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一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

5月17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中稱,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何庭波表示,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以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這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而華為官方則在給第一財經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華為反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的決定。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

“反擊開始了,替代方案已經準備好。”華為的一名內部員工對記者說。

美國“封鎖”

“謝謝大家關心。”5月17號上午,華為海思的一名員工對記者說。

雖然在預料之中,但對於華為來說,這是全員第一次進入高度“備戰”狀態。一天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把華為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管制“實體清單”,命令將於周五生效。這意味著,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下,美國企業不得給華為供貨。

和去年底的中興“禁運”事件類似,華為與美國企業之間,多了一道屏障。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的了解,目前多家美國公司已經收到了“禁止供貨”的內部通知,而向政府申請相關批準,得到的多是否定的答案。

而排名靠前的多為芯片公司。在2018年華為的700億美元採購中,大約有110億美元是來自高通,英特爾和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國公司。目前,高通等芯片公司並未對記者就華為的問題給予回復。

但可以看到,華為的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美國供應商佔最多,達33家,佔比約36%。華為對美國的集成電路、軟體、光通訊等廠商依賴度頗高。

“華為將盡快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采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華為發言人對記者如是說。

華為表示,華為是5G電信設備領域無可比擬的領導者,我們也願意和美國政府溝通保障產品安全的措施。如果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5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就中方而言,中方一貫要求我們自己的企業認真嚴格執行國家出口管制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履行中方所承擔的出口管制相關的國際義務。在海外經營過程中,我們也一直要求中方企業,能夠嚴格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合法合規地開展經營。

“但是,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自己的國內法對中國的實體實施所謂的單邊製裁。我們也反對泛國家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我們敦促美方停止這樣的錯誤的做法,為兩國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避免對中美經貿關係造成進一步的衝擊。

啟動“備胎”計劃

“外部可能炸鍋了,但是我們在內部要有信心。”華為海思的一名員工對記者說。

華為昨日也在致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美國的所謂“實體清單”決定,是美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繼續打壓華為的最新一步。對此,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並在研發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的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華為運營商BG的一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十多年前,IBM就在華為內部提出了業務連續性管理,為的就是防止今天的情況,內部有一些替代計劃,雖然性能上在短期可能不能媲美原有方案,但維持業務連續性並沒有問題。”

2018年華為財報溝通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談到美國政府對華為施壓的問題時談到,“感謝神助攻,使得內部的墮怠,因為外部的壓力讓華為更團結更堅強。”同時,如果華為出現了之前的“中興事件”,郭平也表示,華為有信心滿足客戶需求,因為華為有備胎計劃。

郭平表示,ICT行業是一個全球合作的產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同時,他也舉例道:“開車的時候我都會有個備胎,如果爆胎了的哈,可以再換一個。此外,任總也提到華為有自己的備胎計劃。”

因此,郭平強調了兩點:首先華為期待和全球合作夥伴保持合作,有助於讓大家都獲得成長;其次,如果胎破了,還會有備胎。因此,如果發生類似中興的極端事件,華為有信心滿足客戶需求。

在終端方面,今年3月份華為消費BG負責人余承東也對外透露了華為已經開發了自有作業系統,並且能夠覆蓋智能手機和PC。“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是Plan B,是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Android或 Windows 而做的。當然,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余承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

而華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在一封內部信中寫道,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以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據悉,海思全名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主要負責華為自己的芯片設計。

海思開啟“保密櫃”

在通信行業,華為已成長為了一家“巨型”企業,根據華為發布的2018年財報,公司在當年的營收錄得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華為曾披露,去年核心供應商名單共有92家,美國供應商佔最多,達33家,佔比約36%。其次為中國,有24家,比例為27%。按產品類別劃分,華為對美國的集成電路、軟體、光通訊等廠商依賴度頗高。

富瑞發表報告稱,若華為失去美國零件供應,基地台核心芯片和高端光學產品將缺乏替代品,如FPGA芯片、射頻芯片和訊號處理芯片。軟體方面,尤以用於智能手機、電訊設備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用於設計集成電路(IC)及印刷電路板(PCB)的技術,均由美國公司主導,中國或其他地區沒有替代供應商。

“但從華為去年的布局情況來看,已經預料到了相關的情況,並且在一些關鍵芯片領域做了大量的庫存準備。”產業鏈的一名人士對記者說,在未來一年的時間中,華為給自己留了緩衝期。

不同於中興,華為的海思部門被內部寄予厚望。主管華為芯片業務的何庭波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華為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據記者了解,海思全名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2004年10月,負責華為自己的芯片設計。其中大家熟知的華為手機芯片麒麟系列就是出自海思,除了手機芯片,海思的產品還有伺服器芯片(鯤鵬系列)、基地台芯片、基帶芯片、AI芯片等等。海思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

據DIGITIMES Research發布的2018年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海思以75億美元營收排名全球第五。

對於為什麽要做海思,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2012年說過這麽一段話,“華為需要做手機作業系統和芯片,主要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假如這些壟斷者不再對外合作的話,華為的作業系統可以頂得上,華為的芯片主要在別人斷糧時有備份。”

據華為人士介紹,海思芯片對華為內部產品的配套,不僅能幫助華為帶來價格競爭力,還有助於提高其產品的上市時間,搶佔市場先機。比如,中國移動對4G定製機提出五模的新要求,而目前能夠量產五模芯片的廠商只有高通、海思,這意味著華為可以借助海思芯片快速推出符合市場要求的4G手機,而其他廠商則不得不採用更加昂貴的高通芯片。

早在1991年,華為就成立了ASIC設計中心,業內人士介紹,該設計中心可以看做是華為芯片的前身,主要是為華為通信設備設計芯片。

隨著歐洲逐漸開始進入3G時代,華為正式成立海思半導體,準備從3G芯片入手,並且將產品先後打入了沃達豐、德國電信、法國電信、NTT DoCoMo等全球頂級運營商,銷量累計近1億片,與當時的3G芯片老大高通大概各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到了2009年,K3v1發布,這是海思成立以來發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機芯片。雖然由於技術上的不成熟導致這款芯片最終沒有走向市場化,但這顆芯片為技術的迭代貢獻了突出力量。

海通通信認為,未來趨勢看,打破目前僵局唯有打造一個脫離美國仍能可控的全球供應鏈。短期預計4G、5G建設繼續正常推進,中期看美國的定點出口打擊如果上升為芯片全面出口限制則中美雙輸,針對華為的這種未來定點打擊風險對全球5G中期進程可能會有干擾、但仍有一定時間去協談或通過供應鏈脫美來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