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當代8位名老中醫論治白癜風

導讀: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易診而難治。筆者總結了8位當代名老中醫論治白癜風的經驗,從病因病機、治則、方葯等方面闡述了各醫家的治療特色,發現諸醫家對白癜風病因病機認識不盡相同,臨床體會各有千秋,雖都以調和氣血陰陽為治療大法,但具體應用著眼點各有側重,遣方用藥又各具特色。這些經驗對白癜風的中醫藥研究、治療及提高臨床療效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白癜風是一種原發性的、局限性或泛發性的皮膚色素脫失症。中醫稱之為「白癜」、「白駁」、「白駁風」等。本病常見,病程慢性,原因不明,易診而難治。現代中醫一般認為[1]白癜風的病因病機為氣血失和,脈絡瘀阻;或情志所傷,肝氣鬱結,復受風邪;或肝腎不足,外邪侵入。臨床根據中醫辨證採用疏肝理氣、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祛風等方法治療。現筆者將8位當代名老中醫論治白癜風的經驗綜述如下。

1、傅魁選以補血養血通絡為主、祛風為輔論治

傅魁選教授認為白癜風是風邪相搏於肌膚,氣血失和所致,但該病的病機構鍵不在於風,而在於局部的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正如《素問風論篇》所雲「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瘀,皮膚失養變白而成此病。

治療上以補血、養血、通絡為主,祛風為輔,認為氣血得調補,經絡得通暢,風邪必能除。

自擬玄機湯治療,藥物組成:紫草25g,草河車50g,丹參50g,川芎15g,浮萍50g,劉寄奴25g,琥珀10g,地龍10g,牡丹皮25g,土鱉蟲10g,威靈仙25g。

方中以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丹參、川芎、牡丹皮、土鱉蟲等活血化瘀;以劉寄奴、琥珀、地龍、威靈仙通經活絡;草河車清熱解毒;浮萍祛風散熱、宣肺達皮。

全方突出了理血活血、通經活絡的治療思想

2、顧伯華重視辨證論治、內外兼治,提出治療白癜風六法

2.1治療白癜風六法

①祛風為先,辛散入肺達皮毛;

②養血活血,善治風者先治血;

③疏肝理氣,開達毛竅解鬱閉。

④益氣固表,辨病寓於辨證中;

⑤補腎益肺,金水同源治病根;

⑥浸漬外治法,直達病所取捷徑

顧伯華教授重視辨證論治,內外兼治,常針對白癜風的發生、發展與臟腑氣血病理變化的辨證關係進行治療。

2.2遣方用藥特點

2.2.1重視古方的應用

若見營血不足,血虛生風者,當治以補益脾,常用歸脾湯、四物東加減;

若證為肝鬱氣滯,氣血失和,治當疏肝理氣,開達鬱閉,取小柴胡湯合逍遙散加減;

若辨證為氣虛,衛陽不固者,治當用益氣固表合祛風之品,取玉屏風散加味。

2.2.2特色用藥

①如在治療風濕搏於肌膚,氣血失和之證時,凡由外風而發者,常取蒼耳子、浮萍為君;在祛風葯中常配伍白蒺藜透表。若病程較長,風邪入絡,又常輔以烏梢蛇、廣地龍搜剔深入經絡之風。

②在治療血虛生風證時,喜用桂枝,藉桂枝疏通經脈,助養血活血之功,並能調和營衛。

③對於表虛患有白癜風者,重用黃芪補氣固表,又伍同防風、白朮以祛風健脾。

④顧伯華教授認為白癜風的發生,無論是由外風而發,還是因內風而得,都與稟體腎氣虛損、肺氣不足密切相關,故除用補益肺氣之品外,更注重色黑入腎的藥物,如熟地黃、黑芝麻、黑玄參、墨旱蓮、製首烏等。

⑤常囑白癜風患者宜將含自然銅的藥渣外洗,並建議其在生活用水及煮葯時加入銅塊共煮。

3、張作舟立足整體,內外兼調

張作舟教授認為:白癜風是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於調養所致。病因病機應責之於「三點一要」,即肝腎陰虛為本;風濕侵襲為標;日久氣滯血瘀為主;脾胃虛弱為要。治療以「三點一要」為主線,採取滋補肝腎,祛風濕,行氣活血通絡以及健脾益氣等治法進行治療。據此張教授自擬消斑湯,藥物組成:

熟地黃20g,何首烏16g,當歸1l0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黃芪15g,補骨脂10g,丹參15g,白朮10g,柴胡10g, 鬱金10g,防15g,白芷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6g。

臨床取得滿意的療效。另外,治療時常合併外治,給予白駁酊(復方補骨脂酊)外用以增加療效。

張作舟教授臨證謹守病機,用藥靈活:

①根據本病病因及兼證不同,將本病分為四型,用藥以消斑方為基礎,又各有側重:陰虛內熱者改熟地黃為生地、加北沙參、牡丹皮、地骨皮等;肝氣鬱結型將熟地黃改為生地,加鬱金、香附、白芍等;氣滯血瘀型加桃仁、紅花、雞血藤等活血化瘀之品,另酌桂枝、僵蠶以祛風通絡行氣;脾氣虛弱則重用黃芪,酌加黨參、蒼朮、厚樸等以補生化之源,去柴胡以防傷氣。

②根據白癜風發病季節不同酌情選用不同藥物:若夏季發病或加重者加紫草、茜草等涼血活血葯;冬季發病或加重者加桂枝、細辛等溫經通絡葯;春季發病或病情加重者加浮萍、沙苑子等。

4、張志禮主張理氣解鬱、化痰通絡、疏風祛邪為治

張志禮教授根據《諸病源候論》關於白癜風的論述,認為肝主藏血,性喜調達而主疏泄,如情志不舒,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復感風邪,搏於肌膚,致局部皮膚氣血失和,則易發生白癲風。

張志禮教授在治療上抓住「氣滯」和「風邪」這兩個主症,在用藥上首先選柴胡、枳殼、白芍等疏肝柔肝,理氣解鬱之品;其次用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再加白附子、防風以共同扶正祛邪。此外,根據中醫理論「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滯則血瘀,血瘀則氣更滯,故行氣通絡的同時還需活血散瘀,應加用當歸、丹參、香附、鬱金、紅花、益母草等品。這樣三組藥物共達理氣解鬱、化痰通絡、疏風祛邪之目的。在臨床上常將白癜風分為肝腎陰虛、心脾兩虛、肝鬱氣滯等3個證型。

5、莊國康在內服法基礎上,善用外治、圍刺法

莊國康教授認為白癜風是由腎氣不足,腎精虧乏,氣血生化無源,風邪客於肌表,氣血失和,氣滯血瘀而發病。因而根據臨床經驗提出以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相結合治療本病。故內服經驗方中常選用熟地黃、何首烏、黑芝麻、桑椹子、菟絲子滋補肝腎;茜草、赤芍、桃仁、紅花、當歸尾活血化瘀。

外治上,常採用高粱膏(即高粱醋,經煎製、濃縮配成醋膏)以調和氣血,滋膚散瘀。莊國康教授認為本藥單獨用於治療少年白癜風效果佳,若配合內治葯則效果更著。

對於局限型的白癜風患者,常用圍刺法治療。即取1.5cm長毫針,刺白斑邊緣,向心性皮下斜刺,留針30min,每隔5min撚轉1次,以促進局部皮膚充血而消除白斑。

6、禤國維長於黑白配對,平調陰陽

禤國維教授認為其病機有三:

其一,風濕之邪搏於肌膚,氣血失暢,血不榮膚所致,常用白蒺藜、白芷、蟬蛻、浮萍、蒼朮等。

其二,對於因情志損傷或因白癜風致情志抑鬱,肝失調暢,氣血失和,肌膚失養,常用雞血藤、丹參、紅花、赤芍、川芎等。

其三,由於本病持續時間長,久病傷損,致肝腎虧虛,故常用女貞子、旱蓮草、首烏、補骨脂補腎壯陽、蒺藜平肝潛陽、疏肝解鬱等。

同時,禤國維教授認為治療疾病之宗在於陰陽平衡,因此在上述病機認識基礎上選用黑白配對的方葯進行治療,黑色藥物多為滋補肝腎、調和氣血之品,而白色藥物重於祛風、除濕、疏肝。其常用藥對有:菟絲子、白蒺藜;旱蓮草、生牡蠣;玄參、白芷;烏豆衣、白芍;牡丹皮、白鮮皮;補骨脂、白朮等,以達到祛風疏風除濕、理血和血、調補肝腎之功效。

我們可以看出其治療方法與歐陽恆教授以黑製白的治法迥異,但臨床上同樣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7、馬紹堯分期論治,擅長清熱涼血法

馬紹堯教授認為白癜風之病因,初起由風邪襲表,蘊而化熱,搏於肌膚,致氣血失和、氣滯血瘀而成。及至病久,耗傷肝血腎精,氣血虛弱,不能滋養皮膚所致。

根據以上病因,馬紹堯教授認為本病有急性期與穩定期的不同,中醫治療應採用不同療法。

①血虛風熱證,相當於急性期。屬風熱襲表,氣滯血瘀。治宜涼血活血,清熱消風,方用涼血地黃東加減。常用藥物為生地、當歸、赤芍、丹參、川芎、桃仁、黃芩、地榆炭、荊芥、防風、豨薟草、烏梢蛇等。

②肝腎不足證,相當於穩定期。屬肝腎不足,血不養膚。治宜補益肝腎,養血活血祛風,方用二仙湯合四物東加減。常用藥物為仙茅、仙靈脾、熟地黃、生地、當歸、赤白芍、山萸肉、枸杞子、川芎、桂枝、白蒺藜、白鮮皮、地龍、防風、甘草等。

8、歐陽恆以調和氣血、補益肝腎、以色治色為主

歐陽恆教授以善於運用中醫理論攻克皮膚疑難雜症著稱,在臨床幾十年經驗中探索出各種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和途徑。其中在白癜風的治療上,以取類比象,以色治色法臨床應用最廣。

歐陽恆教授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機制為「氣血失和,久病成瘀」,在辨證論治的指導下,採用取類比象的方法,以藥物的外觀顏色反其皮損之色即「以色治色法」來指導臨床用藥。具體治療為在調和氣血、滋益肝腎的大法下選用帶紫色或紫紅、紫黑色的藥物,如紫草、紫蘇、紫河車、紫背浮萍、自然銅等,一則取其「赤入血」,另則意欲以葯之「黑」反其皮損之「白」。在此基礎上,參照古方白駁丸及浮萍丸製成了紫銅消白方(主要由紫銅、紫背浮萍、紫河車、紫丹參、紫草等藥物組成),該方治療白癜風與8-甲氧基補骨脂素(MOP)的常規治療相比,具有明顯的療效優勢。

9、小結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易診而難治性皮膚病,人群患病率為1%~2%,雖不危及生命,但卻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中醫診治該病已有幾千年歷史,具有獨特的理論和治療手段,療效確切。筆者論述了顧伯華等8位當代名老中醫論治白癜風的經驗,認為他們對白癜風病因病機認識不盡同,臨床體會各有千秋,雖以調和氣血陰陽為治療大法,但臨床治療著眼點各有側重,有重視內外兼治,主張以色治色,黑白配對;又有以清熱涼血,祛風通絡為治等。同時遣方用藥也各具特色,有喜用成方,或善於自擬處方等不同。故此這些經驗對白癜風的中醫藥研究及提高臨床療效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值得廣大皮膚科工作者推廣應用。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資訊,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原創內容不代表醫事觀點,關注我們,給您更多養生知識與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