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中銘:多家公司擬改聘審計機構 謹防購買審計意見現象出現

  文/專欄作家 曹中銘

  據統計,今年11月1日至12月22日,滬深兩市合計有39家上市公司擬改聘審計機構。個人以為,眾多上市公司擬改聘審計機構,須謹防其購買審計意見的情形出現。

  每年臨近年底,既是那些存在退市風險上市公司掀起保殼大戰的時期,也是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改聘審計機構的高峰期。今年亦不例外。如據統計,今年11月1日至12月22日,滬深兩市合計有39家上市公司擬改聘審計機構。個人以為,眾多上市公司擬改聘審計機構,須謹防其購買審計意見的情形出現。

  上市公司改聘審計機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由於合作期滿,雙方不再有繼續合作的意向,那麽上市公司改聘審計機構勢在必行,類似情形在市場上也較為多見。再如,有的審計機構與上市公司之間在溝通、審計相關事項上存在分歧,且難以協調,那麽更換、改聘審計機構將不可避免。

  不過,每年臨近年底之時,也是各上市公司年度審計即將開始的時候,此時急匆匆地改聘審計機構,似乎又並非僅僅只是更換一家審計機構那麽簡單。

  從目前的相關案例看,今年相關上市公司臨時改聘審計機構也呈現出某些方面的特點。比如現身其中的ST類公司不在少數。像ST新研*ST海倫*ST中潛等,均是其中的代表。再如某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會計師事務所受到青睞。相對而言,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無論是從實力、市場知名度、審計報告與審計意見的認可度等方面,都是那些“小所”不能比擬的,但某些上市公司拋棄“大所”,專門選擇“小所”,確實有點匪夷所思。此外,個別多次受到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居然也會成為上市公司的“座上賓”。比如國際實業擬改聘的審計機構中興財光華,近三年因執業行為,受行政處罰3次、監督管理措施23次、紀律處分1次。

  事實上,在某些上市公司擬改聘審計機構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像ST新研這家上市公司,其2022年度審計機構,擬由原先的亞太所變更為大信所,個中或與亞太所對ST新研2021年財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有關。類似案例還有*ST海倫。*ST海倫的2021年財報,被中審眾環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此前已確定中審眾環為2022年度審計機構的*ST海倫,此後決定擬改聘和信所為2022年度審計機構。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審計意見的類型主要有五種,包括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等。其中,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等審計意見屬於“非標”。上市公司年報如果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是存在退市風險的。比如根據規定,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將觸及退市條款。

  因此,眾多ST類上市公司改聘審計機構,以及某些上市公司熱衷於改聘“小所”,背後或不無在審計意見上“做文章”的可能。通過利益交換,相關審計機構獲得業務收入,上市公司拿到了想要的審計意見,兩者皆大歡喜。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審計意見需要奉行真實、客觀的原則,通過利益交換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並不利於打造一個誠信的市場,也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對於某些上市公司存在購買審計機構的嫌疑問題,監管部門切不可等閑視之。

  個人建議,對於相關上市公司改聘審計機構的現象,監管部門除了下發關注函之外,建議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年報開展抽查或進行現場檢查。一旦發現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意見有問題,應對上市公司重新開展審計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該處罰的處罰,如果上市公司觸及退市條款的,應立即啟動強製退市程序。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