融入園林、把綠色融入生活,打造出“四季有綠、四季看花”的靚麗的風景線,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時代、新天氣。邁步新征程的江漢區,將園林綠化工作融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和“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的建設中,抓住軍運會契機,實施“擁抱綠水青山五年行動計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全域綠化,建管並重;堅持項目帶動、社會發動,全面提升城區園林景觀和生態承載能力,不斷優化濱江濱湖公園,點亮慢行太空,構建立體綠化,打造特色精品園林綠化先行示範區,為構建富裕活力美麗幸福新江漢“添磚加瓦”。

武漢江漢綠化

改革開放,讓百姓共享“綠意盎然”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江漢區的園林綠化事業得到恢復和發展。1985年6月,江漢區園林局成立,園林綠化開啟良性發展之路。

公園建設,碧水綠蔭交融。1990年—1997年,小南湖公園、噴泉公園建成;1999年初,市區政府投資8000餘萬元的西北湖公園面世,融文體、水景、綠化於一體;到2014年前後,6個湖泊公園全面建成,成為鳥語花香的城市名片。

路線綠化,植被景觀凸顯。上世紀80年代,江漢區植樹特點是大苗多、觀賞花木多、樹種多。1984年,該區製訂“綠化美化堤貌,改善城市環境”目標,堤身布置有觀賞價值的鵝絨草、四季青、紫薇等植物,堤防綠化由單一植樹向公園化方向發展。龍王廟觀景台上,建有“雙龍戲珠”壁畫、帶狀花壇、小徑、蘑菇亭,輔以小型花壇點綴,成為觀江景勝地。1999年,龍王廟景點遊園、張公堤堤邊公園一面世便遊人如織;2000年,流通巷至江漢關堤防,綠化率達到60%以上,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住宅綠地,小區遊園密布。上世紀90年代,新開發建設的小區內,開始注重綠化和園林景觀設計,越來越多小區設計了供居民休閑的小遊園,小區綠地做到規劃、建設、驗收“三同時”。到“十二五”末,不僅每個社區都能“開窗見綠”,還有“綠色管家”在家門口“貼身服務”,市民種綠護綠的熱情高漲。

精耕細作,實現城區“品質跨越”

隨著江漢區街頭巷尾實施園林品質提升工程,居民隨處能欣賞到姹紫嫣紅。

6大公園四季花香怡人。常青公園內,種有35000株紫薇花,三四千平方米的油菜花和野花,春夏一幅田園風光;後襄河公園內玉蘭花、荷花景色迷人,是百姓舞者的天堂;菱角湖公園內,各色桃類植物和大批新植的銀杏、翠柳等喬木、花灌木,以及30株園花木芙蓉,勾勒誘人岸線;西北湖綠化廣場,綠草成茵,鳥語花香,迎春花、紅葉碧桃、櫻花與油菜花在春季競相盛開;小南湖公園海棠花絢麗,是老年人賞盆景、品書畫的樂園;龍王廟公園內,每到冬季,茶花與茶梅、臘梅競相開放,春季沿江可望見滿山的映山紅。

立體綠化巧用“海綿”理念。借軍運會路線品質提升的契機,江漢區在路旁、廣場、屋頂、天橋上也做足“綠文章”,讓市民盡享家門口的綠色福利。在全市率先嘗試人行天橋的垂直綠化,13個人行天橋將陸續披上“綠色外衣”;緊鄰姑嫂樹高架的蘇寧平台,採用蓄水種植器種植了1500平方米綠化,未來可向全區推廣;金家墩涵洞內,增設了爬藤植物,讓過往車輛如沐春風。

園林彰顯文化底蘊。江漢區充分搜集歷史文化建築、百年老品牌、歷史風貌街區等文化資源,作為園林綠化建設的素材,將老碼頭、老裡弄、老街巷、老會館與城市園林布局意蘊交融;同時借助“商貿文化”的多元並蓄,在繁華區域重點路段實施路線綠化、彩化、香化,讓“綠成蔭、花成海、路成網”。

江漢區還將進一步加強綠化精細化養護管理,通過一流規劃設計、一流的建設品質出精品,推進城區綠道體系化,力求綠化功能最大化,讓園林綠化更好地服務於民,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