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震預警到底有沒有用?記者採訪了20位長寧地震親歷者

記者/計巍 張帆

實習記者/ 羅美涵 張錦 趙雅靜 李紹平

編輯/劉汨

2013年,雅安地震的時候,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就說過:自己的預警系統響應是“全世界最快的”。那時,是這套名為ICL地震預警系統正式運行的第二年。

6月18日深夜,在四川長寧6.0級地震發生後,這套預警系統給距離震中300多公里車程的成都高新區居民們,贏得了一分鐘的“準備時間”。意識到危險正在逼近,一些人呼喊親人起床,或是倉皇逃到樓下,或是快速躲進了廁所裡。

但在這一分鐘的時間裡,也有許多被倒計時警報聲驚醒的居民,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有人第一反應是門口的消防隊要出警,或是樓下工地的響動;有人奇怪為什麽大半夜還有防空警報演習;還有居民覺得,這“嚇人”的警報聲,是哪裡發生了爆炸,或是什麽別的意外。

他們在床上或是窗前,迷茫地聽完了“大喇叭”裡的倒計時。直到體會到震感,懵懂的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剛剛是一次地震預警——在倒計時的一分鐘裡,地震波正從震中長寧,以每秒3.5公里的速度朝他們襲來。

被“大喇叭”驚醒

2019年6月17日10時55分,在面積600余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的多個地點,“大喇叭”裡響起了為時一分鐘的倒數計時。

警報響起時,住在17層的紹祺正躺在床上用手機玩麻將遊戲,她覺得警報聲來自家附近的消防隊,“可能有消防隊出警了”。直到倒計時第30秒鐘時,她才意識到這次的警報聲“好像不太一樣,可能有什麽事情發生”。但她依然並沒有起身。

同樣生活在成都高新區,4歲時經歷過唐山大地震並因此留下腿部殘疾的郭惠,此時正要睡覺,但卻聽到外面傳來一個女聲的廣播,“但聽不太清楚對方在說什麽,好像在數數字”。

而一個正在家裡加班的中年男人則有些惱火,以為外面有某個商戶在放廣告。因為覺得“擾民”,住在他附近的朋友,甚至“差點就開窗戶罵人了”。

過往的經歷讓一些人做出了正確的判斷,聽到倒計時響起,23歲的曹成一立刻聯想到,高中時在老家眉山經歷過的地震演習警報,她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吊燈有沒有晃動,然後迅速跑到臥室告訴家人“地震來了”。與此同時,她聽到小區裡已經有了“快跑”的呼喊聲。

倒計時結束,路口一輛正在等紅燈的小轎車裡,司機感受到了車身明顯的晃動,他仍以為是汽車的發動機出了毛病。但一位提前躲進廁所的居民,則在驚恐中,打開了手機的攝影頭。

晃動中,住在小區三樓的女孩劉燦陽正在追劇,她趕忙叫醒已經熟睡的奶奶,老人起初不想下樓,由於擔心會有餘震,劉燦陽努力把她勸了下去。

劉燦陽發現,小區裡一個老阿姨在預警響起時,就已經趕到樓下,對方告訴她,這個小區在年初時曾演練過“地震預警裝置”,作為常住小區的老年人,她正好參加了。

在震感消失的20秒後,紹祺又躺回了枕頭上,打開朋友圈,發了一條關於地震的微信。雖然沒有做出什麽避險的舉動,但她並不否認預警可能帶來的作用, “如果是白天,對於一些學校和醫院的撤離還是有一定幫助的,畢竟一分鐘的提前警報可以救很多人,但對於住高層的人可能就不好說了。”

震後,一位經歷了預警倒計時的居民,在家庭聊天群裡分享著自己的經歷,他們一直聊到了凌晨,群裡很多親人對她收到預警感到羨慕:“離市區太遠,或者小區比較落後的,就沒有安裝這個系統。”

郭惠在經歷了這次地震預警後,有些激動,“我們那時唐山大地震如果能有預警多好,哪怕是幾秒鐘的時間,你或許就能把生命留住了。”

像許多人們一樣,郭惠可能混淆了“預警”與“預測”的概念,她所經歷的這次地震預警,並不能在地震來臨前就發揮作用。

這一晚響起的倒計時警報,來自於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的ICL地震預警系統。2008年,汶川地震後,王暾作為成都高新區引進的海外人才回國,創辦了減災所和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個平台共同研發了ICL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技術系統。

在接受深一度記者採訪時,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伍良燕介紹,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地方部署監測台站,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利用電波比地震波“跑的快”的原理,給預警目標提供一定的準備時間。

“在預警開始時,大喇叭會發出叮咚的提示音,表示地震正在發生。然後會開始倒計時,倒數地震波到達你所在區域的時間。”伍良燕說,倒計時中間夾雜著“嘀嘀”聲,表示地震造成破壞的程度在升級。整個警報聲結束以後,會有語音提示,告知何地發生了何種程度的地震。

倒放著的酒瓶

距離震中越近,預警的時間越短。在距震中長寧縣約200公里車程的樂山市,在地震波抵達前有43秒的預警時間。

當晚10點56分,樂山師范學院的大一學生朱偉正在五樓的宿舍預習英語聽力,突然聽到對門的學長大喊“警報響了”,緊接著他便感受到了凳子強烈的晃動。

在朱偉印象中,預警還沒結束,震感就已出現。由於其所在的宿舍樓較為老舊,加上樂山的震感較為強烈,朱偉迅速跑下樓,和身在宜賓的父母打電話報平安,十一點半才回到宿舍。

同為樂山師范學院的大三學生,王爽在倒數第32秒時聽到了預警聲。因為之前經歷過3、4次類似的地震預警,她很快意識到“這個響聲是要地震的”,在倒計時20多秒時,她從四樓的宿舍拉著一名室友跑下樓。

而在樂山另一所大學讀書的王嘉,在倒計時30秒時聽到預警。今年春季開學不久,她就聽到了三次地震預警聲,也都是在半夜。

其中2月25日,四川自貢榮縣發生4.9級地震時,是她第一次聽到地震預警聲,那一次她問室友跑不跑,但沒人願意起床。而這一次,她聽到預警聲,馬上套上衣服下床,但因為樓層比較高,仍然沒有逃走。“預警聲很大,倒計時結束時,宿舍樓就開始晃了。”

地震結束後,王嘉和室友一起到樓下超市買了瓶酒,把它倒立在宿舍桌子上,來給自己和室友做“餘震預警”:“倒放的酒瓶一點震動也會倒掉,動靜挺大,畢竟有時候警報不一定會響。”兩分鐘後,餘震來了,王嘉和室友一起跑下了樓。

“系統需要一個反應時間,我們系統能做到的,對突發性地震的平均響應時間是6秒鐘。”伍良燕解釋說,這6秒鐘地震波所經過的區域也就成為了預警的“盲區”,距離大約是18公里。距離震中越近,預警的時間越短。

“18公里的範圍內是收不到預警信息的,或者是先感受到震動,再收到預警信息。”伍良燕說,這已經領先於日本預警技術的30公里盲區。目前他們正在進行進一步研究,將盲區的範圍進一步趨近。

10秒鐘的機會

在距離震中約50公里車程的宜賓市區,留給這裡的預警時間只有10秒鐘。

地震發生當晚,劉敏躺在宜賓市翠屏山的家中準備入睡,十秒倒計時的聲音突然出現, “聲音很大,但不知道是什麽聲音,還以為是哪戶人家的車在報警”。

倒數到5秒左右,劉敏下床走到窗邊,向外查看,但沒看到什麽動靜。很快,預警倒計時結束,“樓就搖起來了,房子甩起來了,和汶川地震差不多。”

在她看來,如果這次提前知道預警聲的作用,剛開始倒數10秒時,她是有機會跑到屋外開闊地帶的。

家住宜賓敘州區的劉彥彬以前就對地震預警很關注。他兩年前便在自己手機上下載了“地震預警”app。當晚10點55分左右,劉彥彬正在桌前整理工作資料,桌上的手機發出高音量的“滴滴”倒計時提示聲,亮起來的螢幕上顯示:“四川長寧地震,敘州預估烈度4.2度,地震橫波9秒後到達” 。

很快,家裡門窗劈裡啪啦的響動,玻璃也在嗡嗡作響。在反應過來地震很近、震動很大之後,劉彥彬抓起手電筒、穿著拖鞋跑出家門避險。他說,自己是周圍幾棟樓第一個到達室外開闊地的。“大概過了六七秒,才有其他人出來,陸續聚集了上百人”。

鄰居們因為大多沒有收到預警,並不知道究竟哪裡發生了地震,很多人通過刷朋友圈了解情況。“我不太理解為什麽大家沒有通過手機短信收到預警信息,畢竟這裡離震中很近啊。”劉彥彬說。

在宜賓市南溪縣生活的鄧麗華,同樣沒有收到預警信息,只是在房間瓦片已經開始掉落時,她才聽到離家不遠的小學響起了警報聲。因為離長寧縣較近,鄧麗華房屋的牆上出現了一條兩米長的裂縫。

在接受深一度採訪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副所長潘傑表示:電視地震預警已經擴展到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等13個市州的共79個區縣。在部分得到政府授權的地區,也開通了手機預警。廣播預警則出現在了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涼山州、雅安市等多個城市。

潘傑解釋說,對於預警系統更大推廣和覆蓋的範圍,則要取決於當地政府的授權。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可以盡快開通全省和全國電視、手機地震預警,只需要當地政府部門依法授權,即可為本行政區域內的老百姓提供免費的地震預警服務。

當一夜的餘震過後,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那陣將自己驚醒的倒計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但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有地震專家認為,這樣的預警對於減輕災害作用不大,類似項目的推廣缺乏科學論證。而王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堅持認為,對於長寧地震的預警效果從技術角度完全達到了預期,同時,也對人們完成了地震預警的科普。(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預警親歷者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