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鄭永年:大灣區成敗關鍵是市場能否成為主體

針對外界最近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議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成敗的關鍵就是不能讓政府主導一切,而是要讓企業成為主體。他表示,只有讓市場發揮更主要的作用,才能避免過度競爭。如果試圖通過行政的方式來實現一種所謂的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這就會變成以前的計劃經濟,沒有任何競爭了。經驗也告訴我們這種做法一定會導致失敗,甚至是很致命的失敗。因此,政府首先應當立一個負面清單,寫清楚政府“不做什麽”,而不是政府“要做什麽”。第二個清單才是政府需要做什麽。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本周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當前,中國財政金融風險隱患猶存。財政收入由增轉降,非法金融活動風險仍在,信用違約事件增多,股票質押風險上升。由於金融市場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要避免監管政策疊加誘發風險事件,即所謂“處置風險的風險”。他同時指出,雖然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不會失速,而是下有支撐。我們要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穩定預期,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以確定性的轉型升級應對不確定性的風險挑戰。

1月份,人民幣貸款創紀錄地增加3.23兆元,其中,票據融資增加5160億元,這引發了市場對可能發生的票據套利問題的高度關注。就票據融資而言,中國人民銀行參事、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全國各地情況不盡相同,需要區別對待。所以在加強監管檢查的同時,也應避免一刀切、一窩蜂,發現問題就要堅決整改,該支持的還應支持,維護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企穩的勢頭。此外,盛松成表示,商業銀行的信貸審核應更加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堅持票據融資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質,防止票據套利。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本周在接受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金融運行整體穩健,但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周期性、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與外部衝擊影響疊加,短期問題與中長期問題疊加,總量矛盾與結構性矛盾並存,經濟面臨的困難增多,金融風險仍然突出,既要防止“黑天鵝”事件,也要防止“灰犀牛”風險。他同時指出,貨幣政策要高度重視逆周期調節,既要做好預調微調,也要把握好度。密切關注和動態評估市場流動性及影響因素,警惕市場主體形成“流動性幻覺”和單邊預期。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周三表示,隨著全球經濟進入景氣周期下半場,全球貿易增速回落,無論中美貿易爭端走向如何,未來中國出口增速都將大概率下行。未來幾個季度,貨幣條件將保持相對寬鬆,基建和外需可能放緩,利率的下行將推動資產價格上行,而實體經濟則難見起色。若政策不作出積極調整,中國經濟還可能面臨破位下行風險。不過,他強調,政策調整應避免重回老路,如何“破舊立新”值得思考。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開前門”,對公益和準公益類基建歷史債務認账,為新增債務買單。金融體系需要做出一系列補短板措施,其中,基礎設施方面需要財稅政策積極調整支持個人和企業養老金账戶發展,掃除各種新型金融工具發展面臨的障礙。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方網站發布《住宅項目規範(征求意見稿)》,《住宅規範》第二部分2.4.6條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評論稱,如果房屋交易按照套內面積計算,後續類似房地產稅等徵收,也會考慮通過套內面積來進行,這樣其實也是可以降低各類負擔的。從公設面積本身來說,要客觀看待公設面積和公設面積的計量的概念。從開發商的角度看,即追求房屋銷售收益最大化。倘若是按照套內面積來計算,而公設面積本身成本沒法轉嫁,那麽這個時候做公設的意義就減弱,這個時候就會盲目做大套內面積,而壓縮公設面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