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周軍評:東方2018,對中俄不同的“戰略演習”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中俄兩國之間的兩場規模不小的軍事演習都先後有了動靜。先是解放軍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參加的“和平使命-2018”聯合軍事演習進行了實兵實彈演習部分,後是參加“東方-2018”戰略演習的解放軍部隊通過鐵路機動開進俄羅斯境內。在很短時間內中俄陸軍部隊的這種“走進”應該說是非常罕見的,此時的這種突然,背後自然有著世界關係的變化。

同樣在本周,美國海軍透露了計劃在未來幾年後開始採購所謂的“未來水面戰鬥艦”的消息,並很清晰地將該艦的基本構型描繪了出來,對美國海軍而言,這難道就是下一代的巡洋艦了麽?

從戰役展示到戰略參與

當地時間8月29日,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聯合參加的”和平使命-2018“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切巴爾庫市第25綜合訓練場舉行,包括700餘名中國軍人在內的3000多人的參演部隊進行了聯合反恐戰役。

參與演習的解放軍04A步兵戰車部隊

雖然說的是”反恐演習“,但是無論是參演的俄軍也好,參演的解放軍也好,出動的作戰部隊類型也好,看起來都並不是那麽“反恐”。演習中各種輪式裝甲車只能算是輕型裝備,包括坦克、步兵戰車、自行迫榴炮、自行加榴炮在內的的各種機械化重裝備的出現則令這場反恐演習有了頗多“現代化戰爭”的意味。

俄軍參演的輪式裝甲車隊,在演習中算是不起眼的“小家夥”

對上合組織演習而言,這種強度和規模並不算奇怪,此前多次上海合作組織演習中,以大規模機械化兵團為核心的地面集群對盤踞的“恐怖分子”展開最後突擊都是常見的壓軸科目,西方媒體總是拿這一點來指責上合演習“不單純”,但從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在全世界的發展和當今世界安全形勢來看,這種“大規模”的反恐戰爭反而正在成為我們當下反恐的一種重要形態。

99A主戰坦克第一次公開亮相就是在和平使命-2014聯合軍演上

在十幾年前“9·11”發生之後,美國軍隊全面進入阿富汗之際,“反恐戰爭”才作為一個新名詞進入大家的視野,不過在最初的幾年裡,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美軍逐屋逐間地搜剿恐怖分子,或者以班排級別的小分隊與恐怖分子戰鬥;而隨著2011年之後整個中東地區陷入了動蕩與內戰之中,使用機械化大兵團部隊、在空中和海上力量支持下進行的大規模“反恐戰爭”逐漸成了這一時期的主要形態。

在阿富汗戰爭影響下,外界覺得反恐戰爭是這樣的……

從形態上,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發生的反恐戰爭有較大規模和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參與,作戰烈度也較一般的治安戰要高得多;作戰後果上,大規模的城市攻擊作戰將戰區的大城市和居民點化為廢墟,造成了大量的難民和人道主義災難;而在戰鬥結果上,擁有裝備和兵力優勢的政府軍不僅沒有很快取得戰役的勝利,反而要在付出巨大傷亡代價之後,才能取得有限的戰役勝利……

從這個角度上說,大多數能進行大規模傳統戰爭的軍隊以及具備一般治安戰作戰能力的軍隊,一開始都不能很好適應這類現代化戰爭的形態。

在敘利亞,反恐戰爭是這樣的……

直到2018年,在經過7年的大規模反恐戰爭歷練,接受大量俄軍軍事援助和訓練,並且得到俄羅斯特種部隊和空天軍支援的敘利亞政府軍,才在諸如東古塔戰役、德拉戰役等幾次圍剿大馬士革近郊和南部武裝分子的戰役中打出不錯的表現。

儘管這些戰役的最後階段,敘利亞政府軍大多採用“無血開城”式地將敵對武裝分子“禮送出境”的形式解決戰鬥,但整體上,這一時期的敘利亞政府軍和俄軍已經基本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恐戰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裡,以較小代價取得此類戰鬥勝利的戰法。

直到最近,敘利亞政府軍在幾次大戰役中的表現才開始有章有法

這也就是這次上合演習中所謂俄軍向其他軍隊“傳授敘利亞戰場經驗”的由來。對於參演的中國軍隊來說,解放軍這次出動的一個以合成機械化步兵營為核心的作戰部隊,在裝備的資訊化程度和先進程度上,甚至有很多領域要優於參演的俄軍部隊,而俄軍傳授的這些敘利亞戰場的經驗,則能大大提升解放軍在面對此類威脅情況下,執行相應戰役的能力和戰場效能。

作為敘利亞戰爭的參戰國,俄羅斯的第一手經驗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說上合演習的目的,在於讓參演各國能夠更好協調特定的戰役進行方式,同時交流具體的戰法的話,那麽解放軍參演“東方-2018”戰略演習的意義,顯然就遠遠不止在戰役和戰術層面。

看上合演習本身的意義,並不在於我軍投入的裝備有多好

對於俄軍自身而言,“東方-2018”首要的意義,在於對俄羅斯東部地區作戰部隊戰備情況進行檢測,以及展示部隊的應急動員能力。

按照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的介紹,此次演習涉及的部隊總數高達30萬人,動員的坦克裝甲車輛總數達到數萬輛,幾乎涵蓋了俄羅斯聯邦整個東部地區的作戰部隊。如此規模的部隊顯然無法集中到某個演習場進行演習,也不可能全部進行高強度的實戰化實兵實彈演習,而是挑選少量部隊與中國、蒙古等國的參演部隊一道進行演習,大多數部隊則進行大規模的戰備拉動檢驗。

俄軍參加東方-2018演習的許多部隊都借機要進行戰備檢驗

從這一層面上說,“東方-2018”演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俄羅斯東部軍區的戰備檢驗活動,隻不過其形式是大規模的演習,這種做法好處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查暴露部隊的缺陷和不足,同時又不需要部隊一年到頭處於高強度的戰備和訓練,從而避免了部隊長期提升戰備等級的高昂成本。

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大規模的演習性質與上世紀70年代我軍進行的全軍範圍內大拉練有一些相似,都是試圖以短時間強度較高的軍事行動提升部隊作戰能力和動員能力的行為。隻不過上世紀70年代處於文革時期的解放軍軍事技能水準更低,需要通過這類行動為基層指戰員和部隊進行基本的戰術和戰役技能培訓,而俄羅斯目前的情況要好不少。由於其範圍涉及到了整個東部地區,因此稱其為“戰略演習”並不為過。

對於俄軍來說,大量平時缺乏訓練的部隊也能借著演習活動活動

至於解放軍部隊,在近年來實戰化訓練不斷深入的情況下,部隊的野外拉動和駐訓已經從年度演習變成了常態化的狀況,對於一年之中有大半年時間都在野外駐訓的解放軍來說,依靠演習來拉動部隊已經是上世紀末期的“老皇歷”了。

加上這次出境參演的部隊使用的裝備並非全部是我軍的精銳武器,雖然其中不少對於俄軍還有部分優勢(比如99式坦克以及大八輪車族),另外一些卻明顯落後於俄軍(比如同批出發的86式步兵戰車),不難看出我軍參演部隊本身並沒有很強的“對俄展示”的考慮,而更多是試圖借此機會檢驗我軍不同類型合成部隊在遠距離陌生地域投送和作戰的情況。

對於解放軍來說,99式主戰坦克不算落後,但也並非最先進的裝備了

不過儘管在戰役層面上,“東方-2018”對於雙方都屬於正常演習的層次,但在戰略設定上,此次演習還是有相當重要的標誌意義的。“東方”系列演習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以遠東地區最強軍事力量——中國軍隊作為假想敵的。儘管這在如今強調中俄友誼的中國民間看來有些荒謬,但對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俄羅斯來說,卻是一種他們內心深處不安的表現。

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軍隊,除了規模龐大,可能就沒有別的優點了

在蘇聯解體之後的最初十幾年裡,軍費短缺的俄軍在全國範圍內都出現了部隊作戰能力嚴重下滑的情況,而遠東地區在這一時期又加上了人口流失和來自中國商品和勞動力的嚴重衝擊,再考慮到俄軍為了應對北約東擴的威脅,將僅有的資源都用於西部方向作戰力量的加強上,使得這一時期的東部軍事力量嚴重的下滑。

按照當時外界的推測,1995年以後的俄羅斯陸軍在遠東無法應對當時解放軍沈陽軍區的進攻,以至於俄羅斯國內一度出現了保衛遠東必須先發製人使用核武器的論斷,“東方”系列戰略演習的舉行,也正是俄軍為了加強這一方向部隊作戰能力的措施之一。

上世紀90年代的俄軍其實還有裝備優勢,但連俄國人自己都對遠東可能的衝突不抱幻想

昔日的假想敵如今以演習夥伴的身份加入進來,無論對於中俄之間的哪一方,這都是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戰略轉變”,從這個角度上看,稱呼“東方-2018”演習為戰略演習,也就實至名歸了。至於演習究竟針對什麽,進行了什麽樣的科目,中俄雙方又各自從演習中收獲了什麽,這一切就要等到演習全面開始之後才能做進一步的分析了。

“給我個機會,我想做個巡洋艦”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8月29日報導,美國海軍將在2023年開始採購“未來水面戰鬥艦”,根據目前的規劃,這款新型戰艦將兼有“阿利·伯克”Flight III和“朱姆沃爾特”級的設計特徵。

“阿利·伯克”Flight III和“朱姆沃爾特”級作為美國海軍目前正在建造的兩款最新的大型水面艦隻,都運用了美國海軍的最新科技。這其中“朱姆沃爾特”的技術可以說是徹底全新,從艦型設計、動力系統到作戰系統、能源供給系統以及武器系統,甚至連美國海軍雷打不動的垂發飛彈系統都採用了全新的型號,在技術上可謂相當激進;而“阿利·伯克”Flight III則是伯克級的進一步發展,其艦體和整體設計都基本沿襲了之前的型號,主要是對艦上“宙斯盾”系統的雷達和作戰系統進行更新改進。

美國海軍的下一代艦艇從技術上仍然十分先進

看起來這是一組“高低搭配”,但他們實際上卻是兩條科技樹上的產品:“阿利·伯克”Flight III是傳統的防空飛彈驅逐艦,而“朱姆沃爾特”研製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地攻擊能力,受困於預算限制,該級艦在防空性能上隻滿足於本艦防空,沒有作為編隊區域防空或者反導作戰的設計。

但是DDG-1000用了美國最先進的技術去對陸攻擊……

原本“阿利·伯克”Flight III的技術水準並不算低,但是三件事情讓這件事情複雜了起來:

一是白宮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徹底下馬了CG-21飛彈巡洋艦項目,讓“阿利·伯克”級從“巡洋艦+驅逐艦”配合防空的“低級艦”一下子成為了到獨挑大梁的主力;

二是“阿利·伯克”Flight III因為伯克級平台本身噸位的局限,無法搭載預先設計的S波段+X波段雙波段相控陣雷達,使其防空作戰能力也較最初設計有所降低;

三則不用說了,就是中國海軍研製和建造055型萬噸飛彈驅逐艦的技術水準在許多層面上明顯高過了美軍的“阿利·伯克”Flight III。

哪一件事情是美軍態度變化的關鍵,這不言自明

第三件事情無疑是讓美國海軍行動起來的關鍵原因,但前兩件事情卻限制了美國海軍的行動選項。“阿利·伯克”Flight III在伯克級上的填充率已經達到了美國海軍歷史最高,很難再往上增加更多的設備和武器,而原本成為高端防空艦的CG-X因為被取消,讓美國海軍失去了在CG-X這樣一款更大噸位平台上將優勢“扳回”的退路。

CG-21/CG-X項目在克林頓和小布什時期都是死而不僵,到奧巴馬時期,真的是手起刀落,徹底涼了

所謂“船到比時方恨小”,大概就是美國海軍更新防空艦時的感受。在CG-21項目結束之後,美國海軍確實需要一個新的項目來發展更加大型化的當代防空艦,不過現在已經是8102年,055型的首艦都已經出海兜了一圈了,這時候重啟的防空艦若是還要重頭開始慢條斯理,那顯然連黃白花椰菜都涼了。這時候,節省時間才是關鍵。

當年的CG-X發展到最後,為了省錢已經和DD-X高度趨同

在這樣的情況,在“朱姆沃爾特”和“阿利·伯克”Flight III兩個現有平台的子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拚裝,“湊合”出一款接近美軍要求的大型防空艦,就成為看起來比較可行的方案。“朱姆沃爾特”的艦體噸位較大,能夠容納更多的設備並且供應更加強大的電力;“阿利·伯克”Flight III的防空作戰系統基礎較好,自然應該作為新型號的更新基礎。至於強於對陸攻擊的155毫米艦炮什麽的,自然就可以不需要了,畢竟作為一型防空艦,更多的防空飛彈發射單元才更加重要。

DDG1000的艦艏大量太空都被兩門AGS155毫米艦炮佔據了

不過無論是“朱姆沃爾特”級還是“阿利·伯克”Flight III,到現在都是一艘也沒有完全形成戰鬥力,他們所有的技術也很難談得上完全成熟,更不用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

“朱姆沃爾特”級的新型燃氣輪機和綜合全電系統在試航中屢次出現故障,且出現了需要更換主機的嚴重問題;“阿利·伯克”Flight III則因為相控陣雷達系統比起最早的計劃出現了顯著的降級,如果要實現美軍的性能要求,則其雷達系統需要經過相當大規模的修改設計和更新,其實際性能如何也難以確定。這樣看來,所謂的相對成熟技術,也並沒有好到哪去。

而更多的問題其實有待解決,所謂的“新戰艦”與人們想象的兩種現有型號的簡單疊加相去甚遠。比如“朱姆沃爾特”艦體四周革命性的80個MK-57垂直發射單元,改成防空艦之後應該如何處理?原封不動,則因為美軍沒有專供大垂發的艦空飛彈,繼續保持其裝備實際上是一種浪費;拆除吧,因為舷側太空是為其量體裁衣而設,一時間也找不到別的產品來替換其太空,而換裝MK41則意味著在設計上要對該艦進行大量的重新布局。

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於“阿利·伯克”Flight III的相控陣雷達系統,由於目前計劃裝艦的產品與美軍期望的雙波段系統有著不小的差異,很可能需要重新製造原型機並進行測試,所需要的時間同樣難以確認。

伯克級當年計劃的雙波段雷達最後因為太空和重量的原因擱淺了

從現在開始研製到2023年下單採購,這款新戰艦理論上只有5年多的研製時間,應該說是相當緊張了,即使按照採購後2年內開工,開工後3年內建成,建成後1-2年形成戰鬥力的理想節奏看,不管美軍重啟的戰艦是什麽樣的,該艦都得要到2030年前後才能形成戰鬥力……按照明年內首艘甚至前兩艘055型飛彈驅逐艦就能交艦入列的節奏,如果認為到2030年中國海軍的大型驅逐艦性能還會在2018年水準原地踏步,多少也有些一廂情願。

但是軍事科技的研製就是這樣一個“一步錯、步步錯”的尷尬局面。美國在21世紀初期在大型防空艦上的接連決策失誤,雖然並未從根本上傷及美國先進的防空武器系統研製團隊和研發能力,卻在要不要造更大的防空艦與試圖改造便宜的“阿利·伯克”Flight III之間浪費了差不多十年時間。在兩個大國你追我趕的節骨眼上,在一項關鍵裝備的研製上浪費十年……縱使是美國,想要趕上這個差距,也不是瞬息可就那麽輕鬆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