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密貨幣與階層穿越:Bakkt竟是精英階層控制比特幣的武器

一、精英階層的加密市場煩惱:一捅即破的紙面富貴

在開始討論Bakkt交易所的具體影響之前,先看一下這個平台推出的目的。

眾所周知,Bakkt最大的特點,就是名門出身,資方陣容強大,說是精英階層的代表,一點問題沒有。鑒於其最早被披露的時間點比較特殊——也就是在交易所烽煙四起的2018年8月,因此一度被業內輿論認為是精英階層一場後知後覺的追跟風行動,然而,綜合各種因素來看,Bakkt及其背後豪華天團的意向,其實遠不止此。

在本篇系列專欄的第一篇文章中,筆者曾經提到過一件事情:普通階層之所以能夠通過加密貨幣實現階層穿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打破了傳統法幣“強者愈強”的價值分發模式,獲得了區塊鏈網絡所派發的絕大多數加密資產,借此輕鬆地實現了階層穿越。很顯然,對於精英階層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不可容忍的,他們需要在加密世界裡重新奪回主導權,來捍衛自己現有的社會地位。

但問題在於,想搞定加密貨幣市場沒那麽容易。我們以精英階層入局的時間點為界不難發現,在這個時間點之後的加密貨幣,其主要份額的所有權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掌控的,只要通過自己的人脈資源,搞定一些公募和私募的渠道就可以,事實上,他們已經在這樣做了,現在一級市場上那些價值項目的份額已經基本上與普通人無緣,要想入手,只能去二級市場上接盤。

但是,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加密貨幣,精英階層目前還沒有實現對主要份額的掌控,比如說萊特和狗狗這種諸多POW的項目。這樣一來,如果這些主流資產實現增值,傳統精英是無法享受到其中紅利的,而就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草根氣質的老項目的發展實際上比精英們購入的新項目更有持續性。過去一年市場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共識度比較高的老幣種就算出身草根,未來穩步增長的可能性也很大,至於那些新增的加密貨幣,即便團隊背景再豪華,月台名人再硬核,市場表現也往往不盡人意,甚至動輒還會價格歸零,讓當時打破頭搶份額的上層名流們捶胸頓足。

圖:事實證明,在穿越牛熊的能力上,很少有項目能比得過比特幣

所以,對於那些有意通過投資加密貨幣來保住自己現有社會地位的精英來說,現在他們在這條戰線上的重點,已經不僅僅是如何搶到新項目的一級市場份額,而是怎麽在老幣種領域取得主導權。而按照一些業內朋友的說法,這只要在市場上買買買不就可以了嗎?反正加密市場的總市值現在連3000億美元都不到,幾家大型基金,就足以把這個市場絕大部分的份額納入口袋中了。

但問題在於,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很多朋友在這個問題上的判斷失誤就在於:由於他們自己的資金體量比較小,所以很容易以靜態的眼光去看待精英入局的這個過程,卻偏偏忽略了另外一件事:由於數字資產交易的特點,以精英階層的資金體量,在加密貨幣市場加倉時,會以極快的速度抬升收貨的成本。

鑒於很多朋友可能不清楚納斯達克市場級別的資金體量是什麽樣的,這裡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在2017年時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有約3000家,管理資金的總規模達到12.5兆美元,折合一下,大約是42億美元/家,按照市價計算,差不多值42萬個比特幣。而目前比特幣富豪榜的前三名——也就是幣安、火幣、Bittrex三家大型交易所冷錢包裡的比特幣加起來,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數,這種體量的資金在加密貨幣市場砸一下,對價格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無需多言,而這還僅僅是3000家基金中的一家而已。事實上,哪怕這一家基金隻拿出1%的資金——也就是4000萬美元扔到比特幣市場裡,短時之內都足以把加密貨幣市場攪得天翻地覆了。

圖:幣安方面此前就“交易深度”做的品牌PR,按照當時的價格來算,這筆賣單的價值大約在5000萬美元左右,但也砸掉了3%的市場價格

從上面的統計我們其實不難發現:對於吐口唾沫就足以讓加密市場雞犬不寧的傳統基金來說,數字貨幣市場當下的基礎設施,實在是支撐不了他們在這個領域裡大施拳腳——這個行業目前交易深度還不共享,而且還支持無限做多和做空,如此一來,一旦體量稍大的資金入場,就會迅速提升吸籌的價格,如果被市場察覺到精英階層存在持有一定倉位的剛需,那麽收貨的成本更是可能會大到難以想象的地步,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是精英們有一天有出貨變現的需求,他們所得到的收益也可能會低到難以想象的程度,如此一來,精英階層的海量資金在加密市場中的實際回報率是要遠低於理論上那點紙面富貴的,甚至能不能跑贏傳統金融市場中的價值股票都不一定,這實際上也是主流資金為什麽一直遲遲不進場的重要原因。

說到這裡,精英階層在目前加密貨幣領域的主要訴求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以盡可能低的成本,來吸納絕大部分的主流幣;同時在必要的時候能夠以可預期的較高價格出手套現。但問題在於,目前幣圈的基礎設施遠遠不能滿足他們這個要求,如此一來,他們就必須自己搭建工具,來實現上述意圖,而這個工具的初級形態,就是被業內高度矚目的、被視為精英階層代理人的Bakkt交易所。

二、COBE後的又一重磅武器!Bakkt或成精英持續吸籌通道!

Bakkt是如何成為精英階層用來進行低成本吸籌的工具的?具體來看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一個工具,兩種途徑。”在這其中,“一個工具”指的是業內前段時間頻繁討論的“實盤交割”,至於“兩種途徑”,這分別是“匯集流量”和“低價掃貨”。

先來看“匯聚流量”,這一點無需多言,實盤交割對精英階層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要盡可能多的從市場上爭奪比特幣的份額。否則你很難解釋為什麽Bakkt交易所以及其背後的諸多金主,在對國會和政府有著較強影響力的情況下,卻依然選擇要以可能會面臨更強監管的比特幣來作為結算部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切推進順利的話,我們未來很有可能會在比特幣富豪榜上都前幾名看見Bakkt的錢包地址,其餘額則會比我們現在所見到的、BHO等草根交易所加起來的比特幣總和都多。

圖:比特幣富豪榜排名

而另一方面,對於國際精英們來說,自己的加密資產是放在納斯達克母公司的交易所更可靠,還是放在幾家時刻面臨著監管風險的中心化小私企更可靠,一目了然。前者即便出現重大損失甚至破產,也會有完善的兜底和清算機制,而不會像Bitfinex一樣,讓人投資者時刻提心吊膽,更不會出現Mt.Gox倒閉時人財兩空的局面,這樣一來,如果等到Bakkt上線,他們很可能會把自己的數字資產從冷錢包和原有的交易所裡提取出來,轉而託管在Bakkt的資產庫中。畢竟對他們來說,無論是自己保管私鑰、還是信任小民企背景的交易所,都只能算一種權宜之計,而付給Bakkt的資產託管費用,與上述資產丟失的龐大風險成本相比,對於精英階層來說,那是相當不值一提的。

在上面這兩種因素的推進之下,等到時機成熟時,擁有足夠資金儲備的Bakkt很有可能會將現有的交易品種從期貨擴展到現貨,甚至還會將交易標的從比特幣擴展到其他的數字資產,進而讓機構級別的資金可以在足夠的交易深度下放心地吸籌。

看完了“匯聚流量”,再來看“低價掃貨”。這裡的“低價掃貨”,指的是在Bakkt匯集了全球精英的比特幣資產之後,在這些只有使用權的比特幣中抽出一部分,將其轉化為自己擁有所有權的比特幣。用一個幣圈人熟悉的詞匯來形容,那就是“低成本薅羊毛”。

至於這個轉化、也就是“薅羊毛”的手段,實際上就是Bakkt的兩條主要收入來源:一是手續費,二是存儲費(類似於傳統金融市場中的隔夜費)。對於Bakkt來說,這個交易和存儲的框架都是現成的:該交易所的比特幣期貨是在Bakkt母公司的ICE futures U.S.上交易,並在ICE Clear U.S.上結算。消耗的邊際成本極低,但產生的邊際利潤卻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我們未來持續看到更多的大型企業成為Bakkt的資方的話,不要驚訝,畢竟想分食比特幣流通與存儲利潤的社會精英,可不僅是現在外界所看到的這12家股東。

從上面的分析中,其實我們不難看出,Bakkt絕對不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所想象的那樣、是精英階層眼紅之後的一次追高行動,而是一次針對性非常強的入局,而它的目的,就是要同時切入筆者在第一篇系列專欄中所提到的、目前由草根階層所主導的加密貨幣的消費環節和流通環節,搞不清這一點的話,人們很容易就會重現2017年底的那種狀態,前腳還在為COBE上線比特幣期貨歡呼,後腳就在傾盆的瀑布中鬼哭狼嚎,卻始終沒法把這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用一句俗話講:“沒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沒的”。

Bakkt就是這樣。雖然包括老貓在內的行業名人,在之前的博文中曾經預測“Bakkt可以開啟一輪長達數年的大牛市”,但是筆者可以告訴大家,不管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它都不是Bakkt以及其背後的精英階層所希望看到的情景。至於原因,正如筆者在系列專欄的第三篇中向大家介紹的:如果行情在布局完成之前就啟動了,那你是無法從其中獲得足夠的行業紅利的。換句話說,精英階層所希冀的景象,可能與整天“盼牛來”的普通人、以及很多草根底色的“幣圈大佬”恰恰相反。

筆者給各位讀者舉個例子,大家應該就能心領神會了:在上半年的一次採訪中,Bakkt和納斯達克背後的大金主——也就是洲際交易所(ICE)的CEO曾經表示:“加密貨幣(相較前兩年)價格下跌來得正是時候,因為這家交易所運營商能夠以折扣價為其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子公司Bakkt購買資產。”這一表態跟當時“幣圈大佬”們的沮喪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精英階層之素養從中一覽無余。這位高管甚至非常露骨的表示:加密貨幣行業所謂的寒冬真的“很有幫助”,當然在這裡,他這裡指的是對精英階層、而非普通人“很有幫助”。

所以,我們一定要搞明白,精英階層並不希望加密貨幣市場在現階段就快速大漲,而是希望在自己布局完成之後才開始上升,至於他們什麽時候會布局完成,尚不得知。事實上,如果我們事後諸葛亮一次的話,2017年底那次被行業普遍認為是大利好的芝交所比特幣期貨事件,實際上就是精英階層一次徹頭徹尾的做空行動,其目的就是將比特幣的價格打壓下去,為自己入場創造時機。因為在華爾街精英們看來,“加密貨幣將會繼續存在……比特幣似乎一直生活在沼澤中,但最終存活了下來。”(ICE高管語)既然這個資產的上漲(也就是收益)是確定的,那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只剩一件事——亦即打壓收貨的成本。

所以,為了將比特幣的價格砸到一個合適的點位,他們在當時推出了COBE,結果就是一次天驚惡魔獵人的大熊市,而這一次,為了以足夠低的水準持續吸入比特幣,這些社會精英們又推出了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也就是Bakkt,畢竟雖然1.8億美元的融資額足以讓幣圈咂舌,但如果能夠以這樣的代價,就能夠讓精英階層們掌控市值約2000億美元的比特幣、以及市值近500億美元的主流山寨幣,那這筆投資還是相當劃算的。而我們也不難想象,當這個過程完成、社會主流精英在加密領域登堂入室之時,也就是普通階層出身的草根英雄們在這個行業中邊緣化之日。

(作者:孫副社長,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