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見活血化瘀葯——雞血藤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拚音名】Jī Xuè Ténɡ

【英文名】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Stem of Suberect Spatholobus

【別名】血風藤、馬鹿藤、紫梗藤、豬血藤、九層風、紅藤、活血藤、大血藤、血龍藤、過崗龍、五層血。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Butea suberecta (Dunn)Blatter]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莖藤,除去枝葉,鋸成段,曬乾。或鮮時切片,曬乾。

【原形態】密花豆 本質藤本,長達數十米。老莖砍斷時可見數圈偏心環,雞血狀汁液從環處滲出。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闊橢圓形,長12-20cm,寬7-15cm,先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背面脈間具黃色短髯毛,側生小葉基部偏斜,小葉柄長約6mm;小托葉針狀。圓錐花序腋生,大型,花多而密,花序軸、花梗被黃色柔毛;花長約10mm;花萼肉質筒狀,5齒,上面2齒合生,兩面具黃色柔毛;花冠白色,肉質,旗瓣近圓形,具爪,翼瓣與龍骨瓣均長約7mm,具爪及耳;雄蕊10,2組,花藥5大5小;子房具白色硬毛。莢果舌形,長8-10cm,有黃色柔毛;種子1顆,生莢果先端。花期6-7月,果期8-12月。0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林間、溪邊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 莖藤呈扁圓柱形,稍彎曲,直徑2-7cm。表面灰棕色,有時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有明顯的縱溝及小形點狀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折斷面呈不整齊的裂片狀。血藤片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3-10mm。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不規則排列,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並與木部相間排列成3-10個偏心性半圓形或圓形環。髓小,偏於一側。氣微,昧澀。以樹脂狀分泌物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藤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至數十列,微木化至木化,有的含棕色物。栓內層為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皮層窄,細胞10餘列,含黃棕色物;石細胞眾多,成群散在,層紋、孔溝明顯,胞腔內充滿紅棕色物,少數含草酸鈣方晶,其周圍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分泌細胞少數,散在。維管束異型,由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成數個偏心性環。每輪韌皮部最外側為石細胞與纖維組成的厚壁組織環帶,環帶內外兩側細胞有時含草酸鈣方晶;韌皮部分泌細胞常數個至10多個切向排列成層,含黃棕色、紅棕色或金黃色分泌物;纖維束眾多,散在,其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少數,散在;射線寬l-4列細胞,彎曲,多被擠壓。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或2個並列散在,直徑約400μm,有的內壁附有棕色塊狀物,多呈新月形;木薄壁細胞多圍繞導管,壁稍厚,多含棕色物,其間散布分泌細胞;木纖維亦均形成晶纖維,幾呈層狀排列;木質部射線細胞紋孔明顯,有的含棕色物。髓小,偏心,環髓分泌細胞多數。

粉末特徵:棕紅色。①石細胞多成群,呈長方形、類圓形、三角形或方形,直徑10-80μm,有的胞腔內含紅棕色色素;少數含草酸鈣棱晶。②纖維成束,紋孔及胞腔不明顯,纖維束周圍的細胞束含草酸鈣棱晶,形成晶鞘纖維。③內含紅棕色樹脂狀色素的分泌細胞眾多,排列成條狀或不規則塊狀。④導管碎片主要為具緣紋孔。⑤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有長圓狀紋孔。⑥木薄壁細胞紋孔細密。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2g,用乙醇迴流提取,提取液減壓濃縮至浸膏狀,加入浸膏重3倍量的矽膠(青島海洋化工廠,60目)拌勻後室溫晾乾(或烤乾),裝入短柱中用氯仿洗脫至洗脫液幾乎無色,後改用氯仿一甲醇(8:2)洗脫。兩種洗脫液分別濃縮至乾,供點樣用。以芒柄花素和原兒茶酸為對照品。同點子矽膠G高效薄層預製板上,以氯仿一甲醇(9:1)為展開劑。展距10c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洗脫液的斑點與芒柄花素和原兒茶酸的位置相應者顯暗紫色熒光斑點。

【炮製】用水潤透,切片,或蒸軟後乘熱切片,曬乾。

【性味】味苦;微甘;性溫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養血調經。主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婦女有經不調;痛經;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注意】陰虛火亢者慎用。

【摘錄】《中華本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