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這兩件“天大的事”,都有同一個“硬核”

2019年伊始,中國發生了兩件“天大的事”。

一個是現實。輾轉26天,跨越40萬公里,嫦娥四號滿載著來自地球的好奇與期盼,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足跡,實現了人類在此處的首次探險。從嫦娥四號搭乘火箭告別地球,到順利在月球實現軟著陸;從月背高清照片傳回地球,到月背著陸點的命名,此次探月工程的每一項環節、每一次舉動都引發公眾的“強勢圍觀”。

一個是想象。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引爆春節檔,截至發稿累計票房已突破43億元,輿論分析認為其的出現對於中電影史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贏得口碑和票房的同時,這部科幻影片也點燃了公眾的想象力和對科技的探索熱情。

一個現實,一個想象。這兩個看似天差地別事件,但細究其理,卻不難發現其中蘊藏的同樣的“硬核”。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到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搭載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從2011年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視地球,到2019年嫦娥四號成功在月背軟著陸。在艱難探索中,中國航天科技一次次將不可能變為現實,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不僅是航天領域,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展現日新月異的面貌。電子商務、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湧現,推動公眾生活發生深刻變革。這些現實的力量也深入中國人民的精神深處,重塑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公眾對創新的渴求、對未來的期許一次次加深,更加關注中國科技前沿動向和趨勢。人們不僅為新發現新探索新成就感歎自豪,還對涉及的科技知識進行熱切討論。以往艱深枯燥的科技知識跳出科學家的小圈子,儼然成為公眾的日常話題。不論是萬眾矚目嫦娥四號,還是《流浪地球》火熱放映,其中蘊含的都是越來越多國人崇尚科學、面向未來的現實“硬核”。

對科學的探求帶來的不僅是個人的成長,也拓展了國人的視野和格局。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將目光局限於生活溫飽,而是將全球的命運和個人命運融為一體,更多地關注全球變暖、國際爭端等涉及人類命運的前沿議題。公眾期盼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中國創造在世界上展現風采,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新時代是在奮鬥中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人對科技和未來不斷增長好奇和探索,中華大地將不斷湧現更多科技人才和團隊,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在推動世界發展中實現民族複興。(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