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健剛涼,又一家被查

北京青年報、河南電視台都市頻道

澎湃特約評論員 任然

一個權健剛“倒下”,另一個華林又“冒”了出來。

據媒體報導,1月11日下午,河北華林酸鹼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華林)在河南商丘的會場已經被當地相關部門查封,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睢陽分局執法人員表示,他們正在收集線索,一經查實其涉嫌傳銷將依法處罰。

曝 光

問題產品 網上仍有售

公開資料顯示,河南商丘是河北華林全國第八總部,成立於2016年6月。

2019年1月13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在京東上搜到了自稱酸鹼平DDS按摩器及系列產品,但所有產品都顯示暫無報價,點開後有“商品已下架”或者找不到數據的說明。

隨後,北青報記者又瀏覽了蘇寧易購、唯品會、淘寶、考拉等網站後發現,唯品會、考拉上並沒有出現河北華林的任何產品。蘇寧易購上依然有自稱華林酸鹼平系列產品在出售,DDS按摩器型號從一代到六代,價格從1000餘元到3000餘元不等,而“狻戩平”牌按摩膏、按摩油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淘寶也有不少商家在出售該系列產品,按摩器的價格從幾百元到2000餘元不等。

當日下午,滄州市委外宣局在其官方公號“滄州發布”發布情況通報稱,1月9日,網上出現媒體反映河北華林酸鹼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相關問題後,黃驊市委、市政府立即組成聯合調查組。目前,聯合調查組已經進駐企業,正在開展全面調查。

投 訴

居投訴榜首位 超權健一倍

工商資料顯示,河北華林成立於2002年,注冊資本8500萬元。天眼查資訊顯示,河北華林是華林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但北青報記者並未在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中查到任何有關華林集團的備案。

2018年4月,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向直銷企業通報了2017年直銷投訴情況,河北華林以33件投訴高居榜首,比第二名權健的16件多出一倍還多。

實際上,不管是在經營活動中,還是公開宣傳中,河北華林一直在力推其“酸鹼平”的理念。按照其官方網站的介紹,酸鹼平可以糾正酸性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百病。官網上還展示有包括按摩器、按摩油、按摩膏等一系列與“酸鹼平”有關的產品。

在華林集團的對外宣傳中,酸鹼平DDS按摩器於2016年通過美國FCC認證及加拿大IC認證,但北青報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卻沒有查到該產品的任何資訊。

從外包裝來看,該產品生產商為河北清茹化妝品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該公司是由河北華林持股51%,劉玉龍持股19.60%,法人穆程程持股29.4%。值得注意的是,劉玉龍還是河北華林的大股東和法人代表。

記者臥底

揭開保健品“直銷”背後的秘密

影片來源:河南電視台都市頻道

據了解,河南電視台“都市頻道”1月10日報導,2017年,這家名為“華林集團”的企業,得到的直銷投訴居全國榜首比權健還多!在都市記者“大先生”長達兩個月的臥底之下,為大家揭開保健品“直銷”背後的秘密。

“這叫幸福療法”

在李大姐的介紹下,記者來到一家理療店,體驗所謂的“生物電”理療。做理療的胡老師,一上來就說記者得了種種病症。通過撫觸記者的背部,就說記者患有“男科疾病”。

胡老師說,她踩著一塊導板,連接著電壓8伏的機器,電流通過她的身體導給患者。

“我們是正規傳銷”

記者在華林總部追問這種銷售模式是否違法,對方回應:“因為有直銷牌照,所以我們是正規的傳銷。”

1月11日下午,河南都市報導記者再次來到商丘,華林公司在商丘的會場,已經被當地相關部門查封。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睢陽分局執法人員表示,他們正在收集線索,一經查實華林酸鹼平公司涉嫌傳銷將會依法處罰。

澎湃評論

權健之後華林被查,“做大即合法”的邏輯行不通了

在由權健事件發軔的保健直銷行業監管風暴之下,華林被查,很可能只是序幕。它的具體問題,到底是涉嫌虛假宣傳還是傳銷,抑或兼而有之,相信監管部門不久就會給出定論。

其實,憑常識推演,華林早該被查。在2018年4月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向直銷企業通報的2017年直銷投訴情況中,華林以33件投訴高居榜首,比第二名權健的16件還多出一倍還多。只是,監管部門後續到底采取了什麽具體行動,並未見有公開的資訊披露。

更耐人尋味的是,去年11月,美國“酸鹼體質”創始人羅伯特·歐陽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並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但在國內,包括華林在內的打著“酸鹼體質”概念推銷的保健品企業,依然沒有任何收斂,也沒見監管部門作出明確反應,直至這次權健風波“意外”來臨。

從權健到華林,乃至其他一些名聲赫赫的直銷企業,它們都並非一般的小作坊,而是年營收達數十億,且擁有合法直銷牌照的巨頭。這些企業憑借著種種模糊操作一路壯大,而壯大本身,又為其“合法性”構築起了一種視障效應。

對於消費者來說,面臨這種在行業內“呼風喚雨”的大企業,要辨別其到底是否合法,本就是困難的,甚至也是“多餘”的。這次報導中,華林經銷商的一句“要是傳銷,公司的10家總部是怎麽做起來的”反問,可以說明不少問題。

事實上,這在保健品行業是一種常見的邏輯,即拿既有事實來否定合法性質疑,高懸“存在即合法”的招牌。比如,保健品直銷企業在發展“下線”時的一個常見話術就是:我們公司做得這麽大,難道還不合法?或者是,不合法,怎麽可能做得如此大?不少保健品企業在行銷之外,往往都頗為高調,像權健就在公益、足球等方面都有大手筆投入。這些其實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以進一步彌補自己在合法性上的缺陷。

這種視障作用,不僅對消費者管用,對監管同樣見效。特別是地方層面,它們帶來的稅收乃至拉動就業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這讓地方監管部門在面對它們時,不說直接提供某種庇護,也至少是“投鼠忌器”的,容易形成一種微妙的妥協局面。

事實證明,權健也好,華林也罷,它們的真與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部門的動真格與否,與其規模大小沒有半點關係。目前,權健的16名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組織、長官傳銷活動等罪被依法逮捕,可以說基本上坐實了權健的傳銷之實。而權健事件之後,一些保健品直銷企業下架產品、收縮經營戰線,都說明它們很清楚,一旦監管較真起來,自己的“合法性”其實非常脆弱。

這些都說明,即便傳銷和直銷邊界仍有模糊的地方,但若嚴格執行好現行的法律法規,權健、華林也不可能做到如此之大,並能夠靠著“規模”忽悠這麽多人。

因此,此輪監管風波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就是要戳穿“存在即合法”的泡沫。讓那些習慣拿著“不合法怎麽可能做起來”的話術來忽悠消費者的保健品企業猛醒,也應該讓消費者明白:做大了的直銷企業,也可能是傳銷,也不等於天然合法。

本期編輯 邢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