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逆境並非壞事,或許能夠絕處逢生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人們自古就把“逆境”和“成才”聯繫起來,許多人甚至還把“逆境”看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

據說有一位大學生在研究了許多偉人在“逆境”中的奮鬥史後深有感觸,立即向學校申請“下鄉當農民”。大概在他看來,在大學這樣的“順境”中是出不了“偉男”的。不錯,許多偉人是歷經磨難才有後來的成就的。

司馬遷受宮刑後發奮而著《史記》,愛迪生當賣報童而自強不息成為發明大王,更不用提馬克思、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這樣看來,“逆境成才”的公式似乎成立了。

但是,如果人一遇“逆境”就能“成才”,為什麽還有那麽多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務農的孩子,一生在學術上也無所作為,沒有“成才”呢?為什麽會有許多孩子因父母離異而四處遊蕩,甚至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呢?

逆境不一定是好事,順境也不一定是壞事,逆境或許能磨煉一個人的心智但不一定能讓人擺脫困境,網上許多雞湯文都喜歡讓逆境和成功扯上關係,一個農村來的孩子如何如何克服艱難險阻獲得了成功,一個企業家如何在貧困中白手起家最後走上人生巔峰,名言永遠出於名人,名人都是成功人士,總結來說,道理永遠是勝利者的專利。

這個社會上更多的是一個人終日在困境中惶惶不可終日,最後消沉,安於現狀,甘於平庸,碌碌無為。更多的是一個人口含金鑰匙出生,生來便贏在起跑線上,事實證明,有些你出生便得不到的,窮極一生也不可能得到。所以當能順境中更上一層樓時就不要總等待逆境無謂的消磨。

可以這樣說,逆境作為一種客觀外界環境會促使或激勵某些人成才,但逆境既不是成才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順境”同樣可以使人成才。比如總理身邊那位年輕的女翻譯朱彤,以她敏捷的反應、清晰的發音、出色的口譯水準贏得了國內外新聞界的交口稱讚。她的父母都是富有經驗的、資深的外語專家。朱彤在這樣家庭中學外語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不正好說明“順境”也能出人才嗎?

由此可見,能否成才,其根本因素不在於“環境”是“逆”還是“順”,而在於個人的奮鬥。“下鄉當農民”後固然有可能“自學成才”,但那種“成才”的機會就一定比“上大學”刻苦學習而成才的機會多嗎?況且即使自學成才,究其原因,主要也不在於“當農民”而在於“自學”。正如愛迪生成功的關鍵在於“自強不息”而不在於“當賣報童”一樣。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說過一句話:“別去自找麻煩,麻煩會來找你的。”這句話正是勸我們不必刻意去當農民,尋“逆境”;同時也提醒我們,人的一生隨時會遇上困難和“逆境”,所以更應該珍視眼前的“順境”。

其實,“順境“和”逆境“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順境”,也沒有絕對的“逆境”,任何“順”中包含有“逆”的因素,任何“逆”中都能尋找到“順”的成分。況且順境與逆境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大千世界中,應該說很少有人永遠一帆風順,問題在於無論在什麽樣的境況下,都要采取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

同樣處在逆境中,有的人不屈服,不退縮,敢於“扼住命運的咽喉”,變不利為有利,他們成才的概率就高;相反,有的人不努力,不進取,不去和命運搏鬥,如何能夠“成才”呢?換句話說,未成才的人缺少的不是“逆境”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逆境中的磨難是成功最好的墊腳石,絕境中尋找的生機是體現價值的途徑。磨難已經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了。以前老一輩人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今充滿著機遇和無限可能的二十一世紀磨難與成功已經劃不上等號。談的磨難,辛苦,勞作,為何不去工廠試試,那裡朝九晚五,論辛苦,論勤奮,誰能比得上那些汗流浹背的工人,但這樣的磨難真的有價值嗎。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沒有。磨難和成功的聯繫只在於逆境中追求上進,絕境中的磨難才有意義,在碌碌無為中消磨,認為這就是努力拚搏最後只能感動了自己。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需要的是拿出十分的奮鬥勇氣,接受順境,也不懼怕逆境,努力不息,在其中不斷上進。戰鬥不止,終將成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