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貿企業也接國內訂單?從義烏到東莞細看外貿“晴雨表”

【環球時報報導 赴義烏、東莞特派記者 陳青青】浙江義烏和廣東東莞的一張張海外訂單,可以匯聚成中國外貿經濟的“晴雨表”。在這兩座靠外貿出口發展起來的城市,《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了數家為美國大型連鎖超市和消費品牌代工的工廠,感受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製造”面對的壓力和機遇。同樣,接受記者採訪的美國民眾和業內人士也表示,美國挑起貿易戰對普通美國百姓的傷害也很大,而美中兩國約定日期磋商本身就是在釋放積極信號。

外貿企業也接國內訂單

在距離義烏市中心20多公里遠的佛堂鎮,大大小小的工廠生產著圍巾、手套、針織衫、地毯、鋼筆等產品。在一家名為希澤服飾的外貿企業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趕製一批批將要發往歐美的訂單。50歲左右的高司機熟練地折疊著一條條紅白印花的方巾,來自湖南農村的他並不關心這些貨會發向哪裡。離他幾十米以外的車間裡,工友們正把印著“Old Navy”字樣的標簽貼到這批方巾上。希澤服飾的負責人胡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批貨將發給美國休閑服飾公司GAP(蓋璞)旗下的Old Navy品牌,它們將成為2019年夏季在美國上市的新品。

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也間接影響到義烏企業的發展規劃。做了十幾年的外貿和代工訂單後,胡女士感受到單純依靠出口或許不是長久之計。面對不斷被壓縮的利潤空間和國際貿易環境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她也將目光投向了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中國國內市場。在車間生產這批“Old Navy”訂單的同時,她的工廠也迎來一批來自國內快消品牌的客戶。由於這些品牌的設計出自歐美設計師之手,胡女士的樣品中也有不少能符合這些風格的款式。她坦然地對《環球時報》說:“我們也開始做拚多多和電商了,能做的就繼續多做。”

在離義烏1000多公里的東莞,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的加工模式讓這裡同樣聚集著大量工廠。《環球時報》記者去東莞採訪,臨近下班時間,身著藍色工裝服的工人在龍昌數位科技公司的廠房裡趕製著一批超級瑪麗賽車玩具。流動的生產線上,超級瑪麗的可愛形象和工人們嚴肅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

在這些玩具的底部,印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字樣,同時也印著一家位於美國加州聖芭芭拉的公司地址。作為首批來東莞投資的外資企業,龍昌為包括Kid Galaxy在內的美國玩具廠商代工,也生產一些日常消費的電子產品和玩具產品並出口到日本和歐洲。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郭柱雄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有一部分電子消費品已被納入到第一批和第二批征稅清單中,但目前玩具產品還未被納入其中。和東莞許多與外貿息息相關的製造業代表一樣,郭經理也密切關注著中美貿易談判的新動態。

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都受影響

美國是主要玩具消費國,而中國是最大的玩具生產基地。美國貿易代表處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總計向美出口玩具和體育用品260億美元。在郭經理看來,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是被動的,一旦玩具被納入到加征關稅的清單中,就要由美國的採購企業來買單,而這部分增加的費用將會在美國消費者需承擔的商品價格上顯現。

居住在紐約長島的艾因納塔一家人,平日裡離不開中國生產的商品,其中包括餐桌布、茶杯墊這樣的家居用品。艾因納塔在華爾街從事金融行業,他的夫人是家庭主婦。希澤服飾的方巾和龍昌數位科技公司的玩具或許就走進了這些普通美國人的家庭。女主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便宜、好用,已成為美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當然不希望價格上有什麽大變化。去年感恩節和聖誕節前,艾因納塔夫婦就曾在零售百貨公司Target和HomeGoods挑選中國製造的服飾和鞋帽,當禮物送給親戚朋友。

美國零售商聯合會副會長喬納森·戈爾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消費者在家居用品和電子產品方面,尤其依賴從中國的進口。我們希望中美兩國通過談判達成積極的解決方案,改善我們的貿易關係,避免進一步的摩擦,因為那些增加的關稅最終也要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據介紹,一部分已生效的關稅對於美國企業而言,尤其是那些對供應鏈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小微企業影響較大。美國消費者已經看到部分上漲的關稅拉動了一些商品的價格。戈爾德認為,美中兩國約定日期磋商本身就是在釋放積極信號。

中美貿易戰對美跨國企業的影響也在供應鏈市場上逐漸體現出來。東莞人才市場負責給電子代工企業招工的甘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去年11月開始,蘋果手機的主要代工廠之一富士康集團就開始裁員,目前對工人的需求也一直不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是每一個類別的產品都是由美國的供應商對上漲的關稅買單。在一些領域,供應商和採購商會協商各自承擔增加關稅的比例,這會給承擔出口的工廠帶來一些壓力。位於義烏義南工業區的浙江嘉博朗毯業有限公司每年出口約1000萬美元的地毯用品,其中1/3銷往美國。車間裡轟轟作響的機器每小時可以生產23平方米的地毯,上面或印著鮮豔的花朵,或印著“Welcome Home”(歡迎回家)的字樣,這些都是歐美消費者比較青睞的。嘉博朗毯業董事長朱海山認為,實際上,關稅是由賣方承擔,但可以把關稅通過產品賣給採購方的價格來反映出來。考慮到第一批加征清單已涵蓋地毯類產品,朱海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2018年雖沒有太大變化,但貿易戰的影響可能會在2019年逐漸顯現出來。如果完全承擔10%的(加征關稅),我肯定會虧;通過協商,各自承擔5%,但最後還是會在消費者那裡反映出來。”

東南亞短期內還未受益

在東莞宜美家居用品的生產車間裡,女工們將一張張帶有“American Coffee”字樣的桌布對折疊好,裝進帶有桌布出口標識的包裝中,這部分商品將銷往歐洲國家。在這家生產桌布、浴簾等產品的出口型企業中,銷往美國的訂單隻佔10%。即便如此,在宜美家居總經理葉晉峰看來,貿易戰除了關稅外,影響最深的應屬企業的採購模式。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於採購商而言,或許會把採購更多放在東南亞國家,也會促使國內有一些廠家轉移出去。”他認為,考慮到目前加征關稅的清單並未將大部分重點的日用消費品納入其中,許多採購商仍處在觀望狀態。

《環球時報》記者在東莞人才市場採訪時,感覺相比幾年前有一些冷清。一些在電子行業打工的年輕人還不確定春節後返工的時間,他們對下一份工作抱著“再看看”的態度。有的民營企業也在研究,如何轉型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東莞寶達日用品製造有限公司李傑枝告訴記者,美國市場一直以來都是這家港資企業的主要出口地,其次是英國和法國,產品供給30多家採購商,其中70%銷往美國。李傑枝說:“但從2018年開始,我們已有調整,歐洲的話,今年會多做一些。”

除貿易戰的影響,這家同時為包括沃爾瑪、Costco和迪士尼等美國企業代工的企業也在關注美國消費力下降這一趨勢。考慮到利潤空間的進一步壓縮,寶達和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樣,近幾年也將部分訂單轉移到東南亞或南亞國家生產。然而,東南亞國家的產業配套和供應鏈並非像珠三角地區一樣完善,產業鏈的轉移也無形中增加了物流的成本。財經評論員寧南山認為,中國製造有產業鏈協作優勢、市場優勢和品質優勢,雖然東南亞和印度的製造業發展也很快,但其生產設備、上遊材料等還是需要進口,很難做到中國這麽齊全。

2018年年底,貝恩谘詢公司高級合夥人曾向媒體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正在推動許多跨國公司重新考慮在中國的製造業業務,這將有可能使一大批東南亞國家從中受益。然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導,從最新的貿易數據看,東南亞國家在短期內並未從中美兩強貿易摩擦中受益,相反,因嚴重依賴貿易還受到一些影響。雖然一些設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代工廠也考慮將部分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生產,但當地尚未成熟的供應鏈、對原材料支撐不足等問題仍是它們的主要擔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