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荊軻刺秦,為何功敗垂成?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這是戰國末期燕國勇士荊軻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在易水邊與燕太子丹等人告別時所吟唱的《易水歌》,至今讀來仍覺風雲整肅,慷慨悲壯。

荊軻(?-公元前227年),薑姓,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後遊歷到燕國,由處士(有德才而隱居的人)田光以自殺明志的方式推薦給燕太子丹。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部邊界,燕太子丹驚恐,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則獻計太子丹,要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進獻秦王,相機行刺。

樊於期原為秦國將領,因伐趙兵敗於李牧,畏罪逃往燕國,被太子丹收留,但其在秦親屬全部被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呈以利害,曉以大義,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與搭檔秦舞陽前往秦國欲刺殺秦王。秦舞陽(前239-前227年),亦作秦武陽,燕國賢將秦開之孫,小時候就犯下殺人案,後被燕太子丹招用。

荊軻等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人在易水邊為他們送行,時秋風瑟瑟,氣氛凝重,高漸離(荊軻好友,擅長擊築)擊築(古代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荊軻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唱罷,天上突現一道七彩長虹,“聽者嗔目,發盡上指”,場面十分悲壯。

荊軻他們到了鹹陽,秦王政聽說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地圖送來了,十分高興,便在鹹陽宮接見荊軻他們。

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據《史記》記載:"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秦王的侍衛問:“使者怎麽變了臉色?”荊軻連忙解釋,“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荊軻賠笑著對秦王說:粗魯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不放心,隻準許荊軻一個人上去。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荊軻又將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一把匕首露出來了。這就是成語“圖窮匕見”的出處。秦王一見,驚得跳了起來。荊軻連忙用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持匕首向秦王身上扎過去。秦王使勁向後轉身,將那隻袖子掙斷了,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由於距離短,秦王所配之劍太長,難以拔劍抵禦,只好繞著朝堂的銅柱子跑。兩人走馬燈似的圍著銅柱子轉悠。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武士,但都不敢上殿相助。因為秦國有規定,沒有秦王命令任何人都不準上殿。秦王的禦醫夏無且見狀,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瞅準時機,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在地上,仍然將匕首奮力擲向秦王,秦王躲開匕首,趁機上前又向荊軻砍了幾劍,最終荊軻被衝上殿來的武士亂劍殺死。至於隨行的秦舞陽,《史記》沒有交待,估計也被殺害了。

荊軻刺秦,功敗垂成,後人多有歎惋。古往今來,無數詩人騷客對荊軻以身赴死的俠肝義膽和愛國情懷敬佩不已,對荊軻的壯舉給予了大量關注和熱情歌唱。荊軻墓前有對聯一幅;

身入狼邦,壯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國,蕭寒易水古今流。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在其《詠史詩》中寫道: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

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

漸離擊築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谘嗟,歎氣若青雲。

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在其《詠史八首.其六》中寫道: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在其《詠荊軻》中寫道: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贏。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驟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在眾多追悼和讚美荊軻刺秦的詩文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當屬唐代詩人駱賓王的《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當然,後人也有人對荊軻的刺秦行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北宋文人蘇洵非議荊軻之行曰“始速禍焉”;南宋鮑彪為《戰國策》作注說“軻不足道也”;朱熹則認為“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一致認為,荊軻逞匹夫之勇,其事跡不值得宣揚。一個強大的秦帝國,僅靠一個勇士荊軻去搞暗殺,是起不了什麽作用的,即使刺殺成功,殺死了一個所謂“暴君”,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會惹火燒身,加速自身的滅亡。事實也是如此,不但荊軻和秦舞陽當場喪命,燕國也隨即被秦所滅。然而,畢竟千秋功過,是非曲直,任由後人評說。(作者:賢聞)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