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沒有“文景之治”,還有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嗎?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入手,那麽漢武帝究竟有哪些“文治武功”呢?這些文治武功是否和“文景之治”有關?文治無非就是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而武功則是軍事方面,以下我們來逐一分析。

政治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另外兩個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諸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漢武帝還找借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

可以說推恩令的確是一個消除內患的天才創舉,堪稱我國古代最高明的“陽謀”之一,之所以說是陽謀,是因為諸侯王與天下的有識之士都能看出來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目的,但卻沒有能力反抗,只能俯首聽命。而這一政令實施的基礎,乃是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沉重的打擊了諸侯王的勢力,七國之亂結束後,大漢疆域內的諸侯王基本上都夾起了尾巴,再也不敢和中央朝廷叫板。因此,漢武帝的“推恩令”才能十分暢通的施行,而沒有造成又一次的“七國之亂”。

文化思想

漢武帝在文化思想領域的一個創舉就是,聽從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治國理念到選拔官吏,改良後的儒家思想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余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

但在西漢初期,朝廷流行的黃老學派,即以黃帝和老子命名的學派,主張無為而治,輕徭薄賦。景帝在提倡黃老的同時也讓包括儒家學說的其他各派存在、發展,這為後來董仲舒學說的發展以及被漢武帝的重視採用提供了前提條件。

軍事

漢武帝在軍事上的成就我就不做贅述了,我主要想說的是,無論何時何地,戰爭都是一項燒錢的活動,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基礎,是沒辦法發動戰爭的,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漢武帝時期屢次用兵,依靠的就是文景之治兩代帝王積攢的家底,沒有經濟基礎,衛霍是難以橫絕沙漠的。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由於國內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太倉裡的糧食由於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庫房有余財,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這些錢財糧食,都是武帝用兵的後勤保證。

當然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遠不止如此簡單,劉徹本人的確極具雄才大略,因此不能把他的功績完全歸功於文景之治的積累,繼而厚積薄發。只不過,如果沒有他父祖兩代的休養生息,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會暗淡一些,因為靠自己從頭積累總沒有坐享其成來的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