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味中藥太苦了,比黃連都苦!只能外用,一般不喝!治濕熱極好!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如果問你什麼東西最苦,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黃連了。俗話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黃連味道苦澀,很多人都吃不了。有一味中藥比黃連更苦,根本不能口服,只能外用,它叫做苦參。

苦參雖然特別苦,但是外用時的療效極好。中醫常用它治療婦科疾病,如帶下、異味、瘙癢等等。一般藥店裡有苦參製作的婦科洗劑,療效不錯。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其性苦,寒,歸於心、肝、胃、大腸、膀胱經。苦參為清熱燥濕葯,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病證。

1.清熱燥濕

苦參清熱燥濕的作用很強,可以治療濕熱瀉痢,便血及黃疸。胃腸濕熱所致的泄瀉、痢疾可見大便黏膩不爽,裡急後重,便下膿血,或像果凍樣,肛門灼熱。治療胃腸濕熱所致泄瀉、痢疾時,可單用苦參或配伍木香使用;治療濕熱便血、痔漏出血時,苦參可配伍生地黃使用。

2.殺蟲止癢

苦參外用常用作外洗,因苦參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為治療濕熱所致帶下證及某些皮膚病的常用藥。一些疾病,如白帶的量、色、質、氣味異常,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等。

濕熱帶下、陰腫瘡瘍者,可配伍蛇床子、鶴虱等藥物,煎水清洗;濕疹濕瘡者,可單用苦參或配伍黃柏、蛇床子等藥物煎水外洗;皮膚瘙癢者,可配伍皂角、荊芥等藥物;疥癬者,可配伍花椒煎湯外搽或配伍硫黃、枯礬製成軟膏外用。

3.利尿

濕熱蘊結可導致小便不利、灼熱疼痛,多配伍石韋、車前子、梔子等藥物。但苦參太苦,口服藥常用其他清熱燥濕葯替代。最主要的還是外洗常用,且療效顯著。

除此之外,身體水腫、大便出血、黃疸、麻風等病症均可用苦參治療。常見的痔瘡、下部的瘡漏,用苦參煎水,每天清洗,可緩解病情。皮膚上的疥瘡、癬,可配伍白鮮皮一起煎水擦洗。白鮮皮也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排毒的功效。

苦參生長於沙地或向陽的山坡,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是藥店中常見的葯。如有腳氣,也可用苦參清洗浸泡雙腳。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