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發財:為什麽清朝人留辮子

東北麻將打法跟中原不同,不帶東南西北風,上來就是吃碰和。問對家幹嘛不帶?小子說東北常年刮風,出門看好風向一跳,順勢就飄起來,遇南風飄深圳,北風就去俄羅斯…從此天各一方。打麻將是集體生活不能分散,所以不帶風了…當然,“發財”是要帶的。他鄭重強調了我名字,很欣慰。

東北的風確實大,大到影響了時尚,一千年前那邊人的髮型奇怪極了,顱頂的頭髮全部剃光,隻留下前額和鬢角幾縷,跟虛假生發廣告 “治療前”圖片人物一模一樣,頭頂光光周邊繁茂,正所謂:四周是鐵絲網,中間是溜冰場。之所以流行這個發式,主要是因為風。那地方人天天騎馬打獵,風吹頭髮亂,嚴重擋視線。前面是個小白兔,烏糟糟頭髮一擋,活生生看成一頭黑熊。一夥人萬箭齊發扎的兔子變成刺蝟,很浪費資源。於是剪掉頭髮,還亂,那麽扎上辮子!楊白勞,拿紅頭繩來!

環境決定了這些遊牧民族必然要選擇這種最實用的髮型, “髡發”成為主流。 “髡,剃發也。”這中性詞在漢人眼裡卻是貶義詞,此乃“五刑”之一也。周朝就把犯錯誤的小子剃頭處置,待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流行起來後,頭髮地位愈加顯貴了。可北邊這群小子覺得,頭髮除了被龍卷風吹起來像奧運火炬還算好看,此外再無任何美感,幹嘛留那麽多?於是消減,於是紮辮子….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南朝看見北朝的辮子覺得很搞笑,將其稱之為:索虜。這不是什麽好詞,索是繩子的意思,潛台詞是北朝人個個帶著自殺的上吊繩。廣東話把人笨和傻叫“索佬”。我始終覺得這個詞的源頭來自“索虜”。

北朝倒是不在乎,照舊摟草打兔子,跑過界到了南邊的話,還用上吊繩捆幾個漢人回去,遼、元、後金…東北亞的少數民族堅定不移地執行削發政策。害的章光101把北方辦事處撤銷。樂的吉列ABCD直到Z股上市…髡發是東亞民族普遍的一種習俗.成吉思汗時代也是剃一部分留一部分。這習俗跟南洋打落門牙的習俗可能同一起源。有意造成身體某一部分的殘缺,是一種成人禮。漢人很不屑,但也相安無事,你穿過黑發我的眼,我達阪城辮子粗又長….狀態直到1644年。

這一年中國天崩地裂,滿洲人翻過院牆來到了朱家大院。這麽熱的地方幹嘛留這麽多頭髮?於是下令全體人民剃頭。其中重要的推手叫孫之獬。滿人初入關的時候,官員議政分滿漢兩班,漢臣穿漢服束發是多爾袞允許的。貳臣孫之獬自己剃發改裝進滿隊列,兩邊都認為他是串種,是蝙蝠裝老鼠!老孫羞憤,於是上疏“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多爾袞對孫的上書讚不絕口!全國開展除毛運動。個個跟草原的羊一般被剔個精光。“留發不留頭”從此進入憲法。

說到這,滿人最初的髮型不是我們現在看到 “前面光頭小和尚,後面辮子大姑娘”那種陰陽頭,而是“金錢鼠尾”。在腦後隻留銅錢大小的一縷頭髮,編成辮子要細到能穿過銅錢孔。這是當年ISO9001 國家認證的標準。圓滾滾的腦袋拖著一條細線,跟滑鼠一模一樣。再形象點,就是一根電線掛個燈泡。亮度也差不多。個個葛優造型。金錢鼠尾是早期女真發式(後金時稍有改變)金兀術就這造型。它易於在密林穿行。另有一說是滿洲人上戰場廝殺,把辮子盤起來放頭頂上防刀砍!估計他們字典裡沒“快刀斬亂麻”。從歷史圖片中觀察,這造型直到嘉慶年間才逐漸開始變化,腦後的辮子逐漸加粗,由鼠尾變成蛇尾再變牛尾,吃了偉哥般蓬勃發展,到清末跟電視劇裡面一樣粗了。腦袋顏色也成了白加黑,懷疑感冒藥起名源於此。

為了剃頭不剃頭漢族人抗爭了300多年,掉了無數腦袋,說到底是文化的衝突,服飾、髮型是文化由內至外延續的具象表現,符號化的注解和詮釋。乾掉漢人標識化的頭髮,本質上是文化閹割。可這刀具雙刃的,一不小心傷了自己。300年後,滿文化被漢風蠶食成碎片四散飄零。就連最最具代表性的小辮子也被溥儀自己剪掉了,正巧鞋帶斷了。於是分開兩股穿進鞋扣,綁緊,跑步回家。

來源:《大家》

轉自:文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