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並快樂著 看三大運營商eSIM業務進展如何

C114訊 11月9日消息(樂思)日前,中國電信宣布將於今日發售內置蜂窩網絡功能的Apple Watch Series 4。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關注更多的不是Apple Watch Series 4的發售而是中國電信的eSIM什麽時候開通的,國內另外兩家運營商的eSIM業務進展如何了?

據悉,在10月31日,中國電信就宣布開通eSIM服務了,首批試點的城市有四個,分別是,上海、廣州、成都及南京,僅限當地手機账號開通使用。而中國聯通是國內最早開通eSIM服務的運營商。其早在今年初就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和武漢7個城市率先啟動Apple Watch Series 3的eSIM業務。三大運營商中只有中國移動還不支持Apple Watch的eSIM功能。但是中國移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也早在6月1日於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個城市正式啟動了。

在手機誕生的這幾十年中,手機卡也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手機卡經歷了最早的SIM卡,再到Micor-SIM卡,再進化為Nano SIM卡,手機卡越做越小,而最終形態的手機卡就是eSIM卡,eSIM不是實體卡,它把包括類似卡號等資訊直接寫在手機等設備裡。沒有實體卡,對用戶來說可以帶來的一個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手機可以進一步做小做薄,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事實上,蘋果公司一直是eSIM的幕後推手,2011年,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了一項虛擬SIM卡專利。2014年9月,蘋果在發布iPad Air 2時就首次將eSIM卡的概念帶到了實際產品中。目前,蘋果推出的 iOS 12.1 的測試版中增加了 eSIM 功能。eSIM 連同目前的 nano-SIM 卡,能實現雙卡雙待。隨後全球運營商積極響應,亞太電信等全球五大電信公司宣布將於11月1日起開通eSIM服務。

不過,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在消費級市場上發展eSIM的意願並不積極,eSIM的普及也遠遠滯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什麽eSIM在中國的推廣這麽難?主要原因是這動了三大運營商已經分配好的“蛋糕”。

eSIM卡的原理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組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如同早年的小靈通。需要指出的是,這一做法將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這無疑降低了消費者對運營商的依賴,運營商無法通過換號換網的束縛綁定用戶。因此,雖然eSIM技術現在已經成熟,但目前在國內的發展卻並不理想。

不過在2018年,三大運營商釋放出了些許積極的信號,讓人們看到了eSIM在中國爆發的曙光。2018年 3月7日,中國聯通率先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武漢7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5月25日,中移物聯正式推出智能物聯China Mobile Inside計劃,同時發布國內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連接服務”。 6月初,中國移動官方宣布,中國移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於6月1日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個城市正式啟動。10月31日,中國電信宣布其eSIM業務正式開通,現可為歸屬地為上海、廣州、成都及南京的手機账號開通使用。

在今年MWC以及PT展等展會上,已有可以看到更多的基於eSIM的可穿戴終端、平板電腦和其他終端的發布,eSIM正逐漸成為新的市場熱點。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推動及運營商的普及,eSIM卡的需求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麥肯錫、IHS、GSMA等預測,全球將在2021年實現50億個連接數;年複合增長95%,2022年度eSIM市場規模將達到54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eSIM以其靈活性和便捷,成為新型終端和硬體產品上代替傳統SIM卡的一大趨勢。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市場,eSIM的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但是有專家指出,eSIM要想大規模普及,首要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成本,降低eSIM芯片、用卡環境、平台互聯互通等成本,是物聯網領域能夠大規模推廣eSIM技術的重要條件,需要產業各方協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