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報告顯示:當前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處五年來最低水準

多層嵌套、杠杆不清、剛性兌付……近年來,在活躍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在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一些問題。銀行理財資金連通多個行業和市場,涉及大量機構和個人等主體,其資金來源、主要投向、運作模式的重大變化,都可能會給我國金融體系乃至實體經濟的運行產生重要影響,並給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帶來不容忽視的壓力。

那麽,當前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處於何種情況?普益標準聯合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近日發布的《銀行理財市場系統風險性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總體來看,我國銀行理財市場當前的系統性風險處於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報告》指出,從構成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的三大來源方看,自2017年第4季度以來,受巨集觀經濟減速和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銀行理財資金投向方的風險水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資金來源方風險水準低位徘徊,同時監管部門對於資管市場特別是銀行理財市場的強力監管,使得銀行理財機構的風險水準持續下降。

具體來看,2013年初至2016年初,由於羊群效應程度的上升造成資金來源方風險上升,債券市場收益率下降以及信用風險不斷上升、股市泡沫湧現、巨集觀經濟穩定性下降、房地產價格下跌等多因素出現造成資金投向方風險上升,銀行同業理財業務的迅速發展導致銀行理財機構風險上升等,銀行理財市場的總體系統性風險水準呈現震蕩攀升態勢。

2016年初以後,伴隨著一系列監管措施的頒布,如《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等,同業理財業務受限、權益類資產泡沫水準降低、剛性兌付有所減緩、期限錯配不斷減弱,這些因素促使銀行理財機構風險下降。同時,銀行理財市場投資者越加理性與成熟、羊群效應減弱等也使得資金來源方風險下降,從而共同推動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整體呈現逐漸下降趨勢。

未來銀行理財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狀況如何?“短期範圍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頒布,資金投向方的風險水準仍將向高位緩慢攀升。同時,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共同作用下,預計銀行理財市場的剛性兌付、期限錯配、資訊不透明等痼疾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資產同質性和資產負債網絡強度將會進一步下降,因此銀行理財機構的風險水準將會穩中有降。”《報告》參與方,普益標準相關分析人士表示。

2019年是資管新規進入過渡期的第二年,《報告》預計淨值型理財產品比例將持續增加,同時伴隨著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的降低,更多個人投資者將進入理財產品市場,這些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強度。但受整體巨集觀環境影響,預計投資者信心很難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短期內資金來源方的風險水準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綜合來看,預計2019年的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總體水準將會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不過,從中期範圍來看,《報告》認為,得益於外部環境改善、巨集觀經濟向好、結構性改革發力等,預計資金投向方的風險水準將趨於穩中有降。同時2020年資管新規進入過渡期最後一年,銀行理財機構的風險水準將呈下降態勢。而受益於投資者教育與培育,預計個人投資者將更趨於理性,羊群效應有所減弱,且受整體巨集觀經濟改善和市場信心增強,資金來源方的風險水準將穩中趨降。2020年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總體水準將會呈現平穩發展態勢。

(經濟日報 記者:錢箐旎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