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養生小竅門

如今正值夏季,通常來夏天氣象比較炎熱所以我們的生活習慣也要隨著氣象而漸漸的產生改變,其中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方面就是我們最需要注意的。因為錯誤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們的身體狀態受到改變並且變得更加容易生病。

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雨水也漸多,氣象變得潮濕、悶熱。此時,人們要及時調整飲食、起居,方能平安度過炎熱的夏季。那麼,夏季的養生要注意哪幾點呢?

飲食養生

夏季節氣,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喜愛用冷飲來消暑降溫,但過量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痛、腹瀉等。隨著氣象逐漸炎熱,人們出汗較多,此時飲食調養應以清淡為主。可多食具有滋陰清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西瓜、絲瓜、黑木耳、山藥等食物。忌吃肥甘厚膩、助濕生熱的食物。

夏季吃牛、羊、魚、蝦、蟹等食物可導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外受濕氣或風寒易致蕁麻疹、汗斑等皮膚病。孫思邈日:「是月心臟漸壯,宜增酸減苦,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當靜養以息心火。勿與淫接,以寧其神。」夏日清火亦適當吃「苦」,比如苦菜、苦瓜、綠茶等。然苦味多寒,故多食傷陽,可適當增酸斂汗以養陰,比如食桑葚、櫻桃、烏梅等,這或許正是孫思邈「增酸減苦」的用意所在吧!另外,可適當增辛味以養肺,比如蔥、薑、薄荷等,因辛味能疏散濕邪且清利頭目。

起居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目:「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痃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與心氣相通,為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應該晚一點睡覺,早一點起床,不要厭惡陽光,要讓體內寒氣得以外泄,多到戶外活動。

夏季節氣,氣溫雖然明顯升高,但早晚溫差較大,且雨水量也較多。尤其下過雨後,氣溫會明顯下降。此時,人們要注意適時添加衣物。被雨水淋濕後要及時更換衣物,避免濕邪侵襲身體。同時,可喝一些生薑紅糖水來驅寒、保暖,避免感冒。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著涼。為了保持精力充沛,可在午後小睡片刻,時間以30分鐘左右為宜。

情志養生

夏季時節,氣象炎熱,人們容易心火旺盛,出現脾氣暴躁、煩躁不安等情況。人體的免疫系統與心理、情緒有著密切關係。當人們處於負面情緒時,身體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容易患病。此時,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尤其是老年人,要預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病、腦卒中等疾病。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所以養生應以養心為重。北宋詩人唐庚在《醉眠》中雲:「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春去夏至,日長夜短,宜夜臥早起,適當午休以消除疲勞、靜心養神。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稱「心藏神」「神」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養心宜「深思」「靜慮」「平和」「守一」,要戒驕戒躁,保持心情舒暢。在雲南省昆明市的華亭寺內,有一奇特的「心藥方」,它是唐代高僧無際大師所開,其實指養心對於養生的重要意義,方中雲:此葯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平等盆內研碎……和氣湯送下。巧妙地將闡法修心與杏林術語相結合,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夏季養生從「心」開始

夏季養生應.從「心」開始。中醫強調,五臟是一個整體,它們之間是一種互動關係,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全身血液的循環都依賴心以推動,故其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火與腎水在中醫學中是相互對應、息息相關的。養心則能使心火下行以溫腎水,故而中醫養生倡導「冬病夏治」,即在夏季,當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主要針對陽虛體質的人群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以達到益氣溫陽、散寒通絡的目的。

所以對於人們來說夏季的養生一定是需要我們多多注意的並且在生活中要做到以降火為主不要讓火氣太大,並且對於人們來說夏季的養生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所以在平時的生活習慣上我們更是要多多注意改變並且做到合理的安排飲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