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嚴寒不期至,謹防腦中風發作

寒冷冬季

氣溫驟降

血管收縮、痙攣,血流速度減慢,

血液黏稠度增加

容易誘發腦血栓形成

寒冷的刺激

還可使交感神經興奮

血壓增高

血管遇冷還會變硬變脆

容易破裂出血

……

又到了寒冷的冬季,腦病科中風的患者迎來了高峰期,腦中風是冬季的高發期,被稱為是冬季的「流行病」,因此寒冷季節做好腦中風的防治尤為重要。

腦中風又稱腦血管意外,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 ,具有極高的發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

腦中風的臨床表現

腦中風的臨床表現:為突發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利、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嚴重者可出現嗜睡、昏迷等意識障礙。另外中風發生前可出現一些先兆,如頭暈、走路不穩,陣發性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嗜睡,頭痛,一過性事物模糊、言語不利,流口水等等。

腦中風為何寒冷季節高發

低溫是腦血管疾病冬季高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已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病的中老年人,突發腦血管病的危險性更高。因為身體在低溫狀態下,外圍的血管會收縮。這使得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心腦負荷加重,腦出血性中風發作的機會大大增加。同時,寒冷的刺激能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升高,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凝血塊,從而大大加重因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腦供血不足,引發腦缺血性中風發作。戶外運動減少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呆在家裡,不喜歡外出運動。活動減少,腦血液灌注就會減少,同時冬季室內缺乏通風也加劇腦部缺血缺氧,所以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幾率增加。

中醫支招:冬季如何預防腦中風

現代醫現代醫學認為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便秘、年齡、吸煙與酗酒、肥胖、遺傳等。預防腦中風的發生,主要是積極控制血壓、血糖,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祖國醫學對於冬季防中風的養生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因此冬季養生要順應冬季的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特點,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妄事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風的發生與情志的異常有直接的關係,《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大怒則形氣絕,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冬季的氣候乾燥寒冷,容易造成人的情緒的不穩定,發生中風。《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只有心境平和,五臟元真通匯,人即安和,才不會生病。保持情緒的穩定,如多聽輕音樂和舒緩悠揚的古典音樂,是冬季養生預防中風的有效辦法之一。

穴位按摩,保護風口

中醫學認為中風的發生主要是風痰瘀阻滯人體的經絡所致,冬季氣候寒冷,風寒之邪易侵襲人體,對於人體頭部的三大風穴翳風、風池、風府穴的按摩可疏風散寒通絡。

翳風穴取穴方法:耳垂按向體側處為穴。疼痛為受風信號,風邪侵襲肌表。

風池穴取穴方法:耳垂下方相平向後,至顱骨後方凹陷處。散內外風,降血壓。

兩穴都近大腦,按摩之後可以提升正氣,抵禦風邪,保護大腦。

風府穴取穴方法:後頭部正中,後髮際上一寸。散風熄風,通關開竅。

三穴聯用按摩法:雙手四指併攏放於兩側翳風穴,左右交替由翳風穴推至風府穴,速度由慢到快,做後有由耳垂至後頭項都有發熱,麻木感(散風)。

進補養生,視體而定

冬季進補,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然而盲目進補、過度進補也是常見誘發腦中風的因素,腦血管患者的補益,要經過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體質的辨識,根據自身情況給予個體化辯證膏方,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預防腦中風的發生,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體重,戒煙限酒等,對於中風先兆的患者,及早去腦病科就診,防止進一步加重發展為中風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