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北京而言,雪的缺席給這個冬天帶來恐慌

這個冬天,北京已經有61天沒有出現有效降水了,是唯一一個沒有下過雪的北方二線以上城市。近10年中,這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的雪明顯變少了,下雪日數越來越少,初雪日也變得無常。

事實上,在全球變暖、冬季變短、暖冬變多的大背景下,這座三面環山的城市水汽偏少的天然條件就注定了,下雪就是個有難度的技術活。沒有了雪,這座古城還能照常運轉,對這座城市的人、植物、景觀而言,卻失去了難以取代的意義。

文|李婷婷

編輯|劉斌

1

截止到2月2日,北京還沒有下雪。

氣象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在微博上調侃這個冬天全國普遍性的「貧雪」:「如果以歷史同期降雪日數的60%作為及格線,在今年的全國冬季降雪統一考試中,及格率再創新低,這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像蘭州、武漢、杭州這樣成績優異的同學鳳毛麟角,某些同學甚至連續第二年交了白卷。」

北京只有冷,沒有雪。12月7號大雪節氣當天,北方各省會城市紛紛降溫下雪,北京的氣溫也降到了入冬以來的最低值,但它就是天氣圖上唯一不下雪的孤島。元旦前後,就連南方的多個城市都下起了雪——上海下起了第二場雪,廣東清遠、韶關也大雪冰封,成都雪後還叫賣起了10元一桶的雪……唯獨北京,天寒地凍,最低氣溫達到-13.9℃,是1986年以來的12月最低值,但是依然沒有雪。

真要較真,12月31日那天,北京20個國家級人工觀測站之一的延慶佛爺頂站在夜裡倒是下了0.4毫米的雪。佛爺頂觀測站位於延慶山區,海拔高度達1200米,高空和地面氣溫都在0℃以下。除此之外,其他觀測站都沒有降雪記錄。

北京各區降雪日數及降雪量統計。圖/中國氣象網

遲遲未至的雪讓居住在北京的人相當焦慮。「北京今天下雪了嗎」、「北京在線求雪」、「北京還是不下雪」的話題在微博上有幾百萬的閱讀。當又一波寒潮襲來,只有北京被排除在外,「這輪雨雪氣象跟北京又沒什麽關係?」

關於北京下雪的謠言也總是撩撥著北京人的心緒。1月24日,微博「氣象預報」账號發出消息,北京香山下雪了,還配上了一段網友發布的下雪影片。這個看起來證據充足的消息讓北京開心了3個小時。隨後,「天氣北京」微博账號辟謠:「網傳今日香山下雪為虛假資訊。」

2月2日在北京通州出現的只有幾分鐘、落在肩上只看得見一片雪花的降雪,也讓大夥激動了一小會,「剛剛!北京!通州!下雪了!足足下了一分鐘!」

北京到底下不下雪,已經是這個冬天最撲朔迷離的難題。中央天氣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接受《北京日報》採訪時解釋道,「北京之所以沒下雪,主要原因是冷空氣勢力強,盛行西北氣流,水汽條件差,另外這種氣象形勢下,北京特殊的地形條件,對降雪的形成也是不利的。」

對三面環山的北京來說,下雪本來就是個技術活,難度在於水汽條件。通俗地理解,北京的東、西、南側各有一條水汽輸送通道,但每一條通道都相當艱難。南邊的水汽輸送通道是冬天中國水汽補給最主要的一條,但它常常只能北上到黃河沿線,夠不太到華北地區。西邊的水汽輸送通道則被太行山攔住,水汽翻山越嶺之後變少且下沉。東邊的水汽通道則依賴於黃海和渤海的冷空氣回流,這種情況很難出現。

就算是天氣分析師信欣通過歐洲和美國GFS模式雨雪預報,可以判斷北京在大年初二夜間可能會有雪,他也不敢打包票,「北京的雪依然不能定論,形勢依然在調整搖擺中。」未來幾天北京可能會有黃海和渤海回流帶來的充足水汽。但這也不能保證一定能下雪,這些水汽在「拐彎」進入北京時,「(彎)拐大了水汽輻合不在北京,拐小了走遼西陸地攜帶水汽不夠。」

信欣在微博上寫道,「這次(北京下雪的)機會確實不小,相當於一個疑似點球,裁判目前去看VAR了。等過兩天看看,裁判給不給判點球。就算給了,也不是百分百能進。」

2

北京的雪並非第一次陷入「瀕危」狀態。

上一個冬天,北京就有長達124天的無有效降水記錄,直到去年3月才終結。嚴格意義上講,這並不意味著北京有124天沒有下雪,北京天氣局發布,2018年的初雪在1月21日就下了,只不過全市平均降雪量是0.1毫米,地面幾乎沒有積雪。

這場初雪如此不明顯,但它完全符合標準——全市20個人工站中有17個站點觀測到降雪現象。根據北京天氣台的初雪標準,當全市20個人工站中多於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或城區5站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或城區5站中的3個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至少1個站降雪量≥0.1毫米時可認定為北京初雪。

在北京,下雪越來越難以捉摸。近10年來,北京初雪的時間非常不穩定。北京的平均入冬初雪日是11月29日,但是21世紀以來,在往常初雪日下雪的次數只有3次。大部分初雪日期相差非常大,2009年冬天北京的初雪出現在11月1日,2010年的初雪卻出現在第二年的2月10日(天氣觀測史上最晚),相差了3個多月。

不僅是初雪,終雪日也難以捉摸,北京常年(1981年至2010年)終雪日是3月12日,但就在2018年4月,北京結束長達124天的無降水記錄後,北京市天氣台突然發布了暴雪藍色預警信號。四月飛雪,對北京來說相當稀罕。此前30年間,這樣的天氣從未出現過。

對北京來說,下雪的日子也越來越稀罕了。根據中國氣象網的數據,北京的降雪日數正以平均每10年少1天的速度遞減。1961-2017年的統計顯示,北京的年均降雪日數已從20世紀60年代的16.5天減少為如今的10.1天。

奇怪的是,北京降雪日數變少了,降水量卻沒有變少,2001-2010年北京冬季的平均降水量達到歷史最高點,2011-2017年的均值也位列第二名。這意味著,北京要麽沒雪,要麽暴雪,極端氣象越來越多。根據中國氣象網的數據,北京95%以上的降雪日都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北京降雪集中期的平均氣溫從60年代的-0.51℃升至目前的2.01℃。氣溫升高讓下雪更有難度,而一旦下雪,水汽充足,非常容易出現強降雪。

21世紀以來北京初雪「出勤表」。圖/中國氣象網

中國天氣局公共天氣服務中心天氣服務副首席信欣接受《中國天氣報》採訪時解釋道,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氣候加速變暖,冬季變短了,暖冬變多了,「簡單打個比方,一個班考試平均分相當於全球平均氣溫,最高分是極端暖事件,最低分是極端冷事件。現在我們這個『地球班』的情況是平均分有所提高,並不是所有人的成績普遍提升,呈現出來的是最高分更高,最低分更低。」

3

對北京這座2000年的古城而言,雪的缺席給這個冬天帶來恐慌。

在長達61天無有效降水的北京,乾燥的空氣就是流感病毒最佳的繁殖地。久不下雪,北京處於一個乾燥又寒冷的狀態,非常容易引起病毒入侵人體。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月29日發布資訊,「目前北京市流感疫情仍呈現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動為主、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態勢。」去年長達124天無有效降水的狀況最極端,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數據,2017年12月4日至12月10日,北京市流行性感冒發病數較前一周上升了121.76%,位居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數的第一位。

對共同生活在這座「貧雪」城市的植被而言,它們同樣遭受著乾旱的威脅。「在水資源短缺的北京下一場雪猶如久旱逢甘霖。」首都師范大學植物學副教授李學東接受《北京晚報》採訪時說。貧雪讓北京原本匱乏的水資源更雪上加霜。那些需要過冬的植物非常依賴於冬天的降雪和土壤的含水量。

沒有了雪,北京冬天的樂趣也減少了幾分,只能靠人工造雪來彌補。有的學校、商場開始出現用「雪粉」鋪成的新型雪場,雪場大部分提供給小孩子們堆雪人用,因此這種雪粉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級聚丙烯酸鈉。但新問題又出現了,它畢竟不是真的雪,很難分辨真假優劣,一種更便宜、味道更刺鼻的工業級「雪粉」可能會摻雜其中。

因為沒雪,陶然亭公園今年的冰雪嘉年華要辦起來相當費勁,所有雪都必須人工製造。人工造雪並不容易,和北京下雪一樣,它也需要看氣象行事。造雪指揮蔡景玉接受《北京晚報》採訪時說,他要先把湖裡的景觀水抽出來,空壓機霧化、用風扇吹出去,在氣溫低於零度的這天,讓水結成小冰晶。「吹西北風,造雪機就得放在西北方向朝東南吹。一個地方吹上一個半鐘頭,期間手動或者自動擺頭細微調整方向,之後再換個位置繼續造,一晚上得換三四個位置,風大的時候得換六七次,否則老在一個地方雪地上就造出包來了。」花6小時造好雪之後,還需要2個小時的沉澱,等冰晶變成粉雪,壓雪車把雪再揎一遍,粉碎前一天舊雪,覆蓋上新造的雪,今天的雪場才能真正開業。

市民走進陶然亭公園,享受冰上的快樂。圖/網絡

比起眼前這些問題,人們也同樣操心3年後在北京舉辦的冬奧會,一座沒有雪的舉辦城市顯然有更嚴峻的挑戰。事實上,這個問題奧組委早就提前想到,國際奧委會在2015年就提出,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必須依賴人工造雪,北京和張家口冬奧場地2月可能高達60%的賽事需要人工造雪。

2016年索契冬奧會也遇上了暖冬,他們的解決方法是提前3年收集和儲存50萬立方米的自然雪,調來450台造雪機在高處人工降雪,用水量高達8.7萬噸。

人工造雪或許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對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來說,冬天裡總是白雪皚皚的日子也許不再複返。

人們懷念雪後推開窗門的刹那,正如梁實秋所寫的那樣,「冬夜擁被而眠,覺寒氣襲人,蜷縮不敢動,凌晨張開眼皮,窗欞窗簾隙處有強光閃映大異往日,起來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銀世界。」詩人尹麗川也寫過,「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我們去後海看雪,就回到明清。」

這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北京城,只需要一場大雪,那些獨屬於這座古城的記憶就能交織在蕭瑟的冬天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