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印度疫情如何?專家和前方人士這樣說

根據印度衛生部公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3月31日8時,印度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251例,累計死亡32例。

隨著新冠病毒在這片擁有13.7億人口的土地上快速蔓延,人們對醫療系統薄弱、經濟持續下行的印度憂心不斷。

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瑞安表示,雖然美國已經成為疫情的新“震中”,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取得決定性勝利,未來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印度控制該病毒的能力”

印度疫情究竟如何?21天“封國”能否見效?俠客島專訪了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以及正在印度的金德爾全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文娟,一起來看他們的觀察。

1、俠客島:很多人認為印度疫情的實際狀況要比官方通報的1251例確診數更嚴重。據您觀察,印度現在的疫情怎麽樣?已經進入社區傳播的階段了嗎?

林民旺:印度目前的確診數字可信度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核酸檢測做得太少。在早期,印度每天進行幾十份核酸檢測,且對被檢測者的條件限定十分嚴格(比如必須要有境外旅行記錄),檢測機構也非常有限;現在情況轉好,每天能測1萬多份。

印度自3月25日零時開始全國封鎖,說明印度官方掌握的情況比已公布數據要嚴重。

張文娟:從一些醫學專業人士的判斷看,印度公布的確診病例數相對於實際感染人數是有延遲的,現在看到的數字可能是一周前已經感染的人數。所以1251例肯定不是實際感染人數,一般的推測是5到10倍,像印度這種人口密度大、檢測能力弱的國家,也有醫學專家認為有可能是10到30倍之間。

昨天印度衛生部長說該國出現了有限度的社區傳播,說明隨著數據檢測的擴展,“封國”後一兩周內,社區傳播的病例數就能顯示出來。

印度目前的檢測能力在增強,正在引入檢測試劑,也在進行本土開發。若想更準確判斷印度疫情,我認為應在10天左右後再看。

2、俠客島:印度醫療資源現狀如何?未來如果病患增多,是否會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現象?

林民旺:印度目前還沒有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狀況,因為現在檢測數量還少,確診只有1000多例,所以醫療方面還沒到緊張的階段。但從長期情況看,印度的確診數一旦大幅增長,肯定會出現這個問題。

印度整體的醫療水準不高。據印度中央衛生情報局數據,印度共有23582家政府醫院,提供逾70萬張床位,但有超過43萬張床位都集中在城市的3700多家醫院中,現在也是擠滿了各種病人。未來印度疫情如果大爆發,其醫療體系恐怕難以支撐。

張文娟:印度人均床位本來就少,再加上動員私立醫院參與到疫情抗擊中也有很大難度,所以中小規模的疫情爆發就可能導致醫療資源擠兌。

這也是為什麽印度在疫情早期就采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比如在2月初就開始限制疫情嚴重國家的人員進入,後來限制了所有國際班機降落,最後“封城”和“封國”。

3、俠客島:印度人口密度大、貧困人口較多、部分地區衛生狀況不佳,這些因素會使印度的防控難度比其他國家更大嗎?

林民旺:我個人感覺,印度現在處於對防疫比較自信的階段。很多印度精英單看官方數據本身,覺得目前控制得挺好。之前中國還說,如果印度有需要,可以幫其建立方艙醫院,不過印度的媒體和精英們似乎對這種建議不認可。

你提到的現象都是防控的難點,但我覺得在全國封鎖的情況下,大量流動的貧困人口是最嚴重的問題。“封城”之後,幾百萬人沒了工作,甚至在城市裡連吃的都沒有,只能徒步走兩三百裡回農村老家去。

根據印度勞工權益組織的估算,印度約有1.2億名農民工,很多人擔心流動的農民工中已經出現了感染者,他們回到農村後,會把病毒擴散開來,那醫療系統薄弱的農村將會成為疫情的一大爆發點。

張文娟:對於印度來講,“封國”要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如果等流動人口安置好了再“封國”,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處理好;但如果立刻“封國”,流動人口如何回鄉、回鄉之後如何生存,都會讓政府面臨嚴峻挑戰。

4、俠客島:自3月25日零時起,印度開始為期21天的全國封鎖(印度警察甚至采取體罰的方式驅散街頭民眾),目前全國封鎖成效如何?印度百姓普遍遵守封鎖令嗎?

林民旺:印度民眾對全國封鎖批評得比較多的方面是,政府沒有及時做好準備,沒有準確評估疫情。當地時間3月19日莫迪第一次電視講話時,宣布將於3月22日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公共宵禁”;到了24日晚電視講話時,又突然稱要進行全國封鎖、暫停公共交通。大家覺得政府自身沒有準備好,才導致後續出現了大量問題。

當地的一些流動農民工,封鎖後根本就沒飯吃,所以必須要回農村;也出現了在網上傳播較廣的警察打人的現象;還有一些民眾沒吃的,要排長隊等待食物分發。

最近有個案例,印度旁遮普邦因為一名70歲的確診患者,隔離了24個村莊的2.6萬名居民。印度媒體的說法是,這名男性從意大利和德國旅行回國後,無視自我隔離建議,參加了有20萬人參與的錫克教大型節日集會。

不能說當地百姓完全不遵守封鎖令,而是前期的宣傳、動員工作沒做好,突然下了禁令,一時間整個社會都沒太當回事。其實這一封鎖政策是印度防疫所必須的,至於後續效果如何,還不太好說。

張文娟:印度總理莫迪非常善於和民眾溝通,從而減少了“封國”面臨的壓力。從3月22日開始,他先宣布了一個試探性的宵禁措施,然後再用一種非常誠懇的方式和民眾溝通,比如他號召每個人給10個朋友打電話,去告訴別人病毒的危害性。

23日晚開始,各邦陸續宣布“封城”,當夜共有75個重點行政區宣布了“封城”;24日晚,莫迪再次用非常樸素的話語發表電視演講,他還說到“如果不封國21天,我們國家就會倒退21年”。

我所在的大學在德裡郊區的農村,“封國”前就放假了,除了街頭賣生活用品的小商店(按政府要求開放),周邊街上基本沒什麽人外出。

5、俠客島:最近也出現了一些印度民眾露宿街頭、失業的新聞,當地各階層民眾的生活狀態如何?

林民旺:不同階層的民眾差別非常大,這從一些社交媒體上就可以看到。官員、富人在隔離之後,有些人就開啟了休假狀態,不用工作,和家人團聚;但另一方面,城市裡那些貧困人口、打工人群,正拖家帶口逃離大城市。

印度當前的防疫政策並沒有對不同人群實行分級分類處理,出現的很多問題事先都沒能預想到,以至於現在整個社會、各階層民眾都比較混亂。

此外,相關的經濟措施也沒跟上,21天的全國封鎖甚至可能對印度經濟造成致命損害。往大了說,印度經濟持續下行,2019年全年經濟實際增速是5.3%,人均GDP剛超過2100美元,截至去年11月底,政府財政赤字已達8.07兆盧比。

而從街頭看,因為印度街頭沒什麽大超市,主要是一些小賣部,所以封鎖期間,街邊一些小店還開著,沒看到說生活物資特別短缺的現象。

張文娟:媒體反映的貧困人口生活困難問題肯定是有的,不過印度也有個優勢——社區組織、志願組織很發達。很多組織長期扎根於基層,“封國”之後它們很快就看到問題,然後會向政府部門反映,自己也會行動起來。

社區慈善組織、宗教慈善組織以及部分診所會統計社區內貧困家庭的情況,比如誰家沒飯吃了、誰家有生病的了。我們大學的部分老師還從“封城”當天開始動員資源、幫助周邊村子的窮人。

在人口流動較少的地方,這些組織提供的服務相對較好;在流動人口很多的地方,它們也會發放食品之類,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貧困人口的困難。

6、俠客島:雖然印度疫情目前處於早期階段,但很多人擔心其後續會出現大爆發,甚至會超過現在的歐洲和美國。就您的觀察,印度會否成為下一階段全球疫情新“震中”?

林民旺:綜合看印度的醫療能力和社會狀況,我個人比較擔心有些邦會出現疫情失控的局面,因為印度是聯邦製國家,各地疫情取決於各邦本身的政策執行情況。至於整個國家會否出現大爆發,現在還不好說。

有一些邦,比如喀拉拉邦,它之前由印共執政,醫療水準、治理水準都比較高,雖然目前病例數多,但是相信在邦內防控下,它不會成為大爆發的起點;但像比哈爾邦等另外一些邦的疫情,就比較難預測。

現在人們對印度疫情的預測,跟武漢“封城”之初很像,有各種各樣的聲音、甚至謠言,所以印度建了一個關於疫情消息的官方網站,統一以網站上的信息為準。

人們之所以會預測印度成為疫情新“震中”,實際上是對人口稠密、醫療系統脆弱、經濟屢遭重創的印度的防控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持懷疑態度。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奧尼爾之前也說,如果印度最先爆發新冠肺炎,那世界的情況會不堪設想。我想一些專家這麽說,一方面是讓印度提高警覺度,另一方面則是對印度的防疫能力有懷疑。

張文娟:疫情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現在很難做判斷,尤其是在印度這樣的複雜環境中。

值得指出的是,印度在疫情防控方面有兩個積極因素,一是印度政府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這件事,采取了一切可采取的措施。二是本屆印度政府很有決斷力,如果想采取強硬的措施,就會果斷地去實現。

至於這兩方面的積極因素能否抵消印度人口稠密、醫療設施薄弱等消極因素,還需要觀察。

觀點/林民旺(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張文娟(金德爾全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採訪/宇文雷格

整理/雷格、點蒼、在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