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5!創下逆天高分的國產片回來了

國產片能拍到9.6分的應該數得出來。

2016年的紀錄片《人間世》是一個驚喜。

它以醫院為拍攝原點,拍醫患關係、生老病死,也拍人間溫情,還有面對死神的無力。

《人間世》是一次嘗試,讓忌諱“疾病死亡”的國人,能夠抽離自身生活,站在遠處看看生命真實的樣子——脆弱、短暫、被動,也因此引來省思和珍惜。

在當年看哭了大半觀眾後,第二季回來了。

上映後半月,依然的高分,9.5

但這次除了情緒,也帶來了爭議

《人間世》第二季

第二集《生日》

鏡頭聚焦在了上海市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裡的孕產婦。

如果說懷孕生子對中國人來說是喜悅和希望,那對於仁濟醫院的危重孕產婦,則是一場生和死的拉鋸

因為自身的嚴重疾病,這些孕產婦從懷孕到生產,自身身體和胎兒都承受著比普通孕婦危險百倍的壓力和冒險。

腦積水嚴重的孕婦饒美玲,在分娩前需要先做開顱手術。

楊彩麗患有嚴重的心髒病,不宜懷孕,為了把小孩生下來,她住了四次醫院。

是的,他們不止是孕婦,更是危重病的病人。

也是因為這一特殊的群體,對於國人常談的“生子”話題,終於有人不再隻一味熱淚盈眶地歌頌“母愛”的偉大。

而是冷靜下來問一句——“搏命生子”何必?

林琴。已有兩個女兒。

因為想要一個兒子,38歲的她懷了第三胎。

由於胎盤長得不好,手術中有可能大出血。

醫生在手術前就預感到,這是一場惡戰。因為產後出血正是造成大多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

果然,在剖腹取出孩子後,短短十分鐘,林琴出了三千毫升的血。而一個成人正常的血量,不過四千毫升左右。

準備好的血漿馬上用完,紗布一卷一卷耗盡,還是無法止住。

醫生們只能一邊用手壓住出血點,一邊聯繫血庫不斷送血。一邊,也發出了“告危”通知書。

最後醫生決定,切除子宮,不然“再下去要送命”的。

在醫護人員的解釋告知下,手術室外的林琴丈夫簽下了同意書。

所幸終於,母子平安,林琴迎來了她的第三個寶寶。

但這場剖腹產手術,她一共出了一萬毫升的血,相當於體內的血換了三遍

連醫生也說,“這是我看到的最可怕的一個”。

可能直到後來,林琴和林琴丈夫都沒有意識到,這場生死拉鋸到了多危險的邊緣。

在後來的採訪中,林琴說起自己的心情。

他們老家那裡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在生了兩個女兒後,她心情不好得差點抑鬱。

不管是環境,還是她們自身,都希望能再有一個兒子。

也是這樣,所以她“搏命”生下了第三胎。

說起當時的委屈,躺在病床上的林琴開始抹淚,她說“其實我覺得還是做男的好,至少不用遭那麽多罪。”

也正是這一幕,讓多少觀眾憤怒又唏噓。

因為受重男輕女的壓力,所以搏命也要生一個兒子。

因為沒有生兒子,覺得愧對夫家,就像自己的“任務”沒有完成。

這是多少嫁進傳統觀念家庭裡的女性的“心理原罪”。

即使理性的看客們可以憤怒地指責環境或觀念的愚昧,但對於林琴們的家庭來講,“觀念進步”不是即刻的解藥,生一個兒子才是。

只能說,所幸,她們平安闖關。

但不是下了賭注的人都能贏。

25歲的吳瑩被直接下達的是壓根不能懷孕的“死命令”。

因為懷孕生子會對她的身體造成超負荷的壓力,不管是先天性心髒病還是肺動脈高壓都是阻止她懷孕的警戒線。

在經過兩次流產後,吳瑩不顧家人和醫生的反對,這次堅持要生下孩子。

看到別人有孩子,自己也想有孩子。風險我都知道,我願意拚一把。

倔強的吳瑩賭上了自己。

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吳瑩心髒的負荷也一天天加重。

倒數等待新生對大多數孕婦是激動和喜悅,但吳瑩的倒數,則是一步步往死亡線靠近。

就連醫生也清楚地告知,這場剖腹產手術風險極大。

即使說了要拚一把的吳瑩,在手術前夕,也心情複雜。

她會開心地跟媽媽說起給肚子裡寶寶取的名字。

也對接下來充滿恐懼,在和爸爸的電話裡終於崩潰地說出“我害怕”。

手術,情況和預想的一樣嚴峻。

7個月的胎兒因為早產,出生後立馬被送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而吳瑩,留在了重症監護室。

就像片子說的,我們對產房的印象,總是如此溫暖,但這溫馨畫面背後的真相,只有醫生最清楚這些媽媽為了生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麽。

如果說前面的林琴經歷的只是一場惡戰,最後迎來的母子平安能化解所有辛苦。

那吳瑩的這場戰爭,沒有人贏。

哪怕最終平安降生的寶寶,他一出生就失去了自己的媽媽。

一直想當媽媽的吳瑩,直到離開連一眼也沒有看過他。

片子播出後,很多觀眾對於吳瑩的丈夫、或者吳瑩的家庭有很多爭議。

不管是環境所致,還是個人選擇,吳瑩的離開確實讓人遺憾。

但我相信紀錄片的目的不是為了批判片中某個人,某種行為的對錯。而是讓我們看到,那些在我們身邊慣常存在的觀念和想法並不因為習慣即合理

比如,讓生子變成“婚姻”裡的強製必要環節,讓婚姻這件事失去了最開始的意義。

為了在最佳適育年齡生子,很多女生不得不趕早結婚

結了婚沒有生孩子的,女性又會自動產生背鍋的愧疚感。

有時候是傳統環境的壓力。

但有時候,很多女性對自己生子的認知也很微妙。

比如片中患有心髒病四次住院的楊彩麗說的那句常見話——

“我就想為他生個小孩”。

為什麽結婚是兩個人過日子,說到孩子,卻是“為老公家生個孩子”?

還有那些旁人說的,我們自己也總能被打動的老話——

“作為女人,不生孩子有種不完整的感覺。”

因為這一句,楊彩麗為了生孩子不惜做了“拚命”的準備。

“人生要圓滿,就是要有個孩子。”

因為這一句,吳瑩真的把自己的命賭輸了。

確實直到現在,因為我們的傳統認知和環境觀念,大部分女性的人生規劃中,家庭、孩子仍是重心。甚至是“中心”。

所以才有那麽多危重病孕產婦女性,冒著自己沒命的危險也要去博一把。

為了那份“所謂的完整”。

博贏了可能就是母愛偉大。博輸了呢?

如果說人生的目標是要完整,那什麽才是完整?

是完成讀書工作,結婚生子,育兒養大,再催婚抱孫子這一套流程?

還是豐富的人生,充實的體驗,自我認知深刻地走下每一歩,做下每一個選擇。

關於完整,傳統觀念和周邊環境給了我們太多定義。

關於母愛,也是。

為了保護孩子犧牲自己生命的母親確實偉大,但明知道會危及自己生命卻依然懷孕生子的母親還是純粹偉大嗎?

在大部分認知裡,“母親”這個身份,似乎注定帶著付出、犧牲和無限的愛

所以很多母親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全力投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但明明對於一個女性,從幼兒、少女,到成熟生子,“母親”只是漫長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和身份,成為“母親”不代表就清空替換掉了自己原有的人生。

是的,我們相信當了孩子的媽媽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但是,沒有被規則逼迫,被觀念裹挾,被年齡或恐慌推到非要去完成什麽的那種人生,也未必不值得一過

如果吳瑩們早點知道就好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