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年之癢後招,為何收購傳言主角總是小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熊出墨請注意

若從2011年正式進軍手機行業算起,小米剛剛迎來了七年之癢。

2018年堪稱小米的幸運之年:港股上市、印度市場手機銷量第一、手機總銷量突破一億台……然而在春風得意之下,小米的馬蹄也有了一絲急促,掩飾不住的是正在經歷的焦慮不安:既無法在短時間重新奪回第一寶座,又因為缺乏核心技術而不能甩開後面的競品。當不上不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習慣於高歌猛進的小米,背負著投資人的多重壓力,不得不尋求新的思路來突破現有僵局。

於是市場上就有了小米與錘子、美圖等小眾品牌洽談收購的聲音。

危機四伏的國內市場

無風不起浪。

據媒體報導,小米與美圖公司的接觸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一位美圖內部人士提示留意美圖影像算法團隊動向;一位接近美圖手機管理層的人士則表示,影像技術專利可能是這項合作中的關鍵。甚至還有猜測稱,小米或收購美圖的手機業務,儘管目前雙方還都未公開承認相關事宜。

那麽傳言中的收購目標為何是美圖手機?如果單單從補充自己的出貨量考慮,幾乎沒有必要,美圖手機幾百萬台的銷量對於增加小米總銷量來說可謂杯水車薪。那麽真的如傳聞所言因為技術布局?還是另有深意?

小米的重新崛起並非是因為在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有所回暖,相反印度市場才是其救命稻草。但誰都知道小米不能失去賴以起家的中國市場——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這對雷軍向資本市場講好小米上市後的故事續集來說至關重要。

10月25日,小米官方宣布:預計到10月底,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將會突破1億台,提前兩個月完成本年度出貨量目標。光從數字來看,小米似乎依然處於欣欣向榮之中,但危機的特徵已經開始顯現。

這一成績是小米在全球手機銷量下滑的背景下完成的,IDC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共出貨3.552億台,同比下降6%,而小米出貨量343萬台,同比增長21.2%。

但小米的股價並沒有因此得到提升,投資機構似乎對小米的銷量目標無感,截止2018年11月19日,小米股價為13.08港元,依然處於破發狀態。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佔據了14%的市場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率約為0%;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出貨量在國內大幅下滑16%。

出貨量方面,賽諾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小米在中國市場銷量達3725萬台,排行第6,和去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具體到互聯網手機方面,作為互聯網手機的鼻祖,小米已經失去了互聯網手機老大的位置,今年雙十一京東手機品牌銷量冠軍為榮耀手機。

IDC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出貨量約為4150萬台,另據騰訊科技報導,小米2016年的整體出貨量預計將在4500-5000萬台之間,其中國內銷量3000多萬台,海外銷量1000多萬台,也就是說小米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正在跌回2016年的水準。

這對小米意味著什麽?

中國是小米的發源地,當中國市場面臨危機時,小米將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事實——當小米在中國都不能成功時,在其他市場能成功麽?當小米手機的出貨量面臨下降的風險時,小米其他原本打算用來獲取利潤的智能硬體、電商、互聯網服務等又如何開展下去?

屆時,小米又將如何說服投資者呢?

走不通的自主研發路

為應對中國市場危機,或許也是借鑒了諸多國產品牌沒有核心技術的悲劇案例,小米之前選擇了嘗試在芯片等方面走自主創新路線,力爭將小米打造為“新國貨”中的代表品牌。

2016年底至2017年,隨著一系列重大項目的開建,市場對半導體行業的關注度進入高峰。小米芯片也在此時面世——2017年2月28日在北京舉辦了“我心澎湃”發布會,正式發布了自主獨立芯片澎湃S1。

不過受製於資金規模、技術基礎等方面實力限制,小米的芯片自主化之路高開低走,漸漸沒了聲音。

華為Fellow(公司級院士) 艾偉曾表示:“作為全球首款商用7nm SoC,(麒麟980)研發成本遠超過3億美元。”作為佐證, Semiengingeering網站曾刊發過一篇文章,介紹先進工藝的研發成本,7nm節點需要2.97億美元,5nm節點則鋼彈5.42億美元。

與高昂的研發成本相比,小米的研發經費顯得明顯不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15億元、人民幣21億元及人民幣32億元。顯然小米難以承受先進芯片的研發費用投入,並且芯片研發存在較大風險,不能確保一定能成功,成功了也不一定被市場接受,更何況小米的產品線還包括智能電視、無人機、機器人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成本壓力之下,對小米而言手機芯片業務顯然難以為繼。那麽拋開芯片,小米將憑借什麽來提振在國內市場的手機銷量?

或許行銷起家的小米,最擅長的老本行依然是在行銷、策略、粉絲經濟等方面做足功夫,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小米收購錘子、美圖等小眾手機品牌的傳言。

2018年10月22號下午,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和小米科技總裁雷軍在某平台上發布了一個心型的表情。市場開始傳聞小米或收購錘子手機。與此同時,小米與美圖手機也開始傳出緋聞。據媒體報導,小米與美圖公司的接觸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

市場人士分析,單從出貨量的角度而言,小米收購錘子、美圖幾乎沒有必要。從2012年成立至今,錘子手機雖然銷量共計不到300萬台;而美圖手機,在公開管道也很難找到和出貨量有關的任何數據,同時中國前十大手機廠商排名中,也從未出現美圖手機。

於是市場將焦點聚集在技術的互補性上。

援引興業證券數據表示,美圖積累的近百億人臉影像數據庫,300餘人的MTlab技術團隊,在人臉識別、影像分割、影像增強、影像生成等方向具備領先優勢。一位接近美圖手機管理層的人士評價說,影像技術專利可能是這項合作中的關鍵。

美圖在拍照上強在何處?21世紀商業評論報導稱,“AI是美圖在技術上的核心戰略,在美圖秀秀、美顏相機大量人臉照片積累下,美圖在AI的美顏應用上,擁有一定優勢,並以影像實驗室MTlab為主體,大量投入影像研發。”同時,小米自主研發的人像模式、AI 變焦雙攝也更多的是一種軟體技術,而非硬體,兩者看起來很有結合點。

但是相比於小米,蘋果、三星、華為的選擇卻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即投入重金研發軟體、AI技術,也不斷加強硬體的技術水準,而重壓之下的小米卻不太可能布局數年之後的戰略,市場和投資人都不會給小米太長的時間。

無可奈何的緩兵之計

既然無法在出貨量上去的突破,收購也無法讓小米在技術競爭中處於優勢,為何小米與錘子、美圖仍頻傳緋聞?

雖然近年來,華為、OPPO、vivo等品牌在大眾市場攻城略地,但實際上其對美圖、錘子的出貨量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小眾定位決定了錘子、美圖手機的上限,意味著其不可能在大眾市場取得成功,但也為其提供了一條寬闊的護城河——華為、小米等大眾品牌難以對其形成實質威脅。以極低的出貨量,錘子科技、美圖手機能活到今天就是證據,甚至美圖手機還宣稱是盈利的。

另一方面,錘子、美圖雖然出貨量雖小,對小米整體出貨量的提升意義不大,但對於小米遏製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下滑,提振投資人和用戶信心卻有不小的作用。

賽諾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出貨量為1261萬台,也就是說錘子+美圖,只要能實現120萬台的季度出貨量,小米就能在國內市場獲得10%的增長。目前中國市場市場總出貨量已經開始出現下滑,如果能實現10%的增長對,在小米國際市場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小米對於資本市場或許就能瞬間腰杆筆挺,所講故事的續集也能有著完美的數據支撐。

在銷量增長遭遇瓶頸而研發投入又短期內難以見效的背景下,小米的破局之路盯向收購,通過收購來實現各方面信心的提升,其實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聯想就曾利用過此方法重返PC出貨量世界第一。

2004年,聯想通過收購IBM PC業務實現了世界PC市場排名的上升,更重要的是,極大的提振了內外計程車氣,一時之間被市場看作是民族品牌走出去稱霸世界的代表……

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聯想的全球份額為21.1%,低於惠普的 22.7%,這是聯想時隔5年從個人電腦世界首位寶座上跌落。此時聯想的應對之法是舊話重提,決定收購富士通的PC業務,2017年11月,聯想集團以255億日元(大約2.24億美元)收購富士通(以下簡稱“FCCL”)51%的股份,兩者市場份額之和約為25%。

保住市場第一的位置,為聯想贏得了戰略緩衝期,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表示:“對於PC業務,聯想的目標是要繼續保持長官地位和良好的盈利能力。聯想在所有PC廠商中盈利情況最好,只有保持好我們的盈利,才能支持到第二波、第三波業務戰略的發展。”

同理,美圖和錘子的份額雖然不多,但對於小米來說在中國市場逆勢上升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業績,不管這個業績是通過何種方式實現的。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不被競爭對手拉開太多,才能迎來第二波、第三波業務戰略發展的緩衝期,後續才能讓資本和用戶對小米有更大的想象太空。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的國內手機市場, 華為手機增長幅度最大,同比增長13%,OPPO、vivo、小米的增長率分別為1%、4%、-16%。並且這一成績是在華為位居中國市場老大的前提下達成的。賽諾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華為出貨量為3073萬台(包括榮耀手機),超過排名第二的vivo越1000萬台,超過小米約1800萬台。

國際市場上,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已經實現了83%的增長;而在中國市場,雖然整體市場規模已經開始萎縮,出現了15.3的負增長,但在這種情況下小米若通過收購實現10%左右規模的增長,就增長率而言與OPPO、vivo處於同一水準,僅次於華為,則依然可以為外界所看好,估值和股價或許會進一步提升,被逼得焦慮不堪的雷軍也將獲得難得的喘息之機,用來思考小米下一步的戰略布局。

這種局面下,小米要維持住目前現有格局,並且渴望獲得新的突破,不斷被並購傳言纏繞,也就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至於被收購的一方到底是錘子還是美圖,抑或是其他什麽品牌,已經並不重要了。(本文首發鈦媒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